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打造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标準體系,充分發揮評價的鑒定、診斷、激勵、導向、調節、監督和管理功能,對促進教師開展“素養為本”的課堂教學具有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标準曆經雙基取向、能力取向等不同發展階段。
為落實《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标準(2017年版)》所倡導的“重視開展‘素養為本’的教學”理念,需要開發與之相适應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标準體系。圍繞“素養為本”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在教學設計、教學活動、思維發展、素養達成等方面的核心要素,形成了以一個核心、四個維度、二十項指标為基本框架的課堂教學評價标準體系,并采用專家咨詢、課例檢驗等方法使該評價體系更趨科學、全面、規範。
關鍵詞
素養為本化學 課堂教學 評價标準
“素養為本”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
評價标準研究
基于新時代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我國及時提出了學生發展核心素養[1]體系,樹立了我國新時代教育立德樹人的新标杆。從學科教學改革出發,新出版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标準(2017年版)》凝練了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提出了“重視開展‘素養為本’的教學”和“倡導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評價”的新課程理念。
不僅強調了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教、學、評”一體化的實施[1],也為課堂教學評價改革提供了新思路,開拓了新視野。
要徹底克服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構建“素養為本”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就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評價的鑒定、診斷、激勵、導向、調節、監督和管理功能,打造以“素養為本”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引領立足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新潮流。
01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标準研究述評
一般意義上的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是以一堂化學課的教學為研究對象,以化學課堂教學的目标和化學教學原則為依據,對化學課堂教學的過程和效果給予價值判斷的過程(劉知新,1996)[2]。
改革開放以來,高中化學課程的總目标從關注化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到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再到發展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高度反映出不同時期黨和國家對人才培養要求的具體規定。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也相應地經曆了雙基取向、能力取向等不同發展階段。
雙基取向的課堂教學評價關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落實。上世紀末,以劉知新先生、陳耀亭先生、張多霞、錢揚義、範傑等人為代表的學者們從教師教學素養、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等方面設計了課堂教學評價标準。
此階段的課堂教學評價标準為規範當時教學環境下的課堂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對學生學習行為及其能力發展重視不夠,較少涉及學生視角下的評價内容或指标。[3-7]
随着本世紀初我國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啟動和全面推進,一線教師們積極開展以發展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能力取向為主旨的課堂教學評價研究。
如魏現州(2013)專家從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要求出發,以“三維目标”為導向,打造了包含教師教學行為、學生學習活動和教學效果與特色等三個維度、九項指标的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标準[8],并用于指導河南省優質課展評活動,具有較強的實踐價值。
鄭長龍(2015)教授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開發了一套包含時間利用的合理性、教學行為鍊的實施質量、教學行為鍊與教學内容及學校資源的匹配度、資源和手段的使用質量、基元内容的合理性五個要素的課堂教學基元有效性評價标準,并論證了教學行為鍊的實施質量是課堂教學效率最主要的影響因素[9]。該評價标準體系從“基元”的視角觀察和評價課堂教學,體現了化學學科的特點,為改進中學化學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揮了重要的導向作用。
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标準是課堂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高中化學新課程提出了重視開展“素養為本”的教學,然而現有的課堂教學評價标準尚不能完全适應當前課程改革的需要,所以開發學科素養取向的課堂教學評價标準迫在眉睫。
那麼,什麼樣的教學才是“素養為本”的教學?教育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主動建構知識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教學是支持建構知識而不是灌輸知識的過程[10],而知識建構是以思維活動為基礎的,所以“素養為本”的課堂教學的重要特征就是啟發思維,建構意義。因此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理所當然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内容,這也是本研究的創新之舉。
02
“素養為本”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特征分析
課堂教學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環節,教學中要立足學科核心素養,優化教學設計、改進教學活動、關注思維過程、促進目标達成。
2.1 領會核心素養内涵,科學開展教學設計
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确價值理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高中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等5個方面[11]。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要求教師主動探索“素養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和策略,精心設計和規劃教學活動,科學制定教學目标,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運用化學學科的思維方式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幫助學生在化學知識的自主建構中形成化學觀念,提高學科素養。
2.2 聯系育人目标,有效實施教學活動
為促進普通高中教育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29号】,該“意見”對課堂教學明确提出要“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認真開展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教學”,科學運用教學資源和技術,着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些意見為進一步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有效實施教學活動指明了方向,反映了新時期“素養為本”的課堂教學的主要特征。
2.3 注重思維過程,發展學生能力
沒有學生的有效思維就沒有學生的知識建構,課堂教學中師生活動的核心是思維。依據思維的構成要素及其影響因素打造思維型高效課堂,需要明确課堂教學目标、聯系已有知識經驗、突出知識形成過程、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實施分層教學因材施教[12]。
同時,在課堂教學的活動中應重視師生關系,強調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重視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推動教學過程中學生思維的啟發、引導、深化、整合與拓展。
2.4 實施“教、學、評”一體化,促進素養達成
“教、學、評”相脫離是傳統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也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難點所在。開展多樣化的評價方式,開發體現核心素養的有效可行的測評工具,建立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評價與反饋系統,是各國或地區推進21 世紀核心素養教育的重要抓手[13]。
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核心素養達成為目标,依據學業質量标準,從必備知識掌握、關鍵能力培養、核心觀念形成等方面評價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核心素養達成情況,積極倡導“教、學、評”一體化,促進每個學生核心素養得到有效發展。
03
“素養為本”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指标體系構建
3.1 評價目标
本研究立足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構建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标準體系,引導教師開展以“素養為本”的課堂教學改革,診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規範教學行為,促進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3.2 評價指标體系初步構建
評價維度是評價體系的基石,科學構建評價指标體系是提高評價的信度和效度的重要保證。本研究在文獻研究和經驗借鑒的基礎上,以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為核心,初步設計以教學設計、教學活動、思維建構、素養達成四個維度為評價框架。
3.3 評價指标體系的修正與完善
基于上述理論基礎和特征分析,首先形成了以一個核心、四個維度、十六項指标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标體系。然後采用德爾菲法進行進一步修正和完善,該調研方案共選擇專家22人(其中高校化學課程論教授2人,省市區資深教研員8人,一線特級教師或骨幹教師12人)。第一輪發放問卷全部回收,統計數據顯示協調系數為0.217<0.7,未通過一緻性檢驗,說明仍舊需要繼續進行第二輪問卷調研。
我們根據專家意見對指标體系進行了較大幅度修訂,把“思維建構”維度修訂為“思維過程”,同時調整各維度的評價指标,形成第二輪問卷。修訂後的評價指标體系包括四個維度、二十項指标,每項指标分為三個水平層級。第二輪問卷回收後,統計數據顯示其協調系數為0.753>0.7,通過一緻性檢驗。專家對第二輪問卷内容給予了較高評價,也提出了進一步完善的建議。在反複打磨修訂的基礎上,終于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一核四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指标體系,見表1。
表1 “一核四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指标體系
04
評價标準的檢驗與應用
為了檢驗該評價标準體系的質量,我們在湖北省部分市州中學化學優質課展評活動中進行了該成果的試用。評價者以執教者的教學設計和現場教學為依據,運用該評價體系進行量化評價,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以某市2019年高中化學優質課評比中的21節參評課為例,委托三位專家使用該評價體系進行逐項評價,共獲取了63組(每組20個)數據。選用SPSS 24.0對依據該評價量表所采集的評分數據進行信度、效度和區分度檢驗,分析結果如下。
4.1 信度檢驗
“一核四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指标體系整體克隆巴赫 Alpha值為0.936,除素養達成維度略低,其餘三個維度克隆巴赫 Alpha值均高于0.86,證明評價體系具有良好的内部一緻性,該評價指标體系信度良好。
表 2 “一核四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指标體系信度檢驗
4.2 效度檢驗
4.2.1 探索性因素分析
用主成分分析法與方差最大旋轉法對20個維度的數據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其中Bartlett’s球形檢驗 χ2=968.205(自由度為170),p<0.001,說明變量間有較強的相關性;KMO值為0.884,表明變量間的偏相關較強,說明适合做探索性因素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設置萃取因子4,經方差最大旋轉法後分析數據發現與初步設想基本一緻。
量表在教學設計、教學活動、思維過程和素養達成維度上每個指标在相應的因子上的負荷值介于0.545與0.926之間,均超過0.50,表明題項的收斂效度良好,能夠合理解釋課堂教學中所反映的學科核心素養。四個維度轉軸後的特征值分别為5.504、4.537、3.073、1.784,其中教學設計的解釋變量為27.522%,教學活動的解釋變量為22.685%,思維過程的解釋變量為15.363%,素養達成的解釋變量為8.922%,4個因子的總解釋率為79.492%,超過50%,說明它們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具有較強的解釋能力。
4.2.2 驗證性因子分析
運用AMOS17.0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初始模型的拟合指标如表3所示。分析相應的拟合指數可知,測試量表的預設模型的拟合指标中χ2/df等于1.491,小于2,χ2為244.450且P<0.05達到顯著性水平。其中IFI為0.914,CFI為0.912均大于0.90,PGFI為0.570,大于0.5, RMSEA接近0.08,GFI和NFI接近0.9。
因此,就整體模式适配度而言,本模式基本具有良好的适配度。綜合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結果,“一核四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指标體系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
表 3 模型的拟合指數
4.3 區分度檢驗
對三位專家的評分數據使用Excel進行彙總,選取總分成績的前27%為高分組,總分成績的後27%為低分組,計算高分組和低分組的得分率,利用極端法求出區分度,具體數據如表4所示。該評價指标體系整體區分度為0.28,每項二級指标的區分度均在0.15以上,證明該評價指标體系具有較強的區分能力。
其中在教學設計二級指标的區分度均在0.32以上,思維過程二級指标的區分度均在0.24以上,說明“一維四核”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指标體系對優質課中的教學設計和思維過程具有更好的鑒别力。
表 4 “一核四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指标體系區分度檢驗
4.4應用反饋
評價者運用該評價體系後普遍認為該評價體系注重對教學設計的評價,既有利于提高執教者的理論水平,又有利于評價者對教學目标的把握;把教學活動具體化便于使教學行為改進落到實處;把思維過程納入評價指标,抓住了學生認知學習活動的核心;以素養達成為目标體現了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基本理念。
使用“一核四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指标體系開展教學評價,既能有效地發揮評價的評判、鑒别、監督和管理功能,又能發現當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在教學設計與實施,尤其是思維發展與素養達成中的不足。評價結果的運用能引導、激勵教師積極開展“素養為本”的課堂教學。
執教者認為,該評價體系對教學評價和教學活動有明确的導向功能,教學設計的5項指标抓住了教學設計的關鍵因素,易于教師理解和把握教學設計理念,落實核心素養;教學活動設置7項指标,突出了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每項指标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描述,具有較強的指導性;思維過程作為一項單列指标是該評價體系的創新之舉,也是引導教師落實核心素養的重要舉措;以素養達成為目标,為教師教學引路導航,能保證教學目标的如期達成。
本文經曆了較長時間的探索,通過理性思考、精心打造和實踐檢驗,建構了以核心素養培育為導向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實踐表明“一核四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指标體系,科學完善,操作簡單,其評價結果客觀公正。特别是對引導教師樹立正确的教學觀,改進課堂教學模式,落實核心素養,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參考文獻
[1]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中國教育學刊, 2016(10):1-3.
[2]劉知新,王建成.化學教育測量和評價.南甯: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189.
[3]王秀紅,許嶽.化學教育,2008,29(10):19-21.
[4]劉知新.化學教學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68-170.
[5]陳耀亭等.中學化學教材教法.第2版.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172-173.
[6]張多霞等.化學教學論.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1.
[7]範傑.化學教學論.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02.
[8]魏現州.化學教育, 2013, 34(10): 23-29.
[9]鄭長龍,付立海,何鵬.化學教育, 2015, 36(19): 1-7.
[10] 鐘啟泉,裴新甯. 化學課程與教學論.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149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标準(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4.
[12]林崇德, 胡衛平.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 2010(9):92-92.
[13]劉晟, 魏銳,等.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6, 34(3):38-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