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瑩之前跟着爺爺奶奶在鄉下生活,做留守兒童。上小學之後,父母把她接到身邊。她和父母慢慢從陌生到熟悉,當她從内心的堅冰快了融化時,父母又做一個重要決定,當然并沒有和瑩瑩商量。
原來,爸爸媽媽想鍛煉女兒的獨立能力,讓她初中開始讀寄宿學校,隻有周末回家。
可能小女孩長大了,很多事情不願意跟爸爸媽媽說,加上從小沒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瑩瑩的話更少了。她雖然話少,但很乖,沒有什麼讓父母傷腦筋的事,所以父母對她很放心。
一個周末,女兒跟媽媽說要和同學出去玩兩天。媽媽覺得她性格内向,和同學出去一起玩玩挺好的,于是同意了。
幾個月之後,父母發現孩子有點反胃嘔吐,什麼東西都吃不下,以為她腸胃出了問題,把孩子帶到醫院檢查,發現懷孕了。
看到檢驗單,父母當場懵了。幾分鐘之後,爸爸反應過來,氣得暴跳如雷,問男的是誰,要去找人家算賬。母親拼命拽着,總算把父親給攔下來。
母親斷斷續續才問出原因,上次女兒并不是和同學出去玩,而是和小男友約會去了。
在爸媽眼裡,一直覺得瑩瑩還是個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從來沒想過出現今天這個狀況。
其實近年來,少女懷孕絕對不是個案。百度上随便一搜,幾千萬條記錄。
我們在公共場所,也經常看到穿着校服的中學生情侶。
一想到孩子在本該好好學習的年齡,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早戀上,很多父母都很緊張。要麼警鐘長鳴,要麼旁敲側擊,要麼嚴防死守。
但一味的堵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我們先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會早戀,一般有這幾種原因。
第一,孩子到了青春期,開始有正常的性意識。
孩子到了十二三歲之後,開始出現第二性征。生理的變化勢必引起心理的微妙變化。
《少年維特之煩惱》:哪個少年不多情,哪個少女不懷春。而且女孩的性特征發育要早于男性。這個時期的女孩都會對愛情抱有美好的想象,如果身邊出現一個自己欣賞的男生,很難不動心。所以青春期的父母特别注意女兒的心理變化,适時引導孩子。
第二,社會文化促使青春期學生早戀意識的發展。
現在的資訊遠比我們小時候豐富,各種信息充斥在孩子們的周圍。而且到了中學,大多數的孩子擁有了智能手機,她們更方便接觸到各類信息。
青春期少男少女一般都喜歡看小說、電視、電影和戲劇等,大都喜歡唱歌。然而這卻對正處青春期的學生的性心理起到了催化作用。
各種偶像劇、CP組合,對愛情的美好做了大肆渲染,很容易讓青春期的孩子蠢蠢欲動。
第三,父母情感關愛不足,家庭不溫暖。
有的孩子早戀,是因為在家裡,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關注都不夠。家裡家不夠,家外去尋找。這個時候如果有異性朋友給予關注和關心,很容易青春期的孩子貪戀這種溫暖,而陷入早戀中。
第四,家校對早戀嚴厲打擊,導緻孩子産生逆反心理。
學校和家長都擔心孩子早戀影響學習,一有風吹草動就興師動衆。而青春期的孩子開始有獨立自主意識,逆反心理會比較嚴重。有的孩子可能還隻有早戀的苗頭,大人上綱上線之後 ,孩子幹脆啥都不管了。
不管是避免孩子早戀,還是避免孩子不被早戀所傷,父母不隻是要對孩子從小進行正确的性教育,最重要的是給孩子足夠多的愛和關心。
首先,從小教會孩子認識和保護自己的身體。
在孩子2歲左右,有性别意識時開始,給孩子洗澡、大小便,換尿布時,都應該在比較私密的空間裡。稍大一些,通過繪本等教會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了解自己是怎麼來的,知道男生女生有什麼不同,具備基本的生理知識。
珍視自己的身體的女孩子,她就不會随便交出自己的身體,更不會随意懷孕流産對自己造成傷害。
第二,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情感鍊接,和孩子做朋友。
作為父母,不是隻給孩子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關心孩子,給孩子提供情感支持。
和孩子有深厚的情感基礎,和孩子做朋友,無話不說,那麼青春期的孩子,遇到情感的上困惑時,會主動跟父母交流。而不是像瑩瑩一樣,等懷孕幾個月了,父母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第三,對孩子的性教育,過猶不及。
孩子青春期,尤其考驗父母的教育能力,盡量做到外松内緊,既不要做驚弓之鳥,也不能粗枝大葉,聽之任之。
我們得時刻關注孩子的狀态和心情,看到孩子有不對的苗頭,及時進行引導,和孩子交流時。和孩子談話時,要給足孩子面子,不要激起她的逆反心理。
但也特别提醒一點,不能過猶不及。
有的父母到了大學還不允許孩子談戀愛,把孩子正常的戀愛當作洪水猛獸一樣防範。 但等孩子一參加工作,就馬上催促孩子結婚,生怕孩子成為剩男剩女。
什麼事都是熟能生巧,戀愛也需要學習和實踐。所以嘛,隻要孩子沒有耽誤學習,沒有傷害身心,父母也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