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址變為核酸篩查點位、48位志願者服務時長超過2168.2小時、持續在雲端為觀衆獻上不重樣的精彩演出……本次疫情期間,舞台之外的上海滬劇院上下依舊忙碌着,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這座城市。“滬劇和觀衆們走得很近,是一個‘沉’下去的劇種,在藝術創作中,我們沉入群衆裡去,特殊時期,我們更要身體力行地為老百姓服務。”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對記者說道:“滬劇始終與人民同行,隻有與城市同呼吸、共命運的文藝工作者才是人民的藝術家。”
院團積極響應街道号召,90後志願者“夫妻檔”上陣
曾兩次作為街道疫苗接種點,上海滬劇院所在的汾陽路150号三月中旬時又成為了核酸檢測點。由于衡複風貌區裡的天平街道少有鋪得開的公共空間,開闊的滬劇院是不二之選。“滬劇院本身就是街道的一員,聽到街道有需求,我們義不容辭地響應了号召,各個職能部門的人員都積極争當志願者。”茅善玉表示。
演員錢瑩、施佳傑這對90後“夫妻檔”便是志願者中的一分子,得知單位變成核酸點後,二人立即第一時間報名參與。穿上“大白”服裝,錢瑩操作核酸檢測PDA,施佳傑則負責維持秩序,這一站便是五個小時。“那天天下着小雨,我們裡面的衣服濕了又幹,幹了又濕。”錢瑩向記者回憶道:“半個小時後,額頭因為口罩的繃帶勒得有點疼,之後脫下來一看,皮膚壓出了一道深痕”。與她此前想的不同,使用PDA不僅僅是“按住掃碼”這麼簡單,不斷變換的光線亮度會大大影響效率,“當時看到後面有這麼多人在等,心裡非常着急,”她表示:“好在越來越熟練,隊伍移動地也快了起來。”
在自家小區封控的期間裡,夫妻兩人也沒有閑着,當起了“公益團長。”加入社區團購群後,錢瑩發現隻有一位物業師傅負責管理,然而統計、核對、分發等繁瑣的事務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她便自告奮勇接下了“團長”的工作。100多個人的群,有時難免出現各種聲音。有一回,商家通知原本預定的138元套餐沒貨了,需要臨時更換成200元套餐,有居民不理解,錢瑩便耐心地解釋并且安撫大家的情緒。“好在理解和體諒的人占大多數,這也是我堅持的最大動力。”她對記者說道。
黨員帶頭,攜手共渡抗疫難關
“朋友啊,加強保護精神強,共克時艱當志願者……”上海滬劇院副院長洪立勇在疫情期間為經典滬劇《蘆蕩火種》的名段《蘆蕩療養院》重新填詞,創作了抗疫歌曲《明朝萬物新》。“上海經曆着疫情的考驗,作為滬劇工作者,我應該有所表達,”洪立勇表示。自四月初以來,洪立勇的志願者生涯已經一月有餘,在核酸檢測現場,他不僅要提醒居民們排隊時保持好秩序,還要在采樣結束後傳遞整個小區的樣本。近1500份樣本,洪立勇要分好幾次拿,東西雖然不沉,但他都格外小心。“我不是把樣本拿在手裡,而幾乎是抱在懷裡,生怕手滑掉在地上,”他對記者表示:“每每捧着居民們的樣本,我都感覺自己責任重大。”
清晨六點居委會報道、280戶人家逐一上門通知、一上午鮮有歇腳的機會……這是上海滬劇院演奏團黨支部書記姚慧在核酸檢測日的工作日常。姚慧是小區中的第一批志願者,一開始志願者隻有寥寥十餘位,現在則有近200位。“每次居委會有需求,大家都踴躍接龍報名,我們都說‘做志願者比搶菜還難’。”他笑着說道。有時白天忙完了,物資晚上又到了小區,姚慧就帶上一輛小推車,挨家挨戶地把東西送到居民家門口。“發完物資後,全身一定濕透,”他表示:“不過,志願者隻要看到群裡的一句‘謝謝’,便什麼都不需要了。”
“我是支部書記,必須先上,起個領頭作用,”姚慧的以身作則也帶動了支部裡的黨員們,全部八位黨員都紛紛投身進志願服務工作中,大部分非黨員也穿上了“小藍”和“大白”防護服。不僅如此,姚慧也密切關注着同事們的心理變化,不時會在群裡傳一些鼓勵的話語,為大家加油打氣。“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正能量,大家攜起手來,一定可以打赢大上海保衛戰。”他說道。
作者:王筱麗
圖片:上海滬劇院、受訪者供圖
編輯:徐璐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