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一份工作要了解的幾點?昨天看後台看到一位朋友,在抱怨最近跳槽找工作總遇到一些坑人的公司——,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面試一份工作要了解的幾點?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面試一份工作要了解的幾點
昨天看後台看到一位朋友,在抱怨最近跳槽找工作總遇到一些坑人的公司——
“坐了兩小時公交到了面試地點,面試官第一句話是‘其實我們不缺文案,就是對你的作品很感興趣,想見見你。’我隻能一臉蒙圈怒火攻心然而還要繼續保持微笑~”
找工作是個糟心事,你心急如焚的想上崗,結果淨是不靠譜的公司,那個氣啊。
我遇到過無公交到達的公司,像我這樣不會開車的人,去時好歹能打車去,回來,好嘛,翹首以盼1小時,無的士路過。機智的我伸手随便攔過路車,又一小時後,攔到該公司某總的車,方得以出來。
和我比,這位朋友遇到的真不是事,如果不是壓力面試,那麼有這樣的可能:隻想見見你,其實也是機會的象征,HR手頭并無文案職位的招聘,但憑經驗,她覺得你的才華公司會用上,你現在的面試,是為了你以後的機會。就算她手上一直沒有職位,遇到有這個需要的同行,你面試表現好,她會推薦你。而你覺得踩的坑,都不會白踩。
1
面試是鋪社交管道的過程
我們總覺得找工作是當下的事,其實不然,找工作是個鋪管道的過程,你有意無意的鋪出去的管道,總有能起到作用的時候。
我的真實故事:
作為面試官,面試過一名招聘經理,很優秀,但我們公司一些條件達不到她的要求,沒有談成。面試及追蹤過程是愉快的,買賣不成,我們交情還在。一年後,她找到我,她現在供職的集團公司需要HRD,我被她反追蹤了,她新工作,用我做了獻禮,業績喜人,而我也樂得換到離家步行10分鐘的公司。
2
能遇奇葩是人生樂事
我們的人生已經夠無趣,天天在朋友圈裡見世界、漲見識,哪怕面試遇奇葩,也是和往常不同的經曆,也是有意義的,至少,還能成為朋友聚會的談資,而不是隻會談如何比價奶粉、尿布。
●作為面試者,我鼓勵大家半年更新一次簡曆,去面試1-3家,重新評估自己的市場價值,并不是真的找工作。
●作為面試官,同樣鼓勵大家,手上沒職位,也找幾個人來面試,不論是了解市場薪酬水平,還是同行同職位能力水平,還是閑時備着急時用,都很有意義。
既然,不論是面試者還是面試官,都可能不為了職位而面試,那,雙方扯平了。
如果,你深谙面試就是社交的規則,就不會生氣跑路2小時。和朋友約飯,往往也會不遺餘力,哪裡偏遠約哪裡,隻為吃一口好飯,一份好工作不抵約飯嗎?你見的朋友,也不會每次都有趣,但你不見,聊得來的人不會從天而降。
3
哪些公司真的不值得去呢?
當然,也有特别不值得去的公司,提前搜索該公司信息,多少能找到蛛絲馬迹,即使沒有官網,也有官微、官方公衆号吧。該公司大緻做什麼,組織結構如何,管理風格如何,産品是什麼,招聘哪些職位,都能找到。如果這些都找不到,一個深藏功與名的公司,要麼是騙子公司,要麼是大隐隐于市。如果行業你特别有興趣,也建議賭一把,無非花幾塊錢車錢,當買了,如果你身邊有玩的人,他一定會告訴你,要堅持買,萬一中獎了呢?面試亦同。
而,你心疼的、花掉的時間,如果沒去面試,你會幹嘛?
許多人面試籌備時,盲目追求“面面俱到”,甚至,為了更好的匹配面試崗位的要求,還特意将自己的工作經驗做了一番修飾。這樣做是否就是科學的呢?
面試的本質是一場秀,即個人展示。沒有任何牛叉的面試官能夠在短短半小時左右的時間裡“客觀”的評估一個候選人的職場價值。
通常來說,對方會通知你來面試,說明你的簡曆内容就足以“證明”你能夠勝任基本工作了,那面試是為了幹啥呢?選一個感覺最佳的人啊。(另外就是确認候選人工作經驗的真實性)
那麼,面試官究竟通過什麼來感知一個候選人的水平呢?
正如人人都抱着各種偏見看待世界一樣,面試對人事的判斷也是相當簡單粗暴的:通過候選人的“最佳表現”及“結束時表現”,兩者的平均值來判斷,又稱為“峰終效應” 。
比如,參加面試的A、B兩,雖然整體上B面試表現比A強,但由于A君中途展現了“個人亮點”,而結束分兩者相差不大,因此,在最終面試評分時,A君的分數一定會遠高于B君。
因此, “面試準備”最科學的策略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隻需要反複演練自己的“最佳亮點”、以及如何結束面試就夠了。
所以,打好一場最佳狀态的面試仗,我們可以做如下準備:
一、準備事項梳理
1.熟悉簡曆内容,對自己的簡曆都不熟悉是不是太任性了?
2.準備1分鐘自我介紹,自然巧妙地将話題往自己的“最佳亮點”方向引。
3.準備“亮點展示”的内容。
4.聲情并茂的演練自我介紹、亮點展示。
二、如何做一個“超燃”的自我介紹
來看個例子:絕大部分面試的第一問通常是“請先介紹下自己吧”。這個問題很簡單,但是确實很關鍵的問題。
有的人習慣性自我介紹是“我叫某某某,哪裡人,多少歲……”或者“我叫某某,畢業于某大學某專業”,如果你的學校不是牛逼到讓人肅然起敬,這個還是不用再拿出來說了。
有覺悟一點的,可能會說:
“我之前有過4年運營經驗,運營過的産品有A、B、C,其中C産品是我自認為運作的最好的,用1年時間從0做到10萬用戶,這在同行業中是前所未有的成績,一般的運營策略都不管用,我是通過創新策略來實現的。在運營工作中,我特别擅長D、E、F技能,而這些都是貴崗位特别需要的能力,我相信自己能夠勝任這個崗位。”
最後,讓我們來看一看,比較能打動人心的方案:
“我有過4年運營經驗,運營過A、B、C三類産品(背景),其中,C産品是唯一一個我被逼着去運營的(懸疑),一來這個業務我沒興趣,另外,這個産品之前運營兩年了都沒起色,難度很大,我也不想自己績效留下污點啊(沖突)。
當時因我A、B産品的運營成績還算可以,老闆請我吃了一次大餐,各種軟磨硬泡,當時酒喝多了,不小心應下了。後來,不出所料。3個月内試了6種不同的策略都沒起色,其實想過放棄,但想到答應了老闆就再堅持吧。
後來,估計是上下班都在思考這方面的創新,比較敏感,有個用戶的行為引起了我的注意……經研究,我大膽推出了一個業界從未嘗試過的策略。一開始數據很差……但調整後,居然真的成功了(解決)。這個可說是我工作以來最有感觸的經曆吧。”
用講故事的模式——這既吸引人,又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及遐想空間。
面試是秀,但不是作秀。面對面講好“你的故事”,除了要真實之外,在内容編排上可以采取典型的戲劇體:背景-懸疑-沖突-解決。
可以看到,故事版的自我介紹,從頭到尾沒有自誇,但卻處處霸氣側漏(黑體字部分),愣是把一個有血有肉、有擔當、勇敢創新、冷靜應對挑戰的刻畫的淋漓盡緻。
強調下,面試演練時一定要說出來而不是默讀,除此之外,演練的時候一定要對着鏡子,觀察下自己的表情、肢體語言,随時調整。這些都是能夠短時間内大幅提升的“表現力。如果實在找不到感覺,還可以找些氣場跟你類似的“能講的人”,看着視頻模仿,TED上很多。
為了以防萬一面試官對某案例興緻不大,準備兩三個你工作這麼多年不同類型的“亮點案例”。
三、如何漂亮地結束面試?
我們不妨想下,前面的整個面試過程,正常情況,你已經把自己的“獨特優勢”表述的淋漓盡緻了,結束時若再強調一遍意義不大。
面試結束前,隻要面試官的職業化程度跟情商不要太低,通常會有個開放提問環節:“你有什麼問題想了解的麼?”
這是個絕佳的發揮機會。基本上,對于能力強的面試官,看一個人提的問題就能看出一個人的水平,所以,除非你已經太過牛逼刺眼想要掩蓋光芒,否則就别詢問五險一金、福利之類的話題了。
如何讓提問自帶光芒呢?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體現你的專業及誠意:比如,就你面試的崗位,詢問對方某核心産品(業務)後續的戰略方向、或者詢問目前遇到的困境或者對某業界同類競品的優劣勢看法等等。
當然,如果你覺得這麼專業的問題不好拿捏,那麼,還可以采用第二種難度較低效果也很好的提問方式——體現你“宜人性”的一面,“逆向”面試,給到面試官一個傾吐心聲的“機會”,比如,可以詢問:
“您在公司工作多久了,對公司、或自己工作(或某産品)的最大感觸是什麼?”諸如此類“關心面試官”的開放問題。
說了這麼多,是不是知道自己該怎樣去應對面試了?希望可以幫助到正在求職的你們。
好啦!這篇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想看更系統全面的内容,去我公衆号:說話門道,就可以慢慢看了,記得去拿一本紙質書,200頁,很劃算,肯定能讓你短時間内快速提升自己的口才和情商。現在馬上去就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