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這句話大意是說:天道運行,剛健至正。君子法天剛健之德,勤勉自強而無有休息。
唐·孔穎達《周易注疏》: “‘天行健’者,‘行’者運動之稱,‘健’者強壯之名,乾是衆健之訓。今大象不取餘健為釋,偏說天者,萬物壯健,皆有衰怠,唯天運動,日過一度,蓋運轉混沒,未曾休息,故雲‘天行健’。”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幹寶曰:“言君子通之于賢也,凡勉強以德,不必須在位也。故堯舜一日萬幾,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終夜不寝,顔子欲罷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舍力,故曰‘自強不息’矣。”
宋·胡瑗《周易口義》:“此先聖所作大象之辭,所以明一卦之用也。‘天行健’者,蓋言天以至健而行,故一晝夜之間凡行九十餘萬裡,而君子之人則當法之而健健不已,以至為君、為臣、為父、為子。小之一身,次之一國,大之天下,皆當法天之至健之德,強勉于己,夕思晝行,無有休息,則可以成天下之事業而行天下之大道也。故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者乾之形,乾者天之用。夫天之形,望之其色蒼然,南樞入地下三十六度,北樞出地上三十六度,狀如倚杵,此天之形也。言其用,則一晝夜之間,凡行九十餘萬裡。夫人之一呼一吸,謂之一息。一息之間,天行已八十餘裡。人之一晝一夜,有萬三千六百餘息,是故一晝一夜而天行九十餘萬裡,則天之健用可知。自古及今,未嘗有毫厘之過,亦未嘗有毫厘之不及,蓋乾以至健至正而然也。故聖人于此垂教,欲使人法天之用,而不法天之形,所以名乾而不名天也。且天之形,象人之體魄也。天之用,象人之精神也。使寒暑以成,日月以明,萬物以生,此天之健用也。若人之有耳目口鼻,四體是其形也。其口言、鼻臭、目視、耳聽,手足四體之運,此其用也。至于心之思慮藴于内,則為五常;百行發于外,則為政教禮義。故為君、為臣、為父、為子、為兄、為弟、為夫、為婦,以至于為士、農、工、商,莫不本于乾乾不息,然後皆得其所成立也。左氏曰:‘民生在勤,勤則不匮。’是皆言人當法天之健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