在周朝早期的成康之治後,周昭王頻繁南征,最終溺水而死。
當國家内部整合完畢之後,由于人口沒有戰亂影響而不斷膨脹,就會出現地少人多,空間不足的問題,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靠打仗來擴張地盤。
這種轉嫁内部矛盾的方法,古今中外都有案例,我就不舉出來了。
然而,他們的對手的楚蠻,也就是一些隐匿在山區的蠻族部落。
這些蠻族部落熟悉當地地形,很難被周朝軍隊一舉剿滅,戰果就容易被颠覆,這是為何周昭王會連續出兵南征的原因?
曹刿論戰中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當碰到這種善于隐匿的敵人,發現不了對方,就容易軍心不穩,功敗垂成。
撤退的時候,周昭王落水而死。
不管是什麼原因,敗軍之将,也屬正常。
這件事對于周朝的沖擊是巨大的,主要是諸侯的心理會發生轉變,原來,周王的位置如此穩固,有三個基礎。一分封,也就是說周王并不占諸侯的便宜。二禮制,也就是說諸侯之間可以和平發展。三德治,也就是說周王和諸侯都要約束自己的行為,四典章制度,這是把行為記錄下來,讓有德行的人得到世人與後人褒獎,沒有德行的人遭世人與後人唾罵。
這些其實是周朝内部的基本盤。
可是,随着時間推移,人口激增,需要外部空間來做緩沖的時候,周昭王攻楚荊之戰的戰敗就等于是斷了這個念頭。
當人們的預期從想象中的未來退縮到現實層面時,就會争奪既有資源了。
這真的很像現在人求增長的心态。
西周形勢圖
這種心理狀态是即位的周穆王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他創立呂刑,也就是法典,這是說,他要依法治國。
這其實是在無法限制人們的預期之後,退而求其次,選擇限制人們的行為。
他西征犬戎,東征徐戎,也就是東夷的一支。
這是在繼續讓諸侯創收。
其實,說起來,商朝也是必須靠不斷對外戰争來解決内部矛盾的,隻是商朝内部隻有一種矛盾,就是奴隸與奴隸主之間的矛盾,也可以說是商部落與其他部落的矛盾。
而周朝内部最重要的是周王與諸侯的矛盾。
他們都對周邊的民族開刀,于是,就會不斷滋生對立情緒,為敗亡留下伏筆。
由于外部空間有限,為了維持威嚴,就不得不把自己的封地分封給有功的諸侯。
西周分封
到了周共王時期,就更甚。他滅掉密國,除了立威之外,也是需要新增土地來滿足其他諸侯。
而此時,西戎人從西方犯邊,直指都城鎬京,周共王帶領諸侯趕回,挫敗了西戎人,經濟損失卻難以彌補了。
經此一役,周共王清醒了,覺得這種模式是無法持續的。
他打破分封制,允許土地私有制,剪裁軍隊,明法息民。
這些其實都是激發底層人的動力來創造财富。
又是一種由人人持股向能力優先的思想氛圍轉變。
可是這種模式必須有一個穩定的環境來支持,周懿王繼位之後,就做了軍隊建設,來保證穩定。
然而,他仍然陷入一種困境中,找不到出路。
于是,由于找不到意義,對外戰争給人感覺随心所欲。
各種迷信包裹着他,心理杯弓蛇影,總覺得上天似乎針對他,于是,他不斷遷都來躲避。
迷信其實是人不知道該相信什麼後的迷茫心理。
周孝王繼位之後,想了個辦法,就是在周朝西方再封一個侯國,作為周朝的屏障,這就是秦國。
秦國的發家史
周夷王由于叔叔奪位,本來合法性就容易被質疑,又必須面對諸侯的需求,壓力過大,殺齊哀公,既是對諸侯的警告,也是釋放一部分壓力。
為了滿足諸侯的需求,他不得不帶兵攻伐太原西戎。
周厲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想到了一個一直沿用至今的方法,那就是将一部分産業收歸國有。
春秋時期的管仲就模仿周厲王,搞了個鹽鐵專營。
這其實是動了貴族的蛋糕。
他打破以德選人的傳統,任用一些德行不好,卻有才幹的人。
他主抓農業生産,以提高農業産值來緩解經濟壓力。
他靠兩次戰役來提振士氣。
他加強法制來解決由于人口暴漲而道德失效的困局。
他控制輿論來防止恐慌性群體事件。
這麼一個優秀的改革家,最終的結局是被百姓造反,襲擊周厲王,周厲王于是逃到彘地。
這其實說明他已經沒有護佑的人了,衆叛親離的結果。
問題是,他竟然可以執政37年,逃走後,還可以存活14年,這說明雖然人們不能忍受他的改革,但是也希望能看到一些新的舉措。
實際上,周宣王能夠有所謂的中興,完全是周厲王改革的紅利。
中興就是用賢人,鎮服諸侯,打仗征服周邊部落,這些老套路,其實是不得不做的。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其實是周王室對諸侯長期積累的不滿的一種宣洩。
烽火戲諸侯
如果要戲諸侯,可以選擇更多的方式,根本不需要以這種要打仗的方式來進行。
也是一種暗示,再想讓我們帶着你們去打仗,占便宜,不可能了。
這是為何諸侯放棄周王室的原因?
至于,不理朝政,任用虢石父,寵溺褒姒都是一種破罐破摔的心理,也就是說,我就這樣了,你們愛咋咋地。
最終,周幽王攻打申國,導緻申國聯合戎族打敗周王,西周滅亡。
總結起來,周朝為何會走向衰落?與現在的西方衰落類似,是因為他們時刻需要一個外部空間來滿足國内人民的需求。
看到周朝曆代君主的思路,幾乎涵蓋了後世所有組織突圍的智慧,他們可以說都是極其優秀的人,但是都解決不了從周朝建立就一直困擾周天子的難題。
曆代君主都是想出一個辦法,暫時緩和其中的矛盾。
想要長治久安,談何容易。
幾乎所有的朝代最終的覆亡都是源于它最開始表現出來的優勢随着時間演變,而逐步消磨殆盡。
成就你的,也是你最後覆亡的原因。
奠定商朝人統治基礎的就是信仰,商朝人對此深信不疑,最終,他們的覆滅也是因為他們虔誠的信仰。
排他性的信仰以及奴隸制違背了人們心中對平等的渴求。
這也同樣是商朝走向滅亡的原因。
奠定周朝人統治基礎的是共和,周朝人為此付出了重大代價,最後,他們的覆滅也是因為共和的條件不能滿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