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是消化科的常見病之一,臨床能見到很多患者是多次來看診,因為每次将息肉切除後不久,又能發現新的息肉,無奈隻能再來醫院進行手術。如此反複切、反複長,對患者的财力和精力都是巨大的損耗。很多老年人每半年就要進行一次腸息肉切除手術,如此堅持數年,息肉仍然複發,其所受的痛苦可想而知。
有患者複發多次後,幹脆放棄手術,任由息肉生長。可怕的是,複發後的腸息肉仍具有癌變的可能性,就中醫的角度來看,這類息肉反複複發的患者,基本都是有根源性的髒腑問題沒有解決。手術能切掉息肉,但無法補養受損的髒腑,有時反而會讓氣血進一步虧虛。遇到這種情況,需要先通過辨證找到緻病根源,針對問題精準用藥。
根據我的臨床經驗,腸息肉的緻病根源大多來自于脾虛。脾為氣血生化的源頭,我們進食的水谷需要依靠脾的運化作用轉為精微物質,用以供給全身,如果脾氣虧虛,則水谷不能正常運化,以緻水濕内停,濕聚而成痰,痰濕在腸粘膜上聚結,就形成了腸息肉。很多患者雖然動手術把息肉切除了,但脾虛并沒有恢複,痰濕仍然在源源不斷地供給,所以息肉很快就“卷土重來”。
想要讓息肉不再複發,就需要通過中藥調理來化解掉脾虛這個根源問題。但脾虛這個問題并不簡單,又分為脾陽虛、脾陰虛、脾氣虛等,不同證型造成的症狀表現也不一樣,需要醫師根據患者病情辨證論治,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我從醫五十餘年,以健脾之法幫助過不少患者根治腸息肉,其中有一位劉先生的治療經曆讓我印象深刻。
劉先生年輕時就查出慢性結腸炎,但病情不重,隻是有輕微的充血和水腫,所以也沒在意,隻用一些緩解症狀的西藥維持,難受時吃藥,不難受時停藥,如此度過了20年。前年,劉先生感覺腸胃症狀愈發嚴重,經常腹瀉、腹痛,有時一天便五、六次,每次排完片刻就腹痛,之後又要大便,還有時有便意但難以排出。
劉先生無奈,隻得去醫院進行腸鏡檢查,結果發現他的結腸炎已經進展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并且出現一個直徑1.5cm的廣基腸息肉。息肉當時就已經動手術切掉,但術後劉先生的腹痛腹瀉并未好轉,慢性腸炎的症狀還在持續發作,甚至變本加厲。如此挨過大半年後,劉先生去醫院複查腸鏡,結果又發現了新的腸息肉,無奈之下進行了第二次手術。
二次手術後,劉先生腹瀉、腹痛的症狀仍然沒有半分好轉,這次他決定“主動出擊”,來到了我的門診,想看看中醫能否調治。我看診時觀察發現,劉先生流露出明顯的疲憊感,這種疲憊并不是手術造成的氣血虧虛,而是術前很久就莫名出現在他身上的狀态,四肢還常常無力。劉先生說到這個症狀時,我心中已經有所判斷,再結合舌診和脈診,确定病根出在脾氣虧虛上。
劉先生之所以會疲憊和四肢無力,是因為脾主管肌肉和四肢,脾氣虧虛會導緻機體氣血不足、四肢失養。另一方面,脾氣虧虛也使水谷運化失常,清濁不分,混雜而下,從而形成劉先生腹瀉、腹痛的症狀,這也是為何《景嶽全書》會有“凡洩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的記載。
劉先生的慢性腸炎和腸息肉都是由脾氣虧虛所緻,如果不解決這個根源問題,那不僅腸炎難愈,息肉再次複發的幾率也非常大。根據劉先生的病情,我以健脾益氣為原則進行調治,同時輔以化痰祛濕的藥物,将已經形成的痰濕化解掉。劉先生按此法服藥一個月後,腹痛腹瀉的症狀就大為緩解,再鞏固兩個月即痊愈,随訪至今未出現反複,之後的腸鏡複查也沒再發現息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