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網絡名人異軍突起,越來越多的人渴望成為網絡名人,受到受衆的追捧。
說起“網絡名人”,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靠顔值、靠身材、靠金錢的年輕女性。他們曬美食,曬旅行,曬生活,甚至一張自拍在網上都有一鳴驚人的力量。然而,在這些簡單的信息發布過程中,卻隐含着聚合受衆的共鳴環節。
網絡交流不是面對面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空間上被拉大。想要和觀衆建立良好的關系,就要打通情感共鳴。《網絡名人》在互聯網上打造的走顔值路線的場景式生活方式,對觀衆來說是具象化的理想生活圖景。當觀衆對自己的生活狀态不滿意時,他們很難對網絡上展示的完美場景說不。然而,被這種“網絡名人”吸引的受衆不會産生長期的“依賴”,“網絡名人”如果想不出其他增加“粘性”的方法,很快就會被新上位的“網絡名人”剝奪注意力資源。
也有“網絡名人”,如“papi醬”和“李”,他們不是靠臉的價值取勝。他們聚焦網絡熱點策劃視頻内容,吐槽社會現象,以期與普通大衆産生共鳴,加強與觀衆的情感距離。當然,也有一些網絡名人通過惡搞和團隊炒作迅速走紅。
為什麼網絡名人現象如此普遍?原因是什麼?
他們的知名度因為自身特點被網絡放大。在現實或網絡生活中,他們因為某個事件或某個行為而被網友關注,從而走紅。它們符合大衆的想象和看客的心理。他們有意無意地受到網絡世界的追捧,成為刺激、窺視、審醜、娛樂的“網絡名人”。因此,“網絡紅人”的出現并不是自發的,它是傳統媒體和受衆心理需求綜合作用的結果。
正确看待“網絡名人”現象
不得不提的是,像吳菊萍、張麗麗這樣的“網絡名人”,不是制造出來的,不是“碰瓷”感動出來的,也不是炒作出來的。他們不僅僅是為了出名。他們成為“網絡名人”純屬偶然,但也隻是偶然,他們才更真實;隻有不刻意,才能看出人格的高度。
所以,不像一般急于實現成名的“網絡名人”,他們是我們這個社會默默運轉的道德底盤。他們不想出名,但是在中國很出名。他們是真正的“網絡名人”,代表了這個時代的核心價值觀。“我們所處的時代是激勵人心的偉大時代,我們所從事的事業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偉大的時代需要正确的價值取向,需要真正的“網絡名人”,需要那些能激勵我們成為“網絡名人”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