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晉江,可能大多數人對它的印象還停留在同名小說網站上,作為國内知名女性向小說網站,近三年在電視以及網絡上播出的100部最有影響力的電視劇作品中,有27部作品來源于晉江文學城,但即便如此,撐起了影視業半步江山的網絡“晉江”,也比不過撐起全國人民的現實晉江。
晉江,福建省下轄縣級市,由泉州代管,屬于閩南金三角的核心地帶,根據快查App顯示,晉江這一個縣級市,竟然誕生了近20家知名鞋帽品牌,如果說網上的“晉江”是文學城,那麼現實中的“晉江”就是當之無愧的鞋城,而晉江之所以成為全國聞名的“鞋城”,還要從這三股浪潮說起。
1979年3月,林士秋邀請自己在中國香港和菲律賓的14名親友,共同創辦了“洋埭服裝鞋帽廠”。由于當時台灣省集中了當時絕大多數品牌鞋的生産和貿易,與香港一水之隔的晉江就這麼輕松的憑借着地理優勢,成為了當時香港産業轉移的不二之選,林士秋的工廠就這麼賺取到了高額利潤。
晉江的鄉親們看到了林士秋這麼簡單就賺到了錢,心思就這麼活泛了起來,丁和木拿出了自己積蓄又借了一些錢,創辦了安踏的前身。丁建通則帶着自己的四個孩子一起做手工皮鞋,361°的前身就這麼成立。安踏、德爾惠、喬丹、特步等國内知名品牌的最初形态,在最初隻是一些家庭制鞋工坊。
這是第一次大浪。
到了1990年,晉江陳埭鎮的鄉鎮企業數量超過了千家,1984年成為了福建省第一個億元鎮,晉江代工鞋的品牌地位,在當時就像如今的莆田。
真正的改變發生在1987年,丁世忠不願意接受父親丁和木的安排,他并不想接手自家的代工鞋廠,于是拿着家裡資助的1萬元,買了600雙晉江鞋,北上賣鞋,在北上賣鞋的時候他發現,明明是同樣的鞋子,貼着青島雙星的鞋子就能賣100元,而自家産的無名鞋隻能賣20元。
1988年,丁和木将自家的鞋廠取名為安踏,成為晉江品牌第一人,1991年北漂4年的丁世忠帶着自己賺到的20萬元回到晉江。丁世忠由此開始四處開設安踏專賣店,晉江鞋廠的品牌化之路就此開啟。
1994年,丁建通将自己的鞋子命名為别克,後因與别克汽車同名,2003年别克改為361°。
2000年,吳漢傑将鞋廠改名為鴻星爾克,同年丁國雄将陳埭溪邊日用品二廠改為喬丹體育。
2001年,丁水波三星改名為特步,至此,晉江鞋幫品牌化改造完成。
這是第二次大浪。
既然做了品牌,那麼怎麼宣傳品牌就是一個難題,丁世忠又一次站了出來,當時的安踏年利潤僅有400萬元,丁世忠拿出了80萬簽下了乒乓球世界冠軍孔令輝,又拿出300萬在央視做了次廣告。
結果是失敗,當年安踏的銷量沒有任何起色。
直到2000年,孔令輝獲得奧運冠軍,當年安踏的銷售額直接突破3億元。于是晉江鞋幫紛紛下場。
2001年,特步470萬,簽約謝霆鋒。同年德爾惠簽約吳奇隆,廣告從中央電視台一路打到地方衛視。
2003年,德爾惠1000萬簽下了周傑倫的代言。
2005年,匹克花了400萬美金成為了姚明當時效力的休斯頓火箭隊主場贊助商。
到了2006年德國世界杯,CCTV-5成為了晉江頻道,其1/4的廣告都是晉江鞋幫的産品。
這是第三次大浪。
不過,在嘗到營銷的甜頭後,等待晉江鞋幫的,卻是過度營銷帶來的反噬,阿迪,耐克,新百倫一大批國外品牌紛紛崛起,但晉江鞋幫卻依舊被困在高庫存、高營銷、低利潤的陷阱裡。意識到不對的老闆們紛紛謀求自救。
2011年,德爾惠謀求上市失敗,被凱天體育兼并。
2015年,特步提出“從時尚回歸運動”,将重心重新轉移到了運動品牌。
同樣是2015年,361°與One Way Sport共同成立合資企業,準備進軍高端市場。
貴人鳥與匹克則選擇投資體育遊戲、體育保險、體育媒體,打造自己的體育生态圈。
2020年,由于貴人鳥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22年,貴人鳥撤銷其他風險警示,成功“摘帽”。
2021年,鴻星爾克在市值僅有3億元的情況下,捐款5000萬元馳援河南抗災,成功以愛國品牌出圈。
同樣是2021年,特步獲得高瓴10億港元融資。
這是第四次大浪嗎?
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