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生物的種類非常多,但是一般隻有那些智商能稍微接近人類的才會獲得人類的好感,比如貓狗、海豚、鲸魚、大型猿類。這些智商較高的物種,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理解人類的部分意圖,進而和人類有一些互動,可是對于蛇等靠沒腦子的物種,人們又十分厭惡。
智商的差異也造就了生物習性的差異,最為明顯的就是我們人類因為從自然中不斷地學習,掌握了很多的技能,更是将自然知識發揚光大誕生了現代人類文明,我們目前所有的成就都是建立在對自然認知的基礎上,比如電磁效應就是自然界自然存在的,法拉第等大佬隻不過是發現而且想辦法轉化為技術,當然其中付出的努力也是很大的。
而除了人類,也有不少智商較高的物種,海豚鲸魚大型猿類,它們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觀察自然,所以這些物種都會利用自然存在的事物作為工具。而中樞神經系統的發達也使高智商的物種存在其它方面相似的行為。因為中樞神經發達,感覺中樞也比較發達,所以這些物種都有些癡迷于交配。
海豚、倭黑猩猩甚至癡迷于此,倭黑猩猩可以做到無視時間地點,隻要興緻來了就會和身邊的異性有這方面的互動,它們甚至将這作為一種相互交流的方式;海豚更是殘忍,為了這事它們甚至幾個雄性一起脅迫雌性,禁止雌性飲食,有時候更是會極端地殺死幼崽,使雌性更快地恢複自身的生理狀态,然後提升自己交配的幾率。
這和大多數的物種都不同,大多數物種的交配目的很純粹,就是為了繁衍,所以即便是獅子,也會幾十秒内匆匆完事,然後去尋找其它的交配對象,這樣可以将有最大的幾率使雌性哪怕是一頭雌性懷孕,這就使得它們的基因更容易向下傳遞。生殖是生物的本能,若是沒有自主繁衍的能力,就不能被稱為獨立的物種,像騾子、獅虎獸等動物都不能成為物種。
在倭黑猩猩的種群中,交配這件事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比如不同族群之間的紛争,又比如換取食物等,它們的交配行為比黑猩猩、大猩猩更加複雜多樣,且随時随地可以發生,而且有着促進種群内外不同個體交流的作用,因此動物行為學家們認為這種行為是它們保留的一種社交方式。
高智商的物種到底有啥不同,以至于它們都對交配這件事異常上心?其實從生理構造和發育的角度而言,這些生物都沒有明顯的生殖周期,不像貓狗一樣,隻在差不多每年的固定時候發情,這些高智商的物種因為群體生存、群體協作十分出色,整個種群很少有生存危機,所以不缺食物,而自然界有固定繁殖周期的生物一般都和能量攝入有關。
在性成熟之後,沒有明顯的生殖周期,這給了這些物種随時随地交配的生理學基礎。它們會持續地産生荷爾蒙,雌雄雙方相互吸引,但就算是不以繁衍為目的,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使雌性受孕,而這也會使種群平穩地發展。而對交配的癡迷或許和多巴胺補償系統有關,在依靠本能繁衍的生物中,多巴胺補償會使它們自然而然地懂得如何交配,而對于大腦發達、情緒發達的物種,多巴胺有時候又促進成瘾。
這也是為什麼說在手術的時候觀看一些影片甚至會降低疼痛感,多巴胺在體内有很重要的生理和心理調節作用。而高智商物種又會有比較好的遠期記憶,在繁衍行為發生的過程中,因為外周神經的發達,它們也會有一些愉悅的體驗,而這就促進了這些哺乳動物中兩性的和諧,還可以促進不同個體之間的交流。
這些生物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特征,那就是群體活動。人類祖先也是這樣過來的,在原始時代照明條件不好的時候,漫漫長夜中人類的祖先也有比較頻繁的繁衍行為,并不純粹是為了繁衍,若不是在排卵期内,這種行為導緻雌性受孕的幾率也會大大降低。這促進了人類族群的相互交流,當然也有自然而然地懷孕、繁衍,這保證了族群的持續存在和繁衍。
除了這些物種,多數哺乳動物在這方面都比較自私,就是為了繁衍,為了自己基因的傳遞,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極端的物種,甚至可以纏綿14-16小時,為的就是占坑,以便自己的基因傳遞,甚至一些動物會因此喪命,并沒有多麼好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