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圍棋啟蒙時,從接觸吃子開始,第一步面對的就是輸赢。
大多數孩子的好勝心很強,往往輸掉一盤棋後,他們就開始垂頭喪氣,有的孩子甚至哇哇大哭或是發脾氣、丢棋子。家長也非常頭疼這種局面,甚至還會覺得自己的孩子不适合學圍棋,因此讓孩子放棄學棋。
但是,如果孩子連這一點挫折都經受不住,以後又該怎樣去面對更大的挫折呢?在孩子圍棋入門階段,作為家長的你是如何做的呢,是不是跟以下3點一樣,也是通過這幾種方法幫助孩子正确認知圍棋輸赢的呢?
讓孩子認知到輸赢的結果
我認識一個家長,她的孩子特别愛哭鬧。
有一次,他媽媽帶他參加一場圍棋比賽,賽前他媽媽跟他說,“寶寶,比賽本來就有輸有赢,讓媽媽看到你付出努力就好了,不可以再哭鬧了哦,你已經是一個小大人了,要做一個堅強的男子漢”。
比賽結束後,孩子沒有拿到很好的排名,跑到他媽媽面前忍住眼淚咧着嘴說:“媽媽,我可堅強了,我沒有哭哦,我是男子漢”。
在孩子的心裡,是沒有對于“輸”的概念的,圍棋每一盤非輸既赢,所以在孩子開始下第一盤棋時,老師和家長就需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可能會輸。給孩子内心埋下一顆種子,等他萌發堅強的嫩芽。
失敗比成功更需要鼓勵
孩子對輸赢有了認知,則更需要家長的鼓勵。成功需要鼓勵,失敗同樣也是。
就像在《請給孩子松綁》一書中有這樣一個例子:當陳元的父親得知陳元與國際奧賽失之交臂時,他能體會到女兒的傷痛。陳元在經曆了奧賽的層層選拔後,卻在距國際奧賽僅一步之遙的地方失去了機會。這對一個隻有16歲的、涉世未深的女孩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但陳元的父親不能給孩子找借口,他要讓孩子勇敢地面對失敗,并接受它。因此,父親給陳元寫了以下這封信,壓在陳元的書桌上。
“你雖然沒有進入國家隊,這是遺憾,但你從中得到的經曆、鍛煉、啟迪,以及你所認識的社會、認識的人生,遠比你進入國家隊的意義要豐富得多、寶貴得多。
“這是你人生的一個新的起點,你要經得起挫折、委屈,并因此而奮起,去攀登你人生的又一個高峰。”
對于孩子來說,每一次失敗都是一次很好的經曆。作為父母,一定要正确引導孩子如何去面對挫折。
孩子剛參加完比賽,或者剛剛下完一盤棋,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思考自己是否認真對待每盤棋?有沒有做到“先思考,後落子”?
對于孩子而言,“經曆”比“結果”更重要。
适當讓孩子體驗成功的樂趣
雖然失敗可以讓孩子逐漸變得強大。但是,也不要讓孩子一直失敗下去,畢竟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沒有大人強。失敗次數多了,孩子也會變得畏懼,不敢再下圍棋。
當孩子輸掉3至5盤棋時,便要讓他停下來,分散一下注意力,讓他去做一些别的事情。
不過,最好的方法還是讓孩子去赢。家長陪練或是找老師去下一盤棋,适當的輸給孩子,讓他赢一盤,這樣能讓孩子的自信心增長起來。
每個孩子在學習圍棋剛入門時,基本都會經曆這個階段。隻要家長們利用好方法,正确引導孩子對輸赢的看法,慢慢就會發現,孩子的自信心以及抗挫能力逐步提升,不會因為失敗垂頭喪氣,而會越挫越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