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深厚的古詩或名言?“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疫情期間,日本漢語水平考試事務所在捐贈給中國的物資箱上,貼了這句簡短卻極富詩意的句子,瞬間刷爆朋友圈,登上熱搜,感動無數人,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友情深厚的古詩或名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友情深厚的古詩或名言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疫情期間,日本漢語水平考試事務所在捐贈給中國的物資箱上,貼了這句簡短卻極富詩意的句子,瞬間刷爆朋友圈,登上熱搜,感動無數人。
這象征友誼的詩句,讓我們在面對全人類共同的敵人——疫情時,感受到超越國界、溫暖又強大的力量。
中國古詩詞中,也有很多與友誼相關的篇章。古詩詞之所以如此迷人,除了具有優美的表情達意方式之外,更寶貴的是蘊含了詩人詞人的無限深情。同時,古詩詞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帶領我們感受人性中的美好與溫情。
友誼,就是一衆文人墨客創作時喜愛的題材之一,其表現人性中的真善美,總能引發我們共鳴。
把酒言歡,真情流露知音難覓,知己難求。如若覓得,則可以放開胸懷交往,真心實意相處,開心恣意暢飲,無拘無束聊天。唯有在真正的朋友面前,我們才會真情流露,不用戴着面具,無須進行僞裝。有啥說啥,說錯了也無妨,正是這份坦誠,才顯得真摯友情在複雜多變的人際社會中愈加珍貴。如《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留下的詩作上千首,但我始終鐘情《問劉十九》。寥寥二十字,全是大白話,可謂是“婦孺都解”也,然則言淺情深。在風雪欲來的夜晚,白居易備好了新釀的酒,燒熱了小火爐,把屋子弄得暖暖的,盛情邀請朋友前來共飲。一起唠唠嗑,喝喝酒,這本是很普通的生活場景,可不知道為什麼,仍舊充滿詩情畫意。
依我看,朋友若是應邀前來,即便隻是沖泡清茶,甚至隻有一杯清水,都甘甜美味,感覺外面的風雪都不再寒冷,倒多了幾分春意融融。讀這首詩,一個可愛、重情義的白老頭形象躍然紙上。現實生活中的友情不就是這樣嗎?多年的默契好友,盤腿而坐,侃侃而談,興起碰杯,實乃人間美事!
還有這首孟浩然的《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朋友之間除了喝酒聊天之外,最常見的生活場景莫過于互相請吃飯啦。摯友之間吃飯需要山珍海味、瓊漿玉露嗎?不,來個簡單又不失美味的農家菜足矣,綠色健康無添加,原汁原味人人誇。大家随意坐下來把酒言歡,閑談農務,周圍是菜園村落,遠處是連綿青山,農家生活好不惬意舒适。
正是無須講究排場的招待才更顯樸實熱情,隻有在這種氛圍下聊天才可以敞開心扉,毫無顧忌。說說生活中的趣事,傾訴些許煩惱,再聊聊農作物的成長與收獲。自然親切的歡聲笑語和極富生活氣息的農村風情,對于現代都市人來說十分治愈。臨别時依依不舍,相約重陽之時再來賞菊,可見兩人不是什麼塑料情誼,而是能夠一直往來的堅固感情。
臨别依依,情誼悠悠古詩詞中,友情的另一種表現題材是送别詩。古代交通通訊很不發達,與現代相比,簡直可以用“閉塞”來形容。兩人一旦分别,相見之日便不知何時。正因為歸期未知重逢不易,送别詩當中所表現的依依惜别之情,更加打動人心。如李白的《贈汪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給人的感覺就是比較浪漫主義,無拘無束的形象,被後人譽為“詩仙”,大概也有幾分跟個性有關。看似随性的他,寫起送别詩來也是情懷滿滿,思路清奇。别人講友情,多是從虛寫的角度出發;“詩仙”寫友情,那是化無形為有形——桃花潭水千尺深,都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之深。古人創作多是用詞含蓄,羞羞答答;李白用詞那是大膽直率,自由灑脫,直接跟人家汪倫“表白”,感謝對方這份深情厚意。
大家印象中的送别詩可能難掩傷感,甚至情到深處更會落淚惜别,畢竟離别容易相見難,都在情理之中。但李白寫離别坦率灑脫,王勃寫離别也沒有過多的悲傷之語,反而多了幾分勉勵和意氣風發,讀來讓人得到慰藉。如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别意,同是宦遊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對于同在宦海中沉浮的兩人來說,為官之路離鄉背井是常态。因此,王勃勸慰友人不用難過,縱然相隔千山萬水,也難阻二人間的友情。既然情誼不變無所不在,那就無須像那多情兒女一般,流淚傷心。王勃告訴對方,我們倒不如互相加油打氣,在官場上努力一番作為。本是無奈傷感的送别,在王勃筆下,顯得志存高遠,樂觀豁達。
情誼的重點在于把友人放心上,而不僅僅挂在嘴上說說而已。無論是哭着送行,還是勸慰友人,都展現了友情的力量。它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也超越空間的阻礙,隻要是真情實感,自然流露,就算兩人相視無言,都能成就動人的友誼佳話。
為君擔憂,因君而喜真正的朋友,可不是什麼酒桌上的兄弟,而是能做到打從心裡為你着想。因你的悲傷而悲傷,也因為有你而倍覺欣喜;會憂心你的處境,也能理解你的心思,這才是友情的默契之處。如元稹的《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白居易除了劉十九這位好友,還有一位摯友元稹。他倆經常詩詞唱和,互通書信,志同道合,世稱“元白”。兩人在彼此生命中都擁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甚至會在睡夢中見到對方,夢不到的時候還會寫詩哭訴,可見情誼之深非旁人能懂。
元稹聽聞好友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很是震驚。自己本來也是被貶的境況,身體又不太好,好友如此,他内心無比悲苦,連尋常的景物都變得凄風苦雨,殘燈無焰。正因為感同身受,元稹揮筆寫下這首詩寄給好友,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而白居易在收到元稹的詩後,也非常感動。元稹對于白居易被貶一事十分憂心,認為他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許是聯想到自己,更覺同病相憐。不因對方落難而嫌棄,而是真切為他擔憂,患難見真情,于官場中實屬難得。
辛棄疾的《沁園春·和吳子似縣尉》則表現了友情的另一面:
我見君來,頓覺吾廬,溪山美哉。怅平生肝膽,都成楚越,隻今膠漆,誰是陳雷。搔首踟蹰,愛而不見,要得詩來渴望梅。還知否,快清風入手,日看千回。
直須抖擻塵埃。人怪我柴門今始開。向松間乍可,從他喝道:庭中且莫,踏破蒼苔。豈有文章,謾勞車馬,待喚青刍白飯來。君非我,任功名意氣,莫恁徘徊。
朋友的到來,讓辛棄疾頓覺蓬荜生輝,山山水水愈發美麗。倒不是周遭的環境有了什麼質的飛躍,而是朋友到家裡做客,讓辛棄疾高興到忘乎所以,發出“溪山美哉”的感歎。于是備好“青刍白飯”,招待這位不顧舟車勞頓前來赴約的好友。同時,他也真誠建議好友,不要像他一樣待在茅廬,大丈夫應該建功立業,施展抱負。這詞讀來雖有幾分無奈悲憤、自憐自歎之意,但辛棄疾依然把正能量的想法傳遞給友人,就算自己境況一般,也還是從心裡為友人着想。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遇到鐘子期能聽得懂其琴聲的含義,二人遂成好友。子期逝世,伯牙摔琴謝知音,從此不再演奏。高山流水的佳話在古詩詞中以不同形式綿延至今,将真摯友情所帶來的感動滋潤我們的心靈。願我們都能覓得摯友,人生路上結伴同行。
作者:小柴,不典型獅子女,喜音樂美食,愛電影品茗,隻想快快樂樂過日子,不想唯唯諾諾度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