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是古代封建社會中,一次比較難得的變法運動。之所以說難得是因為王安石變法之後,确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當時北宋的落後面貌。
而且這次變法在局部地區,以及一些領域都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發生在宋神宗時期的這次變法,最後依然以失敗告終。這其實與當時的政治體制、社會形态,以及人文思想都有極大關系。
《周易·系辭下》中有一句話說得非常經典,“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指的是任何事情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都不得不發生應有的改變。
隻有通過改變才能獲得新的發展。而北宋神宗時期的王安石變法,就是在這種前提下出現的“以變為變”的變法活動。
公元1069年,在宋神宗的大力支持下,具有深遠影響意義的王安石變法開始了。由于這次變法發生于自熙甯二年,所以王安石變法又被史學界稱為“熙甯變法”。從1069年開始至1085年結束,持續十六年之久的“熙甯變法”,在宋神宗去世之後徹底結束。
關于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其實有很多争論,但筆者認為這次變法失敗的最關鍵因素,其實就是觸碰了統治階級的利益奶酪。在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就是天就是地,無論任何人還是任何事,一旦與統治階級争利最終的結果能是自取滅亡。
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和原因從曆史角度來看北宋,其實不難發現這個王朝确實非常傳奇。宋太祖趙匡胤通過“黃袍加身”,以及“杯酒釋兵權”這兩個重要曆史事件,就從後周奪得了江山,并确立了文人治國的統治思想,尤其是宋神宗時期更是盛景頻出。
宋神宗當政時中國正處于曆史大變革時期,在這個時期湧現出了很多曆史名人。
政治家和文學家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還有寫出了千古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柳永。
如果單從這些方面來看,北宋神宗時期絕對稱得上是名人輩出、星光熠熠的時代。但在這虛幻的盛世之下,卻是朝廷機構臃腫、軍備空虛、财政困難、農業落後。
正是在這種積貧積弱的大環境之下,宋神宗讓自己的老師王安石開始變法。
筆者認為一個國家,最關鍵的命脈就是政治、軍事、經濟以及農業。尤其是在以農業為本的封建社會,一旦這些方面出現了問題,封建統治政體的弊端就會凸顯出來。同時,封建國家賴以生存的根基也将被動搖。
“青苗法”壓垮王安石變法的最後一根稻草北宋熙甯二年王安石開始大力變法,這次變法所涉及的範圍特别廣泛,既有富國強兵之法也有取士之法。頒布的大小法令高達十餘種,可以稱得上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變法行動。其中,在富國之法中尤以“青苗法”最為典型。
所謂“青苗法”指的是,在每年的2-5月份也就是農耕之前,以政府的名義為農民發放耕種物資,比如,種子、貨币等。但農民并不是無償使用,需要每半年收取二分或三分利息。然後等到夏秋兩稅的時候,将剩餘的部分歸還給政府。
筆者分析雖然從表面上來看,“青苗法”為農民解決了燃眉之急。但是最大的受益者其實還是政府。因為這種借貸方式不僅增加了财政收入,同時,還在某種程度上緩和了日益激烈的階級矛盾。
但在執行“青苗法”的過程中由于缺乏監管,出現了很多強制農民借貸的問題。同時,由政府組織的有息借貸行為利息特别高,這在之中使農民的負擔更加沉重。
雖然以“青苗法”為代表的變法行為,初衷是為了減輕農民負擔,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事與願違。
“青苗法”在推廣的過程中,不僅沒有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反而使宋神宗時期的農業發展更加艱難。很多因為無法償還貸款的農民,不僅失去了土地而且還要受到法律制裁。
這樣就出現了大批無人耕種的土地,而此時大地主階級也加緊了兼并土地的步伐。
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以及對北宋滅亡的影響1.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
王安石變法的構想和期望非常值得肯定,但由于受到變法者自身階級的限制,其實從變法之初就已經注定了失敗的下場。無論宋神宗還是王安石,其實都是站在統治階級,以及大地主階級角度去考慮變法成效。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架空了變法的實際性和可操作性。
尤其是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這幾個本以為可以富國的變法政策,其實歸根結底都是有關于土地的變法制度。而變法一旦涉及到了土地,其實就碰觸了利益集團的底線。因利益集團的利益受損,肯定會跳出來阻撓變法。
筆者認為王安石變法之所以失敗,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觸碰了以皇帝和士大階層,為代表的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
尤其是在推行“方田君稅法”的時候,需要重新丈量土地并重新分配利益。這種做法在當時社會,就是一種自取滅亡的行為。
雖然,王安石變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改變北宋神宗時期的政治危機,而且在變法的過程中也确實收到了一定效果。
不僅緩解了社會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當時,北宋王朝貧積弱的局面。政府财政危機得到一定緩解,國家軍事力量也有所提升。
筆者認為王安石變法失敗還與客觀因素有關系。在推行變法的過程中,由于監管不到位和一些人的不良操作,使老百姓的利益受到了損害,以及新法和統治利益有相悖的地方,所以才導緻轟轟烈烈的王安石變法,在一片反對聲中偃旗息鼓。
變法失敗後的王安石也受到了統治階級,以及老百姓的責難和謾罵。
2.王安石變法失敗對北宋滅亡的影響
王安石變法在宋神宗駕崩後戛然而止,在總結這次變法失敗的原因時,其實我們也應該考慮到,變法失敗對北宋滅亡的影響。從王安石變法的過程,可以看到這次變法所涉及的範圍特别廣,既包括政治、經濟也包含軍事和農業。
為了能夠盡早擺脫北宋的政治危機,這次變法确實有操之過急的嫌疑。同時,王安石變法導緻“黨争”四起,這對于北宋的政治來說是一次嚴重打擊。在變法的過程中,任何不支持變法的人幾乎都被打到。這其實也是導緻北宋的滅亡的一個原因。
尤其是到了南宋王朝之後,統治者更是對王安石變法恨之入骨。他們認為北宋之所以滅亡,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王安石變法。因為變法失敗國家的政治、經濟,都受到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但筆者認為王安石變法,即使是加速了北宋滅亡,但也不能負主要責任。
結 語王安石變法并非一無是處,雖然最終的結果以失敗告終。但從其變法形式、内容以及力度方面來看,其實可以與秦朝時的商鞅變法相提并論。雖然這兩種變法最終的結局不同,但都是在國家積貧積弱的局勢下開始變法。
之所以後世很多人對王安石變法并不看好,筆者認為就是“成王敗寇”的思想在作祟。商鞅變法使秦國走出困境并最終統一了天下,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其實與商鞅變法相同。隻不過在不同曆史環境和背景之下,才産生了不同的變法結果。
【參考文獻】
1.方寶璋《略論宋代青苗法的弊端》
2. 姚治中《試論王安石變法失敗之原因——兼評姚瀛艇先生對于王安石變法問題的解答》
3. 石訓,姚瀛艇,劉象彬《北宋哲學史 (下卷)》
4. 石訓《北宋哲學史.上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