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查得“龍眼”一詞的最早來源出自神話,話說哪咤打死了東海龍王的三太子,還挖了他的龍眼。這時正好有個叫海子的窮孩子生病,哪吒便把龍眼讓他吃了。海子吃了龍眼之後病好了,後來還長成了長成彪形大漢,活了100多歲。海子死後,他的墳上長出一棵樹,樹上結滿了像龍眼一樣的果子。從此以後,東海沿岸處處種龍眼。
可能就是這樣慢慢蔓延遍了南海之濱,眼瞎眼下又是廣東龍眼成熟的季節了,路邊攤位已有早下樹的龍眼,價格八元到十元不等一斤,批量下樹時,價格會降下一些。今年應該是南方水果豐年,本地人也稱呼為“大年,荔枝、龍眼、黃皮都是樹樹結滿果。不久前,路過一個農戶,院子門口長着一棵龍眼樹,它沒有遮天蔽日的枝丫,卻有秀氣伸展的身段,樹梢不高,細枝末節卻異常繁多,不論枝多細上面都挂着一簇簇的黃果子。黃皮也是黃色的,但是龍眼的黃皮膚卻有細細的磨砂粒。
聽戶主的介紹,第一次明白龍眼和桂圓其實是同一種果子,隻不過作為新鮮水果時稱為龍眼,摘下來挖出肉再曬幹後稱之為桂圓,變成藥材。記憶中北方老家的城中心有桂圓路、桂圓街道以及桂圓小區等,如此而觀,在沒有長過龍眼的地方有這種稱謂的地名,我懷疑難不成前輩人中有人到過南方見過龍眼,或者販賣桂圓回北方,在或者嘗過龍眼與桂圓後留下念思,故而在太行山下缺水又少土的縣城起下了如此南方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