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都尉最風流,二十功成便拜侯。
金距鬥雞過上苑,玉鞭騎馬出長楸。
熏香荀令偏憐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箫楊柳陌,路人遙指鳳凰樓。”
__《贈郭驸馬》
這首《贈郭驸馬》是大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李端風度翩翩,才情過人,但生性淡泊,不耐世俗。打開李端的詩集,迎面而來的是滿懷的清氣,縱橫的才情。當然,借用此詩并非要在詩唐中漫步,而是要講一個故事。
李端這首詩中的郭驸馬名郭暧,是郭子儀的第六個兒子。郭子儀乃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唐室能起死回生,郭子儀功不可沒。
曾流傳這樣一付對聯:“安史之亂,郭破虜,李莫愁”這話後來嵌入了金庸小說中的人名。唐代宗李豫對郭家十分恩寵,特地将女兒升平公主嫁給了郭暧。
說起郭暧和升平公主,有一段故事。戲劇《打金枝》中所說的故事,正是發生在他兩口子身上。
在戲劇中說是郭暧打了公主一巴掌,其實查《資治通鑒》上的原文,根本沒有寫打公主一說,隻是吵架而已。
矛盾起因是這樣的,當時規矩就是公主與臣子結婚,那叫下嫁。唐制規定,公主下嫁,不拜公婆。所以,升平公主自打結婚那天,也沒給郭子儀老夫婦倆磕頭行禮過。這天,郭子儀過壽,郭暧想讓公主去拜壽,公主不肯。
郭暧氣頭上說了句,别以為你老爸是皇上就這樣牛,要是沒有我們郭家,你們李家指不定還坐不坐得住皇位呢。公主一聽火了,帶上貼身丫環馬上回宮哭訴告狀。這邊郭子儀也慌了神,聽說郭小六不知天高地厚說了這種話,連忙将他捆了帶進宮中請罪。郭暧這話,要是傳到個陰損的皇帝如朱元璋之類的耳中,那可是要有塌天大禍的。好在唐代宗比較寬容,并不追究此事,反而親熱地和郭子儀聊了回家常,說這是他們小夫妻的私事,咱做長輩的不用管。
所謂“不癡不聾,不做家翁”。即便如此,郭子儀回家依然大棍子侍侯了郭暧一頓。
郭暧挨了這頓揍,估計以後再也不敢惹公主老婆生氣了。但雖然郭暧進了怕老婆一族,但高官厚祿還是少不了他的。本篇這首詩就是在郭暧加官後,大排宴席時由李端寫的。
說來這首詩,雖然是應景之作,并無真情實感在其中,但通過描寫在宮中金距鬥雞、宮前玉鞭騎馬的情形,把郭暧倍受榮寵、春風得意的神态描繪得相當生動。
因此,公主和郭暧聽了十分歡喜,舉座也都贊歎不已。但這使同是大曆十才子的錢起心中酸溜溜地不舒服,他站起來說:“這必是李端早就準備好的詩,這樣,讓他以我的姓“錢”字為韻腳,再做一首看看。
結果,李端不假思索,須臾之間,就又吟出一首七律:
方塘似鏡草芊芊,初月如鈎未上弦。
新開金埒看調馬,舊賜銅山許鑄錢。
楊柳入樓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
今朝都尉如相顧,原脫長裾學少年。
此詩以“錢”作韻腳,雖然用了鄧通(漢文帝的同性戀男寵,後來失寵後被餓死)這個典故,有點不吉利,最後那句“原脫長裾學少年”,意思是願意和郭暧的奴仆一樣鞍前馬後地效勞,也有點不顧身份,屈身奉迎的意思。
但總體來說,詩的意境還是不錯的。短短的時間内順口就能吟出這樣一首七律來,錢起等都自歎弗如。公主和郭暧大喜,重重地賞了不少金帛。
李端在郭驸馬府中賺到的可不單是錢,還賺到過一個美眉。《琅寰記》中說,又有一次郭暧開宴會時,有一個家姬鏡兒出來待客,姿色絕代,且彈得一手好筝。李端當時也在座。這個鏡兒看李端風流潇灑,立刻愛上了他。李端也對她有意思,兩人眉來眼去的。郭暧瞧在眼裡,他卻沒有生氣,反而說:“李生能以彈筝為題,賦詩娛客,吾當不惜此女。”
李端當時就吟道:“鳴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郭暧聽了,大聲贊賞,當場将鏡兒贈與李端,并把桌子上所有的金銀酒器都讓他倆拿去作為嫁資。李端用來賺老婆的這詩,《唐詩鑒賞詞典》選有,此處不詳解。從藝術性上來說,确實比《贈郭驸馬》那兩首詩更出色。
當然,郭暧如此大方地将鏡兒送給李端,恐怕也另有隐情。唐朝公主個個兇悍,郭暧自從挨了大棍子以後,恐怕見了升平公主也十分畏懼,鏡兒就算在他身邊,恐怕他也隻能饞着,幹脆送給李端得了。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文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曆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曆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