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發現神奇的龍?傳統節氣中有“二月二,龍擡頭”之說,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定陵發現神奇的龍?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定陵發現神奇的龍
傳統節氣中有“二月二,龍擡頭”之說。
所謂“龍擡頭”,也可以理解成勞動人民對未來的向往,寓意“龍升九天,再創輝煌”;理論上來說,“龍”是虛構、想象出來的神獸,現實中是不存在的。
這麼講也不完全正确,至少1988年的“二月二”比較特殊,河北邯鄲真就發現了“龍”,而且一出現就是10條;1大9小,剛好符合“龍生九子”之說,專家卻一直沒有合理解釋。
1988年,河北邯鄲三陵鄉姜窯村,曾有位叫“姜延芳”的村民;“二月二”這天,姜延芳早早起床,在院子裡溜達一圈,發現老屋出現了多處破損。
“龍擡頭”也有“萬象更新”之意,姜延芳想“怎麼也得在二月二收拾一下房子,說不定今年就轉運了呢?”
說幹就幹,1988年的房子相對簡單,挖些土修補一下就好;取土也不難,姜窯村外就有一處沙土崗。
村外這片土崗,不僅産沙土,石頭也不少,尤其一種長條“石杠”,乍一看就像“龍”脊背一樣凹凸,由此得名“卧龍崗”。
單說姜延芳,推着闆車來到“卧龍崗”,還沒鏟半車土,工具就磕到了石頭。
姜延芳沒當回事,換個地方繼續挖,結果沒兩下又磕到了石頭;就這樣,一連換了幾個地方下鏟,結果都磕到了石頭“這不成心搗蛋嘛,哪有石杠這麼長的?”
姜延芳上了倔脾氣,非要挖到這條“石杠”的盡頭不可,可挖着挖着就覺察到了不對勁;一,“石杠太長”,長得有點不可思議。
二,姜延芳挖掘到一定深度後,他發現,露出的“石杠”顔色明顯不對勁。
三,姜延芳發現挖出的石頭呈“分節狀”,怎麼看也不像普通的“石杠”,倒更像蛇或“龍”的身體。
這下姜延芳不敢一個人挖了,扔了鋤頭跑回村裡叫人,其他村民不信,紛紛帶上工具前往“卧龍崗”。
人多壯膽,“二月二”這天,姜窯村人愣是挖了一天,結果還是沒挖到盡頭,“該不會真挖到龍了吧?”
這天剛好“龍擡頭”,村民這麼想也在情理之中,但多數人仍舊不信邪;姜窯村人在土崗挖了三天,竟然挖出了1大9小,共10條“龍”。
這麼一來,不信邪的人也慫了,此時有老人再次想起“千年前”的傳說。
相傳,古邯鄲曾有一位叫“房寶”的少女,生的國色天香,玲珑聰慧;“房寶”待字閨中,有次和嫂子一起到河邊洗衣服,嫂子竟然在河水裡撈出一隻大桃子。
嫂子舍不得吃,就将桃子給了“房寶”吃,這本來是妯娌謙讓的好事,結果卻闖了大禍;“房寶”吃了桃子後,肚子逐漸變大,就像懷孕一樣。
古時,女子“未婚先孕”可是重罪,不僅本人會招來各種禍事,就連其家族也會被人唾棄;雖然家人都知道“房寶”沒做什麼,但逐漸隆起的肚子難以解釋。
無奈之下,家人将“房寶”藏進山中一處窩棚裡,老父親每天負責送飯。
終于有一天,老父親給“房寶”送飯後回家,空中忽然電閃雷鳴,隐有龍嘯之聲;回頭再看,“房寶”窩棚中飛出九條“神龍”,其中一條“龍”,背上還馱着“房寶”。
這大概就是“九龍聖母”的故事,據說“房寶”的窩棚所在地,就是今天的姜窯村外“卧龍崗”。
千百年來,姜窯村人隻當“九龍聖母”是傳說;沒想到,1988年竟然真的出現了“龍”,而且數字還對上了。
當時,村民共挖到10條“龍”,1大9小;不用問,大的就是“九龍聖母”了,姜窯村人紛紛跪地膜拜。
直白點說,當時村民挖出10條“石龍”,中間的是“大龍”,其餘9條“小龍”分布在其兩側。
“大龍”高約2.5米,寬約4.6米,全長超369米,僅“龍爪”就有3.4米長、1.5米寬。
其餘9條,說是“小龍”,其實也不小,均有2、300米長;不過對比“大龍”,仍舊顯得細瘦了許多。
消息傳出後,立馬引起了轟動,各路專家紛紛到邯鄲探訪“石龍”。
起初,有專家檢測周圍土壤,“卧龍崗”大抵形成于3萬多年前;也就是說,“石龍”也有3萬多歲了,難道是3萬多年前的史前生物?
這麼想是現代人的“條件反射”,畢竟各地都曾出土過史前生物的化石;有沒有可能,“邯鄲石龍”也是史前生物的化石呢?
很快,這種說法被推翻,理由很簡單,如今發現的“石龍”足有數百米長,這要是史前生物,其真實體積該有多大呀!
以目前發現的化石來看,史前并沒有如此之大的生物;還有當地村民,多數人堅稱“這就是傳說中的龍!”
村民同樣有理有據,相傳“龍”掌管水域;“石龍”出土時,“龍嘴”裡還有水湍湍流出,直到完全出土後,“龍嘴”才不再出水。
這種說法僅在村民中流傳,對于專家來說,這些肯定是不成立的,比如河北地質勘探隊工程師“遊傳澤”,他就有自己的“科學解釋”。
簡單來說,“遊傳澤”經實地考察,他發現“石龍”的截面銜接複雜,每一節“龍身”的厚度和長度都差不多,上面均有溝槽,節與節之間似乎粘結而成。
對比化石,“石龍”明顯不屬于生物,倒有點像人工刻意雕琢而成;而且,“石龍”雖然多達10條,但朝向均指向東北方,“卧龍崗”東北1.5公裡附近,就是著名的“趙王陵”。
“邯鄲”曆史太悠久了,這裡是數千年來,從未改過名字的“古城”;2300年前,這裡還是戰國七雄之一,“趙國”的都城。
以此推斷,如今發現的“石龍”,很可能是趙王陵的“陪葬”;也就是說,1988年發現的“龍”,很可能是人工雕成的。
乍一聽,這種說法似乎有些道理,但這麼大規模的“十龍陣”,其工程量巨大,2300年前的“趙王”有這個實力嗎?
就算“趙王”有實力陪葬“十條龍”,但這麼大規模的工程,史書中一定會大肆渲染,流傳下來理所當然。
奇怪的是,史書中并沒有關于“十龍陣”的隻言片語,難道“石龍”跟“趙王陵”沒有關系?
著名學者,“王大有”曾到邯鄲實地考察;當時的“石龍”還沒有完全發掘完畢,有些仍卡在山坡深處。
“王大有”發現,出土的“石龍”身體是中空的,其外部顔色呈土黃色,内部則是灰黑色;這說明,“石龍”體内曾有水流通過,中空部分就是一條隧道,類似動物的“脊椎骨髓”。
難道“石龍”真的是史前生物?
“王大有”卻給出了相反的答案:“石龍”并非生物,而是大自然的傑作。
“王大有”發現,卧龍崗有砂岩、海蝕岩以及海蛎、海龜蛋等化石;這說明,卧龍崗曾是“古海”的海岸線。
如果這種猜想成立的話,那“石龍”很可能是“料礓石”堆積而成的。
“料礓石”是一種石料,遇到海水後會快速凝結收縮,在水流的沖擊作用下,會形成各種奇特形狀,其中就包括“石龍”。
這種“經過實地考察”的說法,按理說應該有一定道理吧?結果還是被人推翻了。
這次站出來的是“地質專家”。
理由是:經勘探證明,邯鄲至少200萬年沒有出現過海洋了;既然沒有海水,又哪來的“料礓石”凝結成“石龍”呢?
原河北地理科學院所長“李慶辰”,也曾實地觀察“石龍”;通過考察周邊環境,以及同位土層的對比等,他發現“石龍”的位置,應該有過一條古河道。
有河道,必然有河沙,這些沙子在河道幹涸後會脫水、固化、收縮;最終形成兩邊凹、中間隆起的圓柱狀,這大概就是“龍身”的形狀了。
由此“李慶辰”認為,“邯鄲石龍”應該是古河道沖擊,河沙堆積形成的;并且,這條古河道在不斷平行改道,這就形成了10條相對平行的“石龍”。
這兩種是目前比較主流的說法,但都有反對的人;至于“邯鄲石龍”究竟是怎麼形成的,直到今天也沒有統一的解釋。
由于各種原因,最初“龍頭”并未保留下來;如今邯鄲“石龍博物館”的十顆“龍頭”,其實是後世人特意雕刻後,再送到博物館的。
不管怎麼說,如今的“石龍”依舊是邯鄲百姓崇拜的對象;甚至十條“龍”都披上了紅布,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親自到邯鄲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