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劇評?最近陸續看完了《平凡的世界》電視劇這是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名著,作者路遙也是自己最敬佩的作家從上初中時開始看這部書,斷斷續續看了約三遍,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每次都很震撼80年代末拍成過電視劇,但隻有14集,印象不深;這次是翻拍,56集去年就等着上映,現在看完後卻覺得很不理想,好像原著的内容和精魂已被篡改,演職人員尤其是編劇和導演未吃透原著,沒有充分表現出原著要表達的主旨個人以為問題至少有以下方面:,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劇評?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劇評
最近陸續看完了《平凡的世界》電視劇。這是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名著,作者路遙也是自己最敬佩的作家。從上初中時開始看這部書,斷斷續續看了約三遍,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每次都很震撼。80年代末拍成過電視劇,但隻有14集,印象不深;這次是翻拍,56集。去年就等着上映,現在看完後卻覺得很不理想,好像原著的内容和精魂已被篡改,演職人員尤其是編劇和導演未吃透原著,沒有充分表現出原著要表達的主旨。個人以為問題至少有以下方面:
一是少安和少平主次颠倒。書中明顯孫少平是主人公,但電視劇中孫少安卻成為男一号,戲份也比孫少平多,有違作者的初衷和讀者的預期。
二是旁白太多,上來就解說,有些純屬多餘,像是說電視劇而不是演電視劇;另外本應通過場景和人物表現的情節,卻非要加上解說,說明畫面表現不夠到位。
三是人物形象不真實,或過于理想化,或被歪曲。如少安事事都為家裡考慮,成家幾年了還不分家,辦磚場遇挫時怕家裡分擔債務才要分家,對家庭過于忠孝,反而有些假。同時對秀蓮卻顯得頗不耐煩,甚至有暴力傾向,比如對秀蓮時不時發脾氣,秀蓮提起分家他就不高興,還動不動要捶死秀蓮,讓人看不出他哪裡在心疼體貼秀蓮,甚至對秀蓮的态度近似于對待王滿銀,頗讓人反感,其實書中并非這樣。比如秀蓮給少安拿兩個白面馍,少安為此動手打了秀蓮之後,書中是少安很後悔,但礙于男人的面子沒有給她道歉,但電視劇中似未表現出來。書中的少安是既心疼秀連,又想孝敬照顧父母,所以心理比較矛盾,電視劇中卻單一地表現出他對秀蓮的不耐煩甚至野蠻,及對原家庭超乎現實的忠和孝,遠不如書中那樣豐滿、真實、生動。另外田福軍的形象也過于理想化,比書中的還理想,不太真實。
四是少安和潤葉的感情。原著中隻是少安對潤葉有好感,但并未表現出他有多麼熱愛潤葉,他對潤葉的感情遠不及潤葉對他的感情深厚、濃烈。潤葉沒有和少安在一起,和未使田福軍獲取李登雲的支持有關系,但主要還是少安對潤葉的感情不太堅決,或者說總是模棱兩可,橫不下心來,但電視劇中少安對潤葉的感情卻經曆了從猶豫不決到下定決心的過程,并明顯表現出潤葉和少安的感情和田福軍是否認可有很大關系。電視劇中有少安給田福軍打電話希望争取其支持的情節,結果田福軍沒有表态,少安和潤葉的感情似因此受到打擊而産生動搖,但既然雙方已下定決心,為何要那麼在意别人看法,為何未得到田福軍的支持意志便不那麼堅決了,田福軍的态度和意見對于他們來說真那麼重要嗎,能左右他們的感情、使他們為此改變主意嗎?讓人難以理解,同時使田福軍的形象多少受損。
五是内容胡編亂改。書中秀蓮并不知道先前少安和潤葉的感情,但電視劇中卻有意讓秀蓮知道得一清二楚,還出現了少安和秀蓮結婚時潤葉來和少安拜兄妹這樣近似于“鬧場子”的情節,不知用意何在。後來秀蓮被查出有病的時候,秀蓮又讓少安和潤葉重新選一回,更是胡鬧。王滿銀從外面帶個南洋女人來到秀蓮家,秀蓮見到“洋氣”的王滿銀時說還以為是周潤發呢,不知在80年代初期周潤發是否已經很出名,出名到讓大字不識幾個的農村婦女都知道他的名字。
六是部分情節難以理解。比如明知洪水就要來了,在堤壩已決口、雙水村村民都已上山的情況下,少安卻仍冒着生命危險再去堵水壩,明知徒勞而為之,不知何用,給人的感覺已不是舍己為公,而是有自我表現的意味。另外少安“炸山”的意義在電視劇中沒有表現出來,似乎炸山除了死了田二、多了少安的兒子以外,就沒啥作用了,顯得炸山很多此一舉,又勞民傷财。
七是人物改動不當。書中田曉霞還有個哥哥叫田曉晨,即田福軍的長子,這樣名字連在一起是“晨霞”,但電視劇中曉晨卻成了曉霞的弟弟,是個不到10歲的小男孩,從小在他姥姥家長大。田已這麼大年紀,看樣子曉晨能當他孫輩,剛看到這小朋友還以為是田福軍收養的小孩,總感覺不是那回事,“霞晨”連在一起也不如“晨霞”。再就是電視劇中沒有少安媽和金波。雖然少安媽在書中不是主要人物,但作者安排其也是有目的的,電視劇中卻讓其“早逝”,說是為突出少安爸從小拉扯幾個孩子成人,更加表現出生活的艱辛,雖有道理,但還是感覺少安媽不可或缺。還有金波,也讓導演把此人物和潤生“合二為一”了。别的不說,書中金波的父親金俊海一兒一女本來挺好,但電視劇中成了金秀一個獨生女,這在上世紀70年代的農村或小縣城好像還不多見。
八是缺乏含蓄,不像書中那樣意在言外,能給人留下回味的餘地和想象的空間。比如潤葉和少安在田地裡“約會”,田福堂看到以後把潤葉叫回家,潤葉回家後支支吾吾地給他爸說偶然遇到了孫少安,書中是田福堂沒有接話,隻是讓她快吃餃子,然後“隻是在女兒不留意的時候,用複雜的眼光瞥了一眼她剛脫在腳地上的那兩隻令人難堪的泥鞋……”,點到為止,很有意思,但電視劇中卻過于直露,還讓田福堂直接說出鞋子上也沾滿了泥之類的話,如此不留“空白”,不讓讀者去“填空”,反而不好。
九是演員選用欠妥。飾演田曉霞的李小萌一張娃娃臉,太萌,不大氣,不适合演田曉霞,演金秀或蘭香還好;正面人物代表之一田福軍看上去有些老,人物出場時曉霞17歲,她哥哥,即其長子田曉晨差不多20,這樣田福軍應該是40多歲,但演員看面相像50多,和他哥哥田福堂差不多大;少平的奶奶飽經滄桑,原著中生活接近不能自理,但電視劇中好像沒那麼老,眉頭上連皺紋都不明顯。再如李向前,起初讓潤葉很反感的角色,個人心中是不帥且有些微胖的形象,但電視劇中人物一出來,感覺還挺不錯。再就是李向前的發型,書中是背頭,這個發型配李向前很合适,即年輕人留背頭,本來就不招人喜歡,再加上大衆化的長相和微胖的身軀,很符合人物形象,但電視劇中卻不是這樣,不僅長得不錯,發型也挺适合,哪裡讓人讨厭了?再就是除少平的奶奶顯得較為年輕外,金老太太也并不顯老,甚至看上去比少平的奶奶還年輕,臉上沒有皺紋,根本不像老年人。還有就是蘭香小時候并不顯小,且上高中後和先前明顯是兩個人,演員換得太明顯;讀高中後又打扮得像城裡人,似乎一上高中不僅判若兩人,還脫胎換骨,形象變化過于直接和突然。
十是演技有待提高,比如少安去城裡給牛看病,晚上遇到家鐵匠鋪,鐵匠打鐵的動作根本不像那回事,一點也不生活。部分演員的感情也不到位,有表演的迹象,比如哭的時候像裝哭,倒是潤葉的眼淚挺及時,情感表達很豐富。此外田福軍的扮演者雖然有些顯老,但演得還不錯。
十一是沒有充分表現原著内容,尤其是那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比如少安聽少平說潤葉讓他去縣城找她時,反應是楞了半天,摳着杏樹皮,望着杏花陷入了對他們青梅竹馬孩提時代的回憶,引人遐想,這些童真的畫面電視劇中沒有出現。書中少平和田福軍首次見面應該是起初少平在縣城潤葉家吃飯後,電視劇中省掉了。金富“衣錦還鄉”之後,隻提到他叔叔金俊武當衆質疑其錢财來路不明,但後來未再表現出金富如何露餡,與原著内容不符,也是敗筆。少平在黃原攬工時,再見到曉霞是在電影院門口,田曉霞穿件米色風雨衣,兩手斜插在衣袋裡,正在幾步遠的地方微笑地着看他,似乎上天刻意安排的邂逅,但電視劇中二人畢業後相見卻是潤生為擺脫曹支書給少平安排的婚姻,把曉霞叫來臨時充當少平的女友,雖有些趣味,卻遠不如書中的場景更有情調。少安和曉霞去工地找少平的時候,少平正趴在麥稭杆上的破爛被褥裡,在豆大的燭光下聚精會神地看書,讓人看到的是他傷痕累累的脊背,很震撼人心的畫面,電視中沒有表現。再就是曉霞給少平送的新被褥和“不要見怪,不要見外”的紙條,及少平撲倒在上面流淚的情景,這些溫馨感人的畫面電視中好像也沒有。相反不改演得卻加上去了,比如少安看過潤葉給他的表白紙條後,揉成一團吞下去了,書中并沒有這樣的情節,不知何用。
十二是其他場景設置。有些場景還好,比如煤礦井下作業,及煤礦要坍塌時的危險場面,比較真實,也很令人震撼,但有些不足卻顯而易見,比如好幾次“下雨”時出太陽了,不知是疏忽了還是要有意制造“東邊日出西邊雨”的景象。
十三是情節改動失當。少安得知蘭花因王滿銀帶回個南洋女人而離家出走後,怒氣沖沖地要去收拾王滿銀,書中是正在燒洗臉水的秀蓮怔了怔,對丈夫說:“你不是說好今天去縣城買制磚機嗎?”,少安則惱怒地對妻子吼道“買個屁!”。秀蓮的言行既反應出她事不關己少管為妙的小農意識,又透露出說話前的猶豫心态及對丈夫的畏懼心理,人物形象十分生動鮮明,但電視劇中卻是秀蓮拉住少安不讓他去,未達到這種理想效果。
十四是細節問題。比如少安“逝世”後村民為他開追悼會,追悼會的橫幅及上面打印的字怎麼弄的,吃飯都成問題的窮鄉村哪來的這麼現成的東西?秀蓮得知自己有病把潤葉叫來讓少安和她重新選擇時,少安和潤葉去地裡談話,潤葉回憶向前釘鞋的事時,潤葉是長發燙頭,回憶的場景中潤葉卻是短發,但其實潤葉在向前釘鞋前就已經是長發燙頭了。另外原本雙水村就有拖拉機,卻在最後大過年時讓少安用地排車拉病重的秀蓮去醫院,也不好理解。再就是方言,有的說普通話,有的夾雜方言。孫玉厚、孫玉亭、少安、潤葉等是普通話加陝北方言,但少平、曉霞卻是一口地道是普通話,不至于兩人上幾天學就不說方言了吧,潤葉還說方言呢。少平的奶奶也說普通話,更難以置信。
十五是不如原著沉實厚重。最明顯的即是秀蓮的結局。書在臨近末尾時對秀蓮的病情已有所鋪墊,如身體瘦弱、臉色蒼白,還時不時咳嗽、氣喘等,最後是在縣領導參加雙水村小學落成典禮時,少安在人群中看到秀蓮口吐鮮血要倒下去,畫面讓人刻骨銘心,最後是:我們無比沉痛地獲悉,原西縣醫院對秀蓮的診斷結果是:肺癌。書中的描寫到此為止,話字字千鈞,“肺癌”像塊巨石壓在了讀者心裡,後面或許作者不忍再寫,但結局注定不容樂觀,雖使人心情沉重,但往往生活就是這樣,并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可能這就是作者有意表達的悲劇主旨:本性的淳樸善良卻難以擺脫命運的坎坷悲慘。這才是平凡的世界,才是普通人現實生活的寫照。電視劇中也有秀蓮患肺癌的話,還是旁白中出現的,分量卻并不重,且讓秀蓮又活了過來,大大減弱了原作帶給人的沉重感,既然秀蓮能活過來,“肺癌”倒不如不出現。最後又是以過年的“大團圓”結尾,也遠遠失去了著作的苦難和悲劇意味,同時有些落入俗套。此外,秀蓮在地排車上閉上眼後,少安靠近她大聲喊叫還不醒,後來慢慢自己睜開眼睛,也不太真實,别說睡着,就是昏迷過去也不可能大叫還不醒。
出于影視劇拍攝的需要,對原著有所改動不可避免,但要在充分理解小說精神的基礎上、充分表現原著内容的前提下進行改編,而不是任意亂改,過于離譜,匪夷所思。總之,此劇雖耗資不少,也凝聚着演職人員的心血,卻仍不盡理想,還不如看原著,電視劇中的場景倒不如讀者看書時在腦海中形成的畫面。不知導演和演員有沒有吃透原著,對翻拍有沒有認真對待,是不是想把書的内容充分展現出來,把書的思想完全表達出來,反正對原著内容越熟悉、印象越深刻,越感覺拍得不理想。80年代拍攝《紅樓夢》時邀請了多位權威紅學家擔任顧問,唯恐曲解了名著,留下缺憾;《平凡的世界》一劇作為承載着無數人厚望的影視作品,也本應以對作者負責、讓讀者滿意的态度進行制作,最後拍成這樣,委實讓人深感遺憾。(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