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武林外傳》“邢捕頭”出新劇,範明:我長得有點鄉村人的質感
在扶貧劇《我的金山銀山》中,演員範明第一個出場。大樹下,由他飾演的村主任範星火身披西裝外套,打着斜紋領帶,戴一黑色墨鏡,腳蹬旅遊鞋,面向村民侃侃而談。
這一人物形象是範明自己提的建議。“村主任,在我們國家,是最基層的幹部。範星火去過大城市,有些見識,所以他的西裝幹幹淨淨,有打扮的色彩,這是這個人物的儀式感。但協調性上又有他審美的局限,所以他的出場、他的狀态,人們看着就好笑。這本身就構成了一種标志性的喜劇元素。”
範明最為觀衆熟悉的熒屏形象是情景喜劇《武林外傳》裡的“邢捕頭”和《炊事班的故事》中的副班長“老高”,此番出演扶貧題材的《我的金山銀山》,他在人物塑造上也依然帶有熟悉的“範式喜劇”風格。5月13日下午,正在三亞拍戲的範明接受記者采訪。談起新角色,他的口吻頗為風趣。“我生活當中,還有點小時尚;但作為一名演員,我長得有點鄉村人的質感。”
“我身上有農民的質樸”
《我的金山銀山》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脫貧攻堅重點劇目,由沈嚴、贲放執導,徐君東、任雁編劇,制作周期長達五年。少有人知道,請徐君東擔綱編劇,源自範明的推薦。“這部劇我是最早介入的,4年前就有這樣一出扶貧戲。”他回憶,第一次看完劇本,覺得觀念過于老舊,于是建議推翻劇本,重新架構。“我找到君東,他非常樂意,大家就走基層去找生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
對于農村戲,範明并不陌生。康洪雷導演的《民工》裡,他飾演中年農民鞠廣大;電視劇《手機》中,他出演了“黑磚頭”嚴守禮。演《民工》時,範明曾專門到火車站觀察民工,還去農村大院體驗過生活,跟着一大家子去地裡割過麥子,也跟着村民對過口音。“我喜歡去觀察農民的狀态,也對農村生活很有感受。”他說,“我身上有農民的質樸,所以也一直在尋找這樣的戲。”
塑造人物時,範明強調“質感”,即人要落地,人設要豐富,要讓觀衆感受到人物撲面而來的熱情與多面性。新劇中,他理解的村主任“範星火”,是一個典型的基層幹部。“範星火在城裡打過工,有文化,是個老高中生;所以他有儀式感,一定要打領帶,規不規範另說。他對自身服裝審美有一種趣味,這不是諷刺,而是非常真實的呈現。”
拍攝《我的金山銀山》時,有一出戲範明最難忘。這一幕講的是村中的水泥廠因為污染問題要被爆破、關停了,而範星火想給村民再掙點錢,于是希望再延緩幾個月。“人們全部撤離了,我爬到最高的煙囪上,這時候他們都要點爆破了,我突然出現,把大家都吓壞了。這個橋段我特别難忘,我倒不太恐高,但還是有點緊張,我覺得展現出了範星火的豪邁。”範明說,在劇中,範星火這個角色和所有人物都有交集,這種豐富性吸引着他。“一個老主任,不敢說他觀念很落後,但也不是很先進,在兩者之間來回擺動;他與代表新觀念的第一書記發生的觀點沖撞,扶貧過程中的各種矛盾,會讓人物豐富起來。我喜歡這種戲,會給演員很大的創作空間。”
“熒屏喜劇更耐琢磨”
對于《武林外傳》《炊事班的故事》兩部至今為人樂道的情景喜劇,範明并不諱言兩者所帶來的影響。“我沒想到95後、00後,還在看《武林外傳》,它在今天看來,依然精彩無比、後無來者,甚至于它的質感、畫面,都顯得不那麼重要了。”他說,拍攝《武林外傳》時,攝影機還沒這麼先進,使得畫面有點粗糙,“令這部劇立住的原因是故事、人物太結實了”。當年,劇組在北京平谷的一座山上搭了攝影棚,演員們就住在山上,“像上班一樣”,“《武林外傳》的創作氛圍太可怕,每個人都在較勁”。範明也不例外,“演邢捕頭時,那個煞有介事的感覺,那個從内心往外迸發的樣子,真是很投入。”
因喜劇角色出名後,近年來,一直有許多喜劇類綜藝邀請範明參與,但他都婉拒了。“我知道,我更适合影視喜劇。熒屏上那種喜劇節奏,可能更耐琢磨、更長久。”範明最喜歡喜劇類電視劇,“它在一片生活的基礎上,我喜歡在鏡頭前的這種狀态”。
生活中的範明,喜歡遊泳和快走,也愛唱歌,但他把唱歌作為鍛煉身體的方式,因而“會豪邁地喊,會充滿激情,舒筋動骨”。他還有個“12字原則”——吃虧是福、陽光燦爛、與人為善,這是他為人處世的寶典。
今年疫情期間,範明花一個半月讀完了三本書,分别是《百年孤獨》《麥田裡的守望者》與《萬壽寺》。“《百年孤獨》是女兒推薦的,我讀得很慢,因為我想,這樣能消化。”他還計劃再重複閱讀一遍,“平時拍戲很難靜下來,這次挺鼓舞我的。也有好多朋友給我推薦書,我得一點點看。”
範明說,必須承認50多歲以後,個人的反應慢了,但心态年輕很重要。“未來我想演年代戲或是有跨度的人物,比如從30歲一直演到80歲,我也在琢磨、在期待。”他透露,最近考慮接兩三部網絡大電影,“現在有院線電影改為網播,網大的質量也提高了,将來也是個發展方向。”(張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