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侯馬處于太原、西安、鄭州“大三角”和臨汾、運城、晉城“小三角”的中心,區位優勢突出。 毛棟慷 攝
山西侯馬處于太原、西安、鄭州“大三角”和臨汾、運城、晉城“小三角”的中心,區位優勢突出。 毛棟慷 攝
中新網臨汾8月31日電 題:“晉國古都”山西侯馬城市更新:延續曆史文脈激活發展動能
作者 高瑞峰 吳瓊
新田路,承載着侯馬人的情感和生活。
侯馬,古稱新田,晉景公十五年(公元前585年),晉國以“新田(今侯馬市區)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惡,且民從教,十世之利”遷都于此。200多年晉國建都史,“晉”文化元素在這座城市俯拾皆是,名為“新田”的街道、廣場、市場等,即有多處。
“新田路是侯馬的‘長安街’,在某種意義上是侯馬人的‘母親路’。”侯馬市副市長郭建偉說。當下,侯馬以“新田路片區改造工程”為引領,拉開了城市更新的序幕。
作為侯馬城市的标志,新田路見證了當地半個世紀的發展變遷。上世紀八十年代,以新田路為中心形成的商圈,興盛一時。
山西侯馬挖掘“晉”文化等曆史文化資源,一體推進“公園城市”建設。 李海金 攝
“那時候生意是真的好,集聚着多家批發市場,客戶遍布半個山西省。外地客戶談到侯馬時,喜歡用‘洋氣’來形容。”52歲的鞋類批發商琚建芳,提及新田路往日的榮光不勝懷念。
侯馬區位優勢突出,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于此設驿站,北接平陽府直達幽燕,南出鐵嶺關通往秦、豫、蜀、楚,為北方最大的驿站之一,遂成山西商貿重鎮。
三線建設時期,不少工廠遷入,侯馬迅速發展,其城市骨架及城市基礎配套設施便成形于這一時期。郭建偉介紹,處于太原、西安、鄭州“大三角”和臨汾、運城、晉城“小三角”的中心,奠定了侯馬商貿之城的地位。
時至本世紀初,商業業态變化及互聯網興起的沖擊,以新田路為代表的侯馬商貿經濟面臨挑戰。加之,随着城市化加速,城市版圖擴容,老舊的道路交通、能源供給、給排水系統等基礎設施負荷日重,新田路商圈頹勢漸顯。
山西侯馬,200多年晉國建都史,“晉”文化元素在這座城市俯拾皆是。 高瑞峰 攝
“變化很明顯,輻射臨汾、運城、晉中、呂梁、長治、晉城等半個山西省的客戶流失不少。”琚建芳說,近幾年,她在鞋帽市場的幾間商鋪,亦面臨着出租困難的境況。
“新田路商圈集聚了發電廠、紡織廠等舊廠區,及貿易市場、鞋帽市場等老舊建築區,部分排水管道還是早之前的水泥管道,超負荷運轉多年。侯馬第三産業占比逾七成,發展至今,城市基礎設施、商業活力等面臨盤活低效空間、重塑産業結構的‘成長煩惱’。”郭建偉介紹。
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是城市更新目标所向。侯馬市委書記吳勇表示,按照“現代化、高品質、新都市”的要求,該市梳理城市空間和城市設計,優化城市功能,并導入具有侯馬特色的“晉”文化元素,推動全域“公園城市”建設。
晉國古都博物館館長高青山表示,“‘晉’文化是侯馬獨一無二的标識,是這座城市的靈魂和根脈,有利于營造侯馬特色人文空間、塑造城市品牌、增強城市軟實力。”
“以新田路道路及片區提升改造工程為契機,深挖曆史文化資源,将‘晉’文化遺産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擦亮‘晉國古都’城市名片,把曆史融于現代、文化融入生活,一體推進侯馬城市更新和公園城市建設,重塑産業結構和城市形象,激活城市發展動能。”吳勇說。(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