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晚秋糧食是全年糧食生産的最後一道防線。一稻收兩季,一畝産噸糧,這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随着“再生稻”的推廣,畝産“噸糧夢”已經成為現實。
湖南
金秋時節,湖南省江永縣潇浦鎮團結村的再生稻一片金黃,經現場測産,該村再生稻平均畝産達420公斤,加上頭季稻每畝782.3公斤的産量(兩季總産量為畝産1202.3公斤),充分實現“一種雙收”模式,圓了畝産“噸糧夢”。
據悉,江永縣“一季超級雜交稻 再生稻”示範基地是袁隆平院士“三一”工程項目基地。從2017年開始,在袁隆平院士及其技術團隊的指導下,江永縣建立千畝“一季超級雜交稻 再生稻”示範片。
而在長沙縣春華鎮龍王廟村糧食生産“四高”綜合示範點,通過專家現場實割實測,該示範點早稻畝産623.7公斤,晚稻畝産652.1公斤,雙季稻平均畝産達1275.8公斤。
河南
“平均畝穗數35.14萬穗,每穗實粒數59.2粒,千粒重28克,碾壓率為35%,八五折後畝産321.9公斤,結合8月5日頭季稻測産的742.4公斤,兩季總産量為畝産1064.3公斤!”10月9日,在商城縣再生稻千畝示範方測産現場,省水稻産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省農科院糧作所研究員尹海慶欣喜地向大家宣布結果。
“再生稻已成為一項重要的糧食增産技術、農民增收手段。”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據農情統計調度,正常年份,再生稻頭季稻平均畝産600公斤左右,二茬稻平均畝産200公斤左右,目前,河南省再生稻種植面積約62萬畝,一年可增産糧食1.24億公斤。
重慶
今年重慶37.8萬畝再生稻陸續進入收割期,由于田管及時、病蟲害防治技術推廣到位,不少區縣再生稻平均單産突破300公斤,迎來豐收。
經過農技人員實地測産,開州區中和鎮白水村再生稻平均畝産達400公斤,加上今年8月中旬收獲的中稻,兩季水稻畝産超過1100公斤,實現了“噸糧夢”。
“再生稻有生育期短、日産量高、米質優良、省種節水、省工增效等優點。”市農技推廣總站相關負責人方立魁說,得益于今年實施的糧油單産攻關計劃、高标準農田建設、部級綠色高質高效、市科技創新專項《再生稻減災關鍵技術集成與應用》等項目的實施,今年,重慶再生稻長勢良好,不少區縣平均單産從200多公斤提升到300公斤左右。
出 品:科普中國智惠農民
策 劃:戰 钊
制 圖:肖春芳
資料來源:湖南日報、紅網、河南日報、重慶日報
來源: 光明網-科普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