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不久前,廣東惠州的2歲男童小陽洗澡後突然抽搐,一家人非常慌張,媽媽把手指塞進孩子嘴裡,爸爸按住孩子的人中,爺爺甚至拿起回形針,刺破孩子的手指和腳趾放血。随後,小陽被送到醫院,确診為“熱性驚厥”。
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劉建華介紹,熱性驚厥是小兒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體溫驟升時發生的驚厥,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生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強直性或陣攣性抽搐,雙眼凝視、斜視、發直或上翻,伴意識喪失。
“熱性驚厥在臨床上好發于嬰幼兒,6個月至5歲階段較為常見,與兒童腦發育未成熟、遺傳、神經系統易感性等因素有關。”劉建華解釋,高熱會導緻中樞神經過度興奮,對内外環境刺激的應激性增高,使神經元代謝率增高,氧及葡萄糖消耗增多而含量降低,使神經元功能紊亂。而且孩子大腦發育尚未成熟,皮層神經細胞分化不全,分析鑒别及抑制功能弱,神經元的樹突發育不全,軸突髓鞘未完全形成,興奮性沖動易于泛化,因而發生驚厥。
《熱性驚厥診斷治療與管理專家共識(2017 實用版)》中指出,大多數熱性驚厥呈短暫的單次發作,持續時間1-3分鐘,不必急于用止驚藥物,應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跌落或受傷,勿刺激患兒,切忌掐人中、撬開牙關、按壓或搖晃患兒。“更不要在家中紮針放血,沒有正規消毒容易感染,而且作用也不大。”劉建華建議,症狀緩解後可以口服退熱藥、解衣散熱等退熱對症處理,并及時前往醫院進一步診治。
“熱性驚厥一般為良性驚厥,預後良好。”劉建華表示,有熱性驚厥或癫痫家族病史,首次熱性驚厥年齡小于18個月,驚厥時體溫為低熱,必要時可根據發作情況口服藥物預防。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劉軍
來源:新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