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哪些東西你會在朋友圈分享呢?
自拍、美食、旅行、還是一首歌。
當然了,還有朋友圈裡那一些準時痛經打卡的女孩。
我相信每個人的朋友圈裡都有那麼一兩個人女孩子,會在來例假或者痛經的時候發兩條動态。
比如。
“肚子好疼啊,又到了每月喪喪的時間。”
“痛經痛到沒辦法工作了。”
上個月我朋友圈也有妹子發了這樣一條類似的消息,接着就有另一個異性好友去評論,“這種事情也在朋友圈說?”。
我當時有點愣,這種話題,是不能說的?不能讨論的嗎?
沒一會兒,另一個女性好友去回複了男性朋友“你怕是還活在大清”。
痛經是一件很隐秘的事情嗎?
從前是,現在不是了。
你想想,初高中的時候,來例假是不是還得悄悄藏着衛生棉去廁所,像做錯了事情的孩子,被發現了就會有強烈的罪惡感。
後來,大學或者是工作了,身邊的男同學或者男同事都多多少少知道自己例假的日期。
為什麼呢?才不是因為什麼不檢點的生活和所謂的“不知羞恥”。
“我例假來了,不能喝冰的。”
“例假期,不能喝酒呢。”
“對,肚子疼,得喝熱水。”
這些話你一定也說過。
我記得在哪兒看過一句話。
“那些痛經就要發朋友圈的女孩,真的很想問你們,發了是可以止痛嗎。”
當然不是了。
對于她們來說,也許是記錄當下一種痛苦的情緒,也許是尋求某個人的安慰。
但痛經對于她們來說,并不是一件隐秘得完全不能讨論的事情。
那就僅僅是,分享當下的心情,或者和你發的那一句“我好想你”一樣,期待某個人看到。
别那麼在意,那不至于扯上廉恥。
02
跟痛經打卡一樣遭人非議的,還有一種“自拍打卡”。
當然了,不是我們正常說的那種美照打卡。
這一種被人诟病的,是那些“不那麼好看”或者直白點兒“醜女孩”的自拍打卡。
有一次和朋友在外面吃飯,中途他就在刷朋友和空間。
然後他說,“那個女的這麼醜,為什麼還要一直發自拍,沒有自知之明嗎。”
他說的那個女孩是我的高中同學,長得不算好看,化的妝也是那種,讓人一言難盡的感覺。
我也有她的朋友圈,差不多每隔兩天就會刷到她的自拍。
坦白說,她的照片真的不好看,并且還有一些讓人無法欣賞的誇張姿勢。
于是在某一次我實在受不了的時候,我就把她設為了“不看對方的朋友圈”。
從此朋友圈一片清靜,我對她的印象,也還是在高中時期普普通通的那樣。
人的本性是愛美,那醜女孩就不能發自拍了嗎?
當然不是了。
我不倡導完全的“你的朋友圈你做主”這種說法,就跟日常交際一樣,你不會對任何人都說同樣親密的話和内容,有時候朋友圈也需要“距離感”。
所以善用分組可見顯得尤為重要。
什麼東西給什麼人看,這是一種為人處事的分寸。
03
所以對于朋友圈,到底發不發,應該怎麼發呢?
針對發朋友的人和被迫接受的人,我們分别來說說。
對于發朋友圈的人的建議:
1、善用“僅誰可見”,想要表達什麼樣的情緒就隻給誰看,減少不必要的麻煩,更直接地傳達給對方。
2、善用“不給誰看”,比如某些東西是一類人可以看的,那就除掉另一些不能看的人,這比建議1更常用,我想你不能給某幾個人看的東西,可能會多一些。
對于看别人朋友圈的人的建議:
看你想看的,不想看的設置為“不看對方的朋友圈”即可。
有人可能會說了,人生已經那麼不容易了,為什麼還要這麼累?我的朋友圈我做主。
那你蹦迪打卡會讓你媽看見嗎?你逃課打卡會讓輔導員看見嗎?
你上班遲到早退對老闆客戶的埋怨會讓他們看見嗎?
不會吧,你也不想自找麻煩。
其實微信朋友圈已經成為了名片的一種,很多人了解另一個人,就是從朋友圈開始的。
會經營朋友圈的人,才更會經營自己。
反過來想,也正因為有了那麼多介意,“僅他可見”才顯得更加浪漫呀。
比如僅他可見的,“晚安呀”。
想了想,也太甜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