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孝什麼是道?孝,在字典釋義中有三種解釋,第一種為對父母盡心奉養并順從,孝敬,孝廉(中國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是指孝子,廉是指廉潔的人另外中國明清兩代對舉人的稱呼)2是指局喪的事3特指喪葬時穿的服飾,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什麼是孝什麼是道?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什麼是孝什麼是道
孝,在字典釋義中有三種解釋,第一種為對父母盡心奉養并順從,孝敬,孝廉(中國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是指孝子,廉是指廉潔的人。另外中國明清兩代對舉人的稱呼)2是指局喪的事。3。特指喪葬時穿的服飾。
一般說到孝子什麼的,我們肯定想到很多有關故事。比如:
1、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甯(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馬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貴顯聞天下,平生孝事親。親自滌溺器,不用婢妾人。
2、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于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七歲生離母,參商五十年。一朝相見面,喜氣動皇天。
3、行傭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着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欲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雇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負母逃危難,窮途賊犯頻。哀求俱得免,傭力以供親。
4、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适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5、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随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于放下父親跑掉了。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風。 父子俱無恙,脫離饞口中。
6、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夏夜無帷帳,蚊多不敢揮。恣渠膏血飽,免使入親帏。
通過這些故事我們是不是需要用現在人的眼光,去重新審視這種定義呢?因為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要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孝已經不是絕對的聽從,孝也不是僅僅從字面理解的那種含義,比如說把父母接到他們并不适從的城市,從大衆眼裡是說比較孝順了,但是從父母的角度看呢?城市是冰冷的,周圍是陌生的,一切的一切都變的有框有線,他們變的那樣的處處小心,他們變的不苟言笑,所有的這一切都是我們所說的孝造成的。所以不同的時代它的定義是不同的,不應該在不同時代用同樣的标準去讨論問題,你們感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