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唐開元25年,王昌齡曾獲罪被谪嶺南。27年遇赦,翌年被任命為江甯丞。此詩于江甯丞任内,原有二首,此其一。芙蓉樓故址在今江蘇鎮江市西北角。辛漸是王昌齡的好友,事迹不詳。
詩人半生坎坷,此時在芙蓉樓與辛漸話别,送好友北歸,心中自然會有難以排遣的離情别緒;又有聯系自己身世遭遇而産生的抑郁、愁怅以及矢志不移的情懷。千思緒化為這言簡意赅,飽蘸深情的四句詩。
詩一開頭即創造了一種送别時特有的凄冷、傷懷的意境。凄風冷雨淅淅瀝瀝地下了一夜,雨寒江也寒,整個吳地一片蕭索悲涼。天明了,雨雖然停止,但水冷山寒,雨後的楚山更顯得形影相吊,寂寞孤單。第一句中的“寒”字及第二句中的“孤”字,雖是自然氛圍的如實描繪,其實也是詩人心境的寄托和寫照。山山水水似乎也有情有意,為送别塗抹上一層悲涼色彩。
然而,詩人并沒有沉溺于這凄清的氛圍中,被它徹底壓垮,從而不能自拔。如果那樣,這首詩則難免會有太多的悲愁和淚水了。三、四句是一個轉折,是對辛漸的鄭重囑托,也是借此表明自己的心迹和操守。詩人要辛漸帶給洛陽親友的是一句擲地有聲的誓言:“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心”即陸機在《漢高祖功臣頌》中所謂“心若懷冰”之意,用“冰”來比喻心的純潔;“玉壺”即鮑照在《白頭吟》中所謂“直如青絲繩,清如玉壺冰”之意。“玉壺冰”可比喻清白、純潔,這是指一個人的品質而言。同時,“玉壺”還可以比喻為官清廉。姚崇曾寫過一篇《冰壺誡》,認為廉潔之官當如冰壺一樣,“洞激無瑕,澄空見底”。要“内懷冰清,外涵玉潤”。在這裡王昌齡之所以用“冰心玉壺”自勉自比,絕非随便說說而已,而是有感而發,有所指的。據王昌齡的同代人殷播所說,王昌齡曾因“晚節不矜細行,謗議沸騰,再曆遐荒,使知音都歎惜。”這其中可能有許多誣陷、誤解和委屈。王昌齡讓辛漸捎給洛陽親友的一句話,既是對謗議沸騰的反擊,也是對知音者的回答。詩的主旨,詩的精華全在結尾這一句上了。明白了這些,我們自然不難體味到為什麼詩人在芙蓉樓送客時,會有那麼濃重的寒與孤之感。心情如此,當然面前的山河會易色,花月也會改容。景襯托了情,情反映着景。這首詩真可謂奇妙而又自然的将景情交融,達到了高超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