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古裝玄幻劇《琉璃》熱播,不知道有多少劇粉在深夜為男女主十生十世的虐戀留下兩行熱淚。
劇中的女主褚璇玑,主業戰神、副業魔煞星,同時兼職點痣專家。
每世男主司鳳即将領盒飯之際,女主都在男主眼角貼心地點上一顆血“痣”。
經過女主持之以恒的努力,到了第十世的時候,司鳳的眼角終于有了“淚痣”。
女主為男主點上一顆血“痣”,圖片來源《琉璃》劇照
不知道長了痣的戲精朋友看了這個情節,會不會覺得自己的痣也是前世情人親手點上的呢?答案當然是入戲太深。
在我們的皮膚表面,痣是十分常見的。
它其實是聚集在真皮與表皮交界處的一群良性黑色素細胞,外觀看起來可能是扁平、凸起、疣狀或者顆粒狀,顔色不一,可能為棕色、黑色或者藍色等。
黑色素痣可能生長在人身體的各個部位,
圖片來源 gettyimages
所以我的痣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痣的形成有先天後天之分,大部分人的痣都是後天受到環境影響生長的,為後天痣,隻有少部分人的痣為先天性的痣,在出生時就已經存在。
同時,每個人身上的痣大小、形狀以及數量都存在差異,這可能是由于存在遺傳基因不同,導緻個體沉澱黑色素的能力不同。
同時個人情緒、飲食習慣以及生存環境的光照強度等也可能存在差異,這些因素也都會影響痣的形成。
(預警!向左滑動查看圖片)
▼
各種形狀和大小的黑色素痣,圖片來源健康E世界
同時,痣也分為良性和惡性。
良性痣對人的健康不會産生影響,稱為黑色素痣,外觀較為扁平,同時通常帶有顔色較淺的痣毛。
但是當黑色素痣出現了不正常的變化,如潰爛出血、痛癢症狀,突然長大等情形,就必須切除做病理檢查,診斷是否轉變為惡性的黑色素瘤(melanoma)。
黑色素瘤是一種皮膚癌症,根據發生位置不同,分為皮膚黑色素瘤(發生于皮膚)、粘膜黑色素瘤(發生于喉、鼻道或口腔)、眼黑色素瘤或葡萄膜黑色素瘤(發生于眼部)。
點還是不點?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美人痣的說法,但如果一旦痣長的位置不合适,也可能美人變媒婆。
同時,民間也流行一些以痣看相的痣相學,這些理論認為有些痣生長的位置和形狀可能會給人帶來厄運(當然這些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因此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大家會選擇點掉一些良性的黑色素痣。
瑪麗蓮夢露臉上著名的夢露痣,圖片來源 headlines
但是對于良性痣來說,應該遵循能不點就不點的原則。
如果一定要點痣,盡量一次解決,避免反複。重複的刺激可能反而會誘發黑色素痣的癌變。
同時,較常見的點痣方法,如激光、冷凍等,對于真正的黑色素瘤來說是十分危險的操作,可能會将黑色素瘤從表皮層帶入真皮層,引起病情的迅速惡化。
因此建議大家點痣前最好找專業醫生确診。
黑色素瘤分布示意圖,圖片來源網易新聞網
當然也會存在一些特殊情況,在這些情況下還是建議大家及時問診,确定是否應該及時點掉以防止出現癌變:
1.會受到長期摩擦刺激的痣,如長在戴胸衣處、腰部或者腳底的痣。
2.長在特殊部位的痣。如長在肢端(手腳)的痣,必須注意觀察,因為這些地方的痣比其他地方的痣變惡性黑色素瘤的機會更大。
3.黏膜的痣。口腔黏膜、結膜處的黑痣。
4.指甲溝的痣。甲溝與指甲下方皮膚相連,可能會長到指甲下面,被指甲擋住,不容易看出變化,而且長在肢端,将來變惡性的幾率較大。
如何避免痣的癌變?
作為轉移速度最快的三大皮膚癌之一,黑色素瘤一度讓人“談痣色變”,晚期的黑色素瘤會轉移到人體内的淋巴結、肺部、甚至腦部,最後緻人死亡。
因此建議大家盡量不要進行長時間的陽光暴曬,以及避免對長有黑色素痣部位的摩擦,從而減少黑色素瘤的發病危險。
黑色素瘤細胞,圖片來源 NCI Visuals Online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積極進行自檢。
通常情況下,一個正常的痣染色均勻(棕色、棕褐色或黑色),或呈平坦狀或突起,且往往小于6毫米(大概為一支鉛筆自帶的橡皮擦大小)。
一顆良性的痣,無論是生來就有還是後天形成,通常會保持穩定的大小、形狀和顔色。若一顆痣與上述描述不符,請一定要及時就醫。
(預警!向左滑動查看圖片)
▼
一顆約約2.5厘米x 1.5厘米的黑色素瘤,圖片來源 Wikipedia
在做自我檢查時,請參照ABCDE法則:
A(Asymmetry)——不對稱性:痣的兩半具有不對稱性
B(Border)——邊緣:痣的邊緣呈不規則形狀、鋸齒狀或模糊狀
C(Color)——顔色:痣的顔色不完全一樣,且或包括棕色陰影、黑色,或有時還有粉色、白色或藍色斑點
D(Diameter)——直徑:痣的直徑大于6毫米(約為鉛筆自帶橡皮的大小),盡管黑色素瘤有時會更小
E(Evolving)——演化:痣的大小、形狀或顔色有所變化
并非所有的黑色素瘤都符合ABCDE法則,例如有些黑色素瘤也可以小于6毫米。
盡管大多數痣都無害,但還是需要保持警惕,若有任何無法确定的狀況,建議馬上聯系皮膚科醫生。
追溯完痣的前世今生,我們應該已經完全明白了所謂的“情人點痣”隻是電視劇的藝術加工了吧。
圖片來源《琉璃》劇照
所以希望大家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不僅要了解痣的“過去”,還要多多關注痣的“未來”,長期積極地進行痣的觀察,以便及時發現病變,盡早治療。
END
參考文獻:
1. Tucker MA. Melanoma epidemiology. Hematology/Onc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09; 23(3):383–395.
審核專家:林小清 皮膚科主治醫師,知名健康博主。
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轉載注明來源
責編/Akua
來源:蝌蚪五線譜
編輯:fengy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