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水滴籌籌款中介抽成最高達70%”的相關話題沖上熱搜,引起社會關注,更讓不少行善者在捐助前多了幾分猶豫不決。為了解公衆對大病籌款平台的信任度,南都民調中心于2022年9月2日至12日發起網絡問卷調查,共采集1002份有效問卷,并于近日發布《大病籌款平台信任度調查報告(2022)》。
報告顯示:超九成受訪者使用過大病籌款平台,其中水滴籌、輕松籌、愛心籌的使用率較高;熟人社交圈轉發籌款信息是受訪者捐款的主要原因;六成受訪者表示為親朋好友發起籌款,低收入者更希望平台“籌款快、分擔經濟壓力”;近七成受訪者表示籌款目标在10萬元以内,其中1萬元以下、1萬元至5萬元的受訪者更容易達到籌款目标;六成受訪者表示信任大病籌款平台,七成受訪者認為籌款中介高額抽成不合理。
使用情況:
超九成受訪者參與過大病籌款,近七成為捐款者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超九成人表示使用過大病籌款平台。其中,“作為捐款者使用過”的占63.78%,“作為籌款者使用過”的占20.46%,“兩者都使用過”的占8.08%,“都沒使用過”的占7.68%。
具體而言,水滴籌、輕松籌、愛心籌是受訪者使用較多的大病籌款平台,比例依次為68.43%、53.41%、33.95%。00後受訪者梨子曾參與過捐款,她認為大病籌款平台充分體現了互聯網傳播速度快、覆蓋範圍廣的特點,讓更多愛心人士看到患者并為其捐款。
捐款者:
超五成受訪者參與過3次以上捐款,單次捐款20元以内較常見
作為捐款者,調查中有58.33%的相關受訪者表示在大病籌款平台參與過三次以上的捐款,28.19%表示參與過兩次捐款,13.48%表示僅參與過一次捐款。
問及最近一次捐款金額,56.94%的相關受訪者表示單次捐款20元以内,其中10元-20元的比例最高,占22.78%,捐5元-10元的占17.36%;此外,捐20元-50元的占16.11%,僅有26.95%的受訪者表示單次捐款在50元及以上。
交互分析發現,受訪者月收入越低,單次捐款金額則越低。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受訪者,捐5元-10元、10元-20元分别占29.10%、26.79%;而月收入10001元-15000元的受訪者,該比例僅分别占7.14%、10.34%,該受訪群體捐100元及以上的比例在25%以上。
00後受訪者子雯熱衷于做公益,曾在各大籌款平台捐款。“大概捐過十幾次,每次捐20元-50元左右。”她表示,大部分籌款信息都是在朋友圈或群聊看到,捐款對象都是陌生人。每次看到籌款信息總覺得自己應該貢獻一份力量。
近六成受訪者因熟人轉發而捐款,80後更容易被患者故事打動
大家為什麼在大病籌款平台捐款?調查發現,“熟人社交圈轉發”“被患者故事打動,捐獻一份愛心”是受訪者捐款的主要原因,分别占59.17%、56.39%。
從不同年齡段來看,00後、90後受訪者更多是因為“熟人社交圈轉發”而捐款,占比均超60%;而80後受訪者“被患者故事打動,捐獻一份愛心”的情況更多,占58.59%。
85後受訪者湯女士表示,最近一次是為兒子幼兒園的同班同學捐款。“有孩子患了白血病,班主任将籌款信息發到群裡。我自己也是家長,感同身受,希望盡自己一份力量幫助他們吧。”
籌款者:
六成受訪者為親朋好友發起籌款,籌款者看重平台提現速度快
而作為籌款者,調查中有43.01%的受訪者表示在大病籌款平台發起過兩次籌款;35.31%表示發起過三次及以上籌款;還有21.68%表示曾發起過一次籌款。至于籌款對象,受訪者表示為親朋好友發起籌款的比例最高,占61.19%;其次是為普通朋友/同事發起籌款,占50%。
大家為什麼願意在大病籌款平台發起籌款?調查結果顯示,“提現速度快”是主要原因,占43.36%;其次“籌款金額上限高”“籌款快、分擔經濟壓力”也是重要影響因素,兩者各占36.36%。
交互分析發現,收入較低的受訪者更希望大病籌款平台可以分擔高昂的治療費用,其中月收入3001元-5000元的受訪者選擇“籌款快、分擔經濟壓力”的比例更高,占54.24%。
受訪者馮女士于2019年在某平台發起過一次籌款。“兩天就籌到了11219元,最終全額到賬。”不過,與10萬元的籌款目标相比,馮女士認為平台實際能籌到的錢并不多。“大部分是同事朋友幫忙轉發,有的捐50元,有的捐100元,也有捐1元、2元。當時着急用錢,籌到的一萬多元馬上提現了。”她說道。
近七成受訪者表示籌款目标10萬元以内,高額籌款日益困難
大病籌款平台到底能否幫助患者籌錢?整體來看,單次籌款目标10萬元以内的受訪者最多,占68.24%,其中籌款5萬元-10萬元的占31.58%;而單次籌款目标10萬元以上的占31.58%。
但每個患者病情不同,實際籌款情況也有差異。具體來看,籌款目标在1萬元以下、1萬元-5萬元的受訪者較容易完成籌款目标,分别有73.23%、69.68%的人表示已完成籌款目标。而籌款目标在10萬元以上的受訪者,僅有18%左右的受訪者表示已完成籌款目标。這意味着,患者或多或少能在大病籌款平台募集到一定善款,但高額籌款卻越來越難。
信任度:
六成受訪者表示信任大病籌款平台,七成認為籌款中介高額抽成不合理
大病籌款平台現在能否真正幫助到患者?調查結果顯示,僅53.59%的受訪者認為能幫助到患者,21.26%認為不能,還有24.95%表示不确定。
問及信任度,僅61.17%的受訪者表示信任,其中“非常信任”和“比較信任”分别占27.84%、33.33%;25.55%持一般态度,13.27%表示不信任。
據公開媒體報道,職業籌款人為網絡籌款求助者有償提供推廣服務,雇傭推手在微博、微信群内大量傳播籌款信息,并向求助者收取高達七成的捐款抽成。
大家認為大病籌款平台中介高額抽成合理嗎?調查顯示,71.83%的受訪者認為不合理,其中“完全不合理”和“不太合理”的比例分别占40.70%、31.13%;僅有28.17%認為合理。
部分受訪者在問卷中提到,“平台需要運營費用,合理收取小部分可以接受,但需要公開透明”;也有受訪者認為善款應該全部給到患者治病,“本來捐款是為了幫助患者渡過難關,如果收取手續費甚至高額抽成,我不會在平台上捐款了”。
平台手續費與籌款中介高額抽成是主要影響因素
影響公衆對大病籌款平台信任度的因素有哪些?調查發現,受訪者認為“籌款平台收手續費,善款無法全額捐給患者”是主要原因,占66.98%;其次是“職業籌款推廣人高額抽成,惡意推廣”,位居第二,占61.11%。
曾做過某大病籌款平台籌款顧問的白女士認為,相比起籌款中介費,平台收取的手續費比例不算太高。“大病籌款平台主要有兩種籌款方式,一種是平台籌款顧問協助患者發起籌款,另一種是自發籌款,捐款者可在籌款頁面進行查看。”不過她表示,中介高額抽成損害了患者與大病籌款平台之間的信任度,“我接觸過一位患者,她甯願相信籌款中介,也不願意相信官方平台的籌款顧問,因為我們無法向患者保證一定籌到多少錢。這種情況下,患者更願意相信籌款中介給出的承諾,而忽略了抽成問題”。
建議:
四成半受訪者更傾向于直接捐贈患者,希望進一步明确平台監管主體
大病籌款平台收取手續費、平台中介高額抽成等問題頻現,大家還願意使用嗎?調查中,大病籌款平台仍是受訪者首選的募捐方式,選擇的受訪者占46.21%;但也有45.41%的受訪者表示更傾向于“直接捐贈給患者(銀行/微信/支付寶轉賬)”,兩者比例相近。這意味着,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大家可能更願意選擇直觀透明、方便快捷的募捐方式,希望精準幫扶患者,免去手續費、服務費等。
如何提高公衆對大病籌款平台的信任度?受訪者表示希望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确平台監管主體”,占67.76%;其次是“平台加強審核監管,确保求助信息真實性”,占63.57%;還有受訪者希望“平台完善信息公開制度”,占58.08%。受訪者子雯表示:“其實平台為患者提供了很好的籌款渠道,我更希望平台手續費收取比例、善款使用情況等信息能公開透明。”
如何監管好大病籌款平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行業要合規發展,首先要保證平台流程的透明度。在确保落到患者手裡之前,所有錢款應當控制在捐款人手裡。但目前來看,這些機制都沒有,所以,行業要自我嚴格規範。同時,平台也應加強對中介的管理,确保透明度,确保每個捐贈者可以在平台上查詢到捐贈資金的具體流向,并且可以賦予捐款人7天之内的後悔權。”
除了平台要肩負起責任之外,同時離不開相關法律的監管和約束。中國互聯網協會法治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胡鋼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提出了幾點完善互聯網衆籌事業的建議:“首先《慈善法》要及時跟進,對當下新出現的問題查缺補漏。其次籌款平台、相關慈善組織要堅持強調非營利原則,必要負擔的勞務報酬,應按照工時計算,而非按提成比例計算。互聯網慈善不能走商業化、金融化的發展道路,希望各方能夠秉承這樣的想法,共同打造向上向善、合法合規的互聯網慈善事業。”
調查總結:
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大病籌款平台利用互聯網傳播速度快、覆蓋人群廣等特點,一方面為患者提供了新的籌款方式,另一方面為捐款者提供更便捷的公益參與渠道。調查中使用過大病籌款平台的受訪者占了九成以上,其中以捐款者為主。
調查還顯示,近六成受訪者表示因熟人社交圈轉發而捐款。除了對熟人朋友的信任之外,善心人士也将信任寄托在大病籌款平台上,希望通過捐款幫助患者渡過難關。
但近年來大病籌款平台陸續開始收取手續費,甚至有籌款中介對善款進行高額抽成,一方面透支了公衆的善心與信任,另一方面吞噬了患者的“救命錢”。調查中,認為籌款中介高額抽成不合理的受訪者占了七成;隻有六成受訪者表示信任大病籌款平台。不少受訪者在問卷中表示,“患者的經濟負擔已經很重了,平台中介還高額抽成,這寒了多少捐款者的愛心。”
一邊是求生希望,一邊是愛心善意,作為連接籌款者與捐款者的橋梁,大病籌款平台應加強自身規範管理;有關部門更要加強對平台的監管,依法治理。彌補這道“裂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促進互聯網公益事業健康發展,莫讓“衆籌”變“衆愁”。
調查概述:
南都民調中心于2022年9月2日至9月12日期間開展本項調查,一方面通過網絡問卷調查的方式推廣問卷,另一方面進行電話或線上采訪。本次調查共回收1002份有效問卷,其中男性受訪者占59.68%,女性受訪者占40.32%。從年齡段來看,00後占20.17%,90後占36.71%,80後占31.94%,70後及以上占11.18%。從月收入來看,5000元以下占28.04%,5001元-8000元占32.73%,8001元-10000元占22.16%,10001元-15000元占10.18%,15001元以上占6.88%。從居住地來看,北上廣深占21.76%,其他省會/直轄市占26.65%,普通地級市占26.85%,縣級市/縣城占15.87%,小城鎮及農村占8.88%。
社會調查與公共輿情研究課題
社會群體與公衆心理研究
項目出品:南都民調中心
項目監制:謝斌 張純
項目執行:南都研究員 麥潔瑩
實習生 何欣華 曾醒 王清娜 林函霓 章馨月
支持平台:南方都市報官方微信公衆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