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齋節的習俗
2017-6-27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土爾”的意譯。開齋節在各地盡管稱謂不同,但實際上就是一個規模盛大、禮儀隆重的節日。開齋節有什麼習俗?下面就一起随學習啦小編來看看開齋節的節日習俗有哪些。
1.開齋節簡介
開齋節,伊斯蘭三大宗教節日之一。伊斯蘭教有其本身曆法,以月球環繞地球的運行來計算,亦即是陰曆。與中國農曆不同,它沒有用閏年來調整與陽曆的同步關系。伊斯蘭曆第九個月稱為“萊麥丹”,就是教徒守齋的月份,每三年向前提早一個月,因此有時在冬天出現,有時在夏天,今年由陽曆六月二十七日晚開始。按照目前的日出日落時間,教徒需由早上約四時二十分起守齋,至傍晚約七時十分才可吃簡單清淡的晚餐。
回曆九月一日至十月一日為齋月,十月一日為開齋節,在新疆地區稱為“肉孜節”。開齋節也叫爾德節。“爾德”是阿拉伯語“爾德· 菲圖爾”的音譯,也是回族隆重的節日。回族有的稱其為“大爾德”,也有稱其為“小爾德”。
伊斯蘭教規定,每年教曆9月定為齋月。“萊麥丹月”為什麼要封齋呢?穆罕默德40歲那年(希吉來曆九月),真主把《古蘭經》的内容傳授給了他。因此,視萊麥丹月為最尊貴、最吉慶、最快樂的月份。為了表示紀念,就在九月封齋一個月。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現的日期而定。在齋月裡要封齋,要求每個穆斯林在黎明前至落日後的時間裡, 戒飲、戒食、戒房事……其目的是讓人們在齋月裡認真地反省自己的罪過,使經濟條件充裕的富人,親自體驗一下饑餓的痛苦心态。
2. 開齋節節日習俗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費圖爾”的意譯。新疆地區突厥語系的穆斯林稱其為“肉孜節”。“肉孜”是波斯語,意思是“齋戒”。甯夏部分地區的回族穆斯林則稱它為“大爾德”;甘肅、青海和東部地區的一些回族穆斯林也稱其為“過年”。對開齋節在各地盡管稱謂不同,但實際就是一次規模盛大、禮義隆重的宗教文化節日,其隆重程度猶如漢族群衆的春節,藏族同胞過藏年。開齋節前夕,外面工作的、做買賣的、出差的穆斯林都要提前趕回家中,與家人共度美好節日。
開齋節一般為期三天。第一天從拂曉開始,家家戶戶都早早起來,打掃室内室外、院内院外、巷道廁所,給人以清潔、舒适、愉快的感覺。成年回族穆斯林都要洗大淨,沐浴淨身。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喜愛的衣服,孩子也都把臉洗得幹幹淨淨,頭發梳得光光亮亮的。穆斯林群衆聚會的場所清真寺,節日前也要修葺一新,打掃得幹幹淨淨。有的地方還專門懸挂“慶祝開齋節”的巨幅橫标和彩燈,大約到早晨八點以後(有的地方以敲響會禮鐘聲為準),穆斯林群衆攜帶小毯子或小拜氈,從東南西北四面八方彙集到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參加會禮的穆斯林過多(有達萬人之多),清真寺容納不下,就另擇一處地勢平坦、寬敞幹淨的場地作為會場。當阿訇宣布會禮開始,群衆鋪下毯子或小拜氈,脫下鞋子,面向聖地麥加古寺克爾白天房方向叩拜,完成天命拜功。
3.開齋節回族習俗
回族是中國穆斯林的主體民族。回族的開齋節(希吉來曆九月),在回族群衆心目中是一個最尊貴的吉慶之月、和平之月,凡在這個月裡做一件善事,就可獲得安拉成倍的酬報。因此,凡符合條件的回族穆斯林必須奉行一個月的齋戒,齋月的起止日期視新月出現的日期而定,見月入齋,見月開齋。通常以兩位最有威望的阿訇所見為準,然後本坊阿訇宣布入齋(或開齋)。入齋當天的淩晨四點左右,各清真寺的寺師傅,要到邦克樓(宣禮塔)上打梆子,有的不辭辛苦,挨門逐戶地敲打。人們聽到後,趕忙起來,洗臉、洗手、濑口,做飯封齋。
回族将開齋節視為最大的節日,因此将開齋節稱為“大爾德”。而突厥語系的新疆維吾爾族等民族則認為古爾邦節(宰牲節)是最大的節日,所以在新疆,政府規定:古爾邦節穆斯林放假三天,非穆斯林放假一天;開齋節根據2011年12月9日第十一屆人民政府第28次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第174号政府令的相關規定,全疆各族人民群衆放假一天。開齋節這天,回族群衆各家各戶都要繳納開齋捐(每人2.4斤面粉或折合為現金)。目的是“扶貧濟困,淨化人的心靈”,培養人的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美德,避免穆斯林中的貧苦人在節日沿街行乞,與貧苦人共享節日之歡樂。
4.各族開齋節習俗區别
從稱謂上講,維吾爾族稱開齋節為“肉孜節”,“肉孜”是波斯語,意思就是“齋戒”。甯夏部分地區的回族穆斯林稱它為“小爾德”,甘肅、青海等地的回族穆斯林稱它是“過年”。
從重視程度上,回族将開齋節視為最大的節日,但維吾爾族認為古爾邦節(宰牲節)是最大的節日,所以在新疆,政府規定:古爾邦節穆斯林放假三天,非穆斯林放假一天;開齋節穆斯林放假一天,非穆斯林照常上班。
根據各地的風俗習慣,慶祝形式不盡相同,有的炸油香制美食互贈或款待親友;有的請阿訇誦經祈禱;有的聚會聯歡等。
-
昨日開齋節以結束,祝大家上班路上,一路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