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曆史。在中國古代沒有火藥和紙張時,人們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因竹子焚燒發出“噼噼叭叭”的響聲,故稱爆竹。節日或喜慶日燃放,這種習俗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
在現代的傳統節日、婚禮喜慶、各類慶典、廟會活動等場合幾乎都會燃放爆竹,特别是在春節期間,爆竹的使用量超過全年用量的一半。
自從火藥出現,人們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爆竹燃燒,産生了“爆仗”。到了宋代,中國民間開始普遍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藥編成串做成“編炮”(鞭炮)。關于爆竹的演變過程,《通俗編排優》記載道:“古時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後人卷紙為之。稱曰“爆竹”。
王安石的《元日》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标志、喜慶心情的流露。春節的爆竹聲也烘托出過年的喜慶氛圍。
爆竹(Firecracker)的繪畫步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