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和《水浒傳》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四大名著。在中國,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五六歲的孩童,幾乎都能說上一段書中的故事,可見這四大名著的知名度。
然而,在建國前中國其實有六大名著。
另外兩大名著落選的原因,還要從國家當時的社會狀況說起......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國家亟待改善落魄的文化事業和落後的人民思想素質,因此國務院便要求出版局印發積極向上的優秀文化著作來豐富市民的生活。
但當時國家出版總局要求人民文學出版社智能出版四部古代經典長篇小說,為了響應上級的需求,人民文學出版社多番比較,最終隻能忍痛割愛,将建國前的六大名著做了剔除,隻保留了如今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
因此,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其實是一次無奈的選擇和有意為之的疏忽造成的。那麼問題來了,名落孫山的兩本著作分别是什麼呢?
一、《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是我國清初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收小說近500篇,或講民間的民俗民習、奇談異聞、或講世間萬物的奇異變幻、題材極為廣泛。
其獨特的故事情節、異彩紛呈的藝術形象,作者蒲松齡一生科甲不利、生活清貧,對于當時的社會有着深刻的認識。
他創作的無數個看似荒誕的故事及藝術形象,都有紮根于社會的思想内容基礎,并由此曲折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及廣大人民群衆的願望及愛憎等思想感情,其中,也熔鑄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寄托了作者自己的孤憤心情。此書曆來被視為小說中的翹楚之作,有“空前絕後”的美譽。
二、《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
作者以悲天憫人的手筆描寫了八股制度下衆多儒林人士的悲劇性命運,進而展開了一幅封建科舉時代的社會風情畫。
書中極盡抨擊了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和社會的黑暗,使《儒林外史》成為中國古典諷刺小說中的聖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