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都看過這樣一個寓言故事:炎炎夏日,一隻口渴的狐狸走過一片葡萄園,看到葡萄架上已經熟透了的葡萄,它想摘一串解解渴,但是葡萄架子太高了,它根本夠不着,于是它便向後退了幾步,鉚足了力氣,猛然跳起,可惜還是沒有夠到,經過幾次嘗試都失敗了,它放棄了,它自我安慰說,這葡萄肯定是酸的,給我吃我也不會吃,對,葡萄一定是酸的,最後它在自我安慰下心滿意足的走了。
這個寓言故事所講的就是我們常說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心理學稱為“酸葡萄”效應。
當人在追求某一個目标失敗的時候,為了讓自己心裡平衡,往往會對求而不得的事情進行貶低,這樣進行自我安慰。或者是兩人同時做一件事情,你沒有别人做的好,這個時候就會自我安慰,他做的那麼好也不一定是什麼好事等等,這樣的自我安慰就稱之為“酸葡萄”效應。
狐狸吃葡萄的寓言廣為流傳,而心理學上也就有了“酸葡萄”效應這個專業名詞,用它來解釋自我安慰的心理,這種心理也可以說是人的一種防衛心理。
在受到失敗或者挫折的時候,為了平衡心理,就會采取一些歪曲事實的自我安慰,寓言中的狐狸是這樣的,現實生活中人們也是這樣的。就像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一樣,阿Q在受到别人欺負毆打的時候,常常會在心裡默念一句話“打老子的是兒子”,他通過這種自我安慰來緩解被打的心理平衡。
“酸葡萄”心理效應在生活中也有它實際的作用,可使我們在極大的壓力下緩解自己,并避免自己走向極端的心理。當然了,我們也不能總處在這種短暫的“心理平衡”上,應該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積極的應對解決問題。
和“酸葡萄”心理相對應的是一個叫“甜檸檬”的心理,大家都知道檸檬是酸的,為什麼說檸檬是甜的呢?“甜檸檬”心理是指,當人達不到所求目标或者得不到更好的東西時,會強調自己已經達到的小目标或者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是最好的,從而減輕内心深處因沒有達到目标或沒有得到更好的東西而産生的心理失落感,這種心理被稱為“甜檸檬”心理。
“酸葡萄”和“甜檸檬”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是十分常見的心理效應,在心理學中這兩種效應都是指個人的行為不符合社會價值标準或未達到所求目标,為了減輕或者消除心理的挫敗感與煩惱,為了保持自己的自尊心理,而對自己不合理的行為給出一種合理的解釋。
“酸葡萄”和“甜檸檬”都可以有效的緩解心理壓力,不過在使用這兩種效應的時候要注意,它是一種防禦性心理,它能夠短暫的使人們得到心理平衡,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适當的使用,這樣才能起到緩解心理壓力的作用。
在緩解了心理壓力以後,要及時的擺正自己的心态,不要讓自己陷入自欺欺人的漩渦當中,多反思自己,養成自我追問的習慣,通過自我追問“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幹什麼”等一些問題,不斷的進行自我反省,實現真正的自我提升。
“酸葡萄”和“甜檸檬”也是有利有弊的,希望大家能夠充分的利用好它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