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建重工盾構機生産車間。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啟晴 攝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伍玲 通訊員 胡清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3日向全球推薦長沙之後,近日,他又在個人社交平台發布了一段廣州地鐵18号線的視頻,并配文“廣州地鐵,最高時速達160公裡”。
廣州地鐵18号線被稱為“粵港澳大灣區”最快地鐵,該線路連接廣州東站到南沙區萬頃沙,實現南沙副中心至廣州中心城區30分鐘的時空目标。
如此矚目的地鐵線路,修建起來同時需要多少台盾構機?5台,10台,還是20台?遠遠不止。實際上,在過去幾年廣州地鐵18号、22号線的修建過程中,這一數字達到了驚人的52台。
這個全球最大盾構施工機群的締造者就是總部位于長沙的鐵建重工。
廣州地鐵18、22号線全長92公裡,立項之初就頭戴“國内投資額最大的地鐵項目”的光環。即便如此,不到百公裡的地鐵線路為何要投入52台盾構機?研發過程中,鐵建重工遇到了哪些難題,又是如何解決的?
一年多研發交付50台盾構機
去年9月,廣州地鐵18号線首通段正式運營,後通段首台盾構機于今年3月始發;3月底,廣州地鐵22号線首通段也正式通車。
此時,距離兩條地鐵線路首台盾構機下線近4年:2018年6月6日,廣州地鐵18号和22号線施工的“鐵兵”系列首台盾構機——“鐵兵一号”在鐵建重工下線。
“鐵兵一号”是直徑8.8米的土壓平衡盾構機,為該類直徑的第四代成熟機型,長度123米,重1200噸,其斷面尺寸在當時廣州地鐵施工中位居第一,是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
2020年3月,“鐵兵50号”号在廣州地鐵18号線萬頃沙至橫瀝區間順利始發,吹響了廣州節後硬核複工的号角,數量龐大的“地下航母”穿行粵港澳大灣區的“江河湖海城”。
短短一年多,鐵建重工為何能下線并交付如此大規模的盾構機群?鐵建重工有關負責人介紹,成熟的研發技術是基礎,強大的生産能力是關鍵,高效的售後服務是保障。
記者了解到,“鐵兵一号”抵達廣州地鐵施工現場後,中鐵十九局技術人員和鐵建重工現場服務人員共同協作,僅用25天就完成盾構機的組裝及調試工作。
與此同時,鐵建重工派遣了200多人的服務團隊駐紮廣州,并設了配件倉庫,一旦盾構機有了故障,2小時之内就把專業服務人員派到現場,3個小時配件及時供應上,大大提升盾構機的作業效率。
不同地質環境讓盾構機“個性十足”
正常來說,一台盾構機的使用壽命為10公裡。那麼,廣州這兩條92公裡長的地鐵線路,為何還需要52台盾構機來修建?這主要跟廣州的地質條件有關。
原來,廣州位于珠三角沖積平原,屬獨特地質斷裂構造,素有“地質博物館”之稱,地鐵工程遍布花城,33座綜合樞紐通達7區,遁入地層深處建地鐵,穿越猶如“豆腐”般的艱險地域,安全風險高,施工難度大,依靠單一的盾構機型根本無法完成。
記者了解到,廣州18号、22号地鐵線先後下穿河流、既有運營地鐵線,村莊以及密集房屋群等衆多風險源。不同區間面臨的地質條件和施工環境千差萬别,對設備選型要求各異,所以盾構機不能批量化生産,需要因地制宜研發、量身定做産品。這也意味着,鐵建重工為廣州研發制造的每一台盾構機都“個性十足”。
因此,鐵建重工根據地質結構,為廣州量身定制了52台盾構機,以一台盾構機刀盤直徑8.8米,身長200米來計算,52台“鋼鐵巨龍”肩并肩擺放在一起,占地面積超過13個标準足球場。
開發設計多項盾構新技術
面對如此複雜的地質條件,鐵建重工技術人員并沒有怯場。“針對一項項地質難題,鐵建重工開發設計了冷凍刀盤、伸縮主驅動、刀具狀态監管模式等多項技術。”鐵建重工掘進機研究設計院研發人員陳慶賓說。
據介紹,盾構機在廣州地鐵掘進過程中面臨軟岩、硬岩、軟硬交替等不同岩層,為解決隧道塌方問題,盾構機采用的冷凍刀盤技術,能夠把碎岩層“冷凍”成一個罩殼式的安全體,“就像給盾構機定制了一款合适的安全帽,穩定周圍地質環境,便于掘進。”
刀具的研發和選材也頗為曲折。每台盾構機的刀盤上裝有100多個刀具,好似人的“牙齒”,用來破石嚼岩。“因此刀盤材質要同時适應低溫和高溫,保持刀盤整體結構的剛度。”陳慶賓說,研發團隊經過上百次試驗,終于完成了刀盤的設計和選材。
上一個難題剛解決,新的難題又相繼出現:在遇到硬度較高的岩層時,刀具磨損較快,如何從緊貼施工作業面的刀盤上更換損壞的“牙齒”,成了一項極其複雜且危險的操作。
陳慶賓介紹,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鐵建重工又重新配套開發了“伸縮主驅動”技術,可以讓刀盤從施工作業面回退,便于在施工過程中碰上極硬岩和極高風險地層的時候,維修人員有更好的換刀操作空間。
同時,刀盤配合刀具狀态監管模式,實時監測盾構機“牙齒”的狀态,選擇最佳更換時機,從而最大程度降低施工風險。
來源 長沙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