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鐵6号線合薯區間上跨南光高速線澆梁施工。
深圳地鐵6号線U型梁吊裝。
深圳地鐵6号線長圳車輛段内景。
深圳地鐵6号線樓村站。
深圳地鐵6号線民樂停車場。
不畏險阻,全力攻堅。8月,深圳地鐵6号線“穿山越水”而來,為深圳軌道交通版圖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條串聯5區,溝通龍華、光明,助力深圳“雙區”建設的地鐵新線,在深圳地鐵人曆時5年的努力之下終于成形,即将迎風綻放。
建設過程中,地鐵6号線攻破了多重技術難關,在軌道交通、生态環保、智能應用等多個領域創下了“國内首次”。
攻堅克難
破解多個行業難題
深圳地鐵6号線沿途地形複雜,環境多變,給線路鋪設帶來了許多困難和挑戰。但深圳地鐵建設者不斷突破局限,打通屏障,推動6号線以高架形式31次跨越市政道路、3次上跨地鐵4号線、2次跨越龍大高速,以隧道方式分别穿越多條地鐵以及機荷高速、東江引水隧洞、廣深港客運專線和杭深高鐵等,克服多項建設施工難題,也實現多項工程技術的“零突破”。
據了解,地鐵6号線在施工過程中遇見許多難啃的“硬骨頭”:如6号線的陽台山隧道下穿廣深港高鐵線、機荷高速公路,穿越的岩層硬度達到210兆帕,号稱“全國第一硬”——對比城市地鐵TBM施工理想硬度80兆帕而言,施工難度極大,屬于國内首例,無經驗可循;合薯區間150米大跨橋四墩三跨剛構連續橋梁,是國内地鐵領域最大的跨度梁式橋梁,加之其線路平面位于曲線半徑為550米的圓曲線及緩和曲線上,更是成為地鐵6号線的重難點工程;民樂停車場出入線隧道施工始發端有一處僅260米的小轉彎半徑,其高難度TBM施工屬世界首例……
一系列的“疑難雜症”沒能壓倒深圳地鐵建設者,反而讓他們的智慧與擔當得到充分激發。在陽台山隧道的施工過程中,為了實現高硬度岩層的穿越,深圳地鐵會同施工單位反複優化方案,從刀盤布置到進度安排都達到了最優值,更是将帶壓換刀變成常态化。“每天更換五六把刀,在整個掘進過程中一共更換刀具2000多把。”深圳地鐵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這樣每2米1把刀的耐心挖掘,硬生生挖出了6号線這條“高能”線路。而在合薯區間的處理上,深圳地鐵建設者則積極實踐運用BIM技術來解決問題,通過繪制關鍵技術節點的施工動畫,科學精确地推演施工細節,再應用于實際工程中,近乎完美地完成了該關鍵區段的施工建設。
繼承了改革基因的深圳地鐵人,充分發揮特區優勢,大膽闖、大膽試,成功破解了一個又一個的施工難題,為深圳地鐵6号線的全面貫通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迎難而上
成就深圳軌道交通新布局
6号線民樂停車場上跨廣深港客專益田路隧道,采用兩跨跨越鐵路隧道的剛桁架橋梁方案,其橋墩樁基與鐵路隧道最小水平距離僅為2.87米,難度極大,且該區間還需7次穿越斷層破碎帶,上跨下穿地鐵線路及交通路網,側穿有斷層水力聯系的牛咀水庫等,不僅施工風險極高,還要在确保高鐵、地鐵正常運營的同時進行施工,同時保證工程質量和建設安全。
此外,6号線高架橋穿越的龍大高速,是深圳一條重要的交通主幹線,車輛往來繁忙。要在不中斷高速公路通行的情況下施工,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施工帶來的影響,面臨着極大的挑戰和壓力。
盡管難題不斷、關卡重重,但深圳地鐵在攻堅克難中不斷前行。如通過雙護盾TB米選型、調整TB米刀具布置及滾刀高度、調整洞壁與盾體間隙、縮短TB米管片環的寬度、提高管片拼裝精度和注漿質量等方法的綜合運用,實現了TB米區間的安全施工;對于上跨龍大高速問題,則采用了頂推法施工,把預制好的橋梁推到高速路的上空,解決了橋下無施工作業空間的問題,利用大跨度橋梁一次性完成了高速公路的跨越。
6号線軌道的貫通,對城市空間進行了多點融合和結構升級。原先繁華難至的點狀空間,以地鐵沿線為核心被重新連接了起來。這不僅有效緩解中心地帶的壓力,更進一步擴大了經濟發展的覆蓋區域。各片區資源也沿着地鐵線路彙總聚集,讓深圳的資源與空間優勢得到整體升級。
環保先行
打造最安靜和諧的綠色地鐵
在地鐵6号線建設過程中,深圳地鐵堅決貫徹“生态、綠色”的設計理念,促進線路建設運營與節能新技術、綠色新能源、減少碳排放等的結合,積極探索軌道交通與環境、社會的協調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地鐵特色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由于深圳地鐵6号線沿線下穿有多處學校、醫院、住宅小區等建築,對噪聲振動的有效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深圳地鐵與施工單位在國内首次提出綜合減振降噪系統設計,通過采用多種先進工藝工法,如U梁架設等來阻隔輪軌噪音。此外,還采取了阻尼鋼軌、軌道減振扣件、浮置闆道床、橋梁減振支座、聲屏障等綜合減振降噪措施,在減振降噪的同時,還實現了減少自重、節約成本。
除此之外,深圳地鐵6号線還通過引入國内首個綠色環保裝配式無砟軌道技術,減少在市區内的鋼筋混凝土工程量,在高架車站設置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等,全線應用再生制動能量回饋裝置,實現低碳環保和節能減排,打造了軌道交通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精彩“深圳樣本”。(黃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