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陝西人對面食情有獨鐘。在品類衆多的面食當中,餃子穩坐“頭把交椅”:不論多麼豐盛的年夜飯,若少了餃子,就沒有了儀式感;“頭伏餃子二伏面”,入伏這天餐桌上自然少不了餃子做主角;“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為了避免耳朵遭罪,冬至這天餃子絕對不能少... ...形似元寶的餃子有 “元寶藏福”的寓意,因此,逢年過節,老百姓的餐桌上總是少不了餃子來“壓陣”。
我們老家的元寶餃子
最近,西安持續高溫,大家的胃口都不太好,每天都在為“吃什麼”發愁。上周末,孩子說想吃餃子了,我便自己和面擀皮調餡兒包餃子。我家4歲半的自稱“吃貨美食小主播”的孩子,竟然趁着我忙着包餃子沒留意,拿手機在旁邊做起了直播。
等我發現不對勁的時候,拿過手機一看,評論區有人說“可愛的小主播,你上當了,你媽媽騙你的。那是馄饨,不是餃子”,還有人說“那包的明明是馄饨,不是餃子。好孩子是不能說假話的。”
其實,在我們老家,餃子和馄饨都有賣的,但家裡自己做的話,一般隻有餃子,很少有人做馄饨。隻不過,我們稱為“餃子”的食物,卻通常被外地人叫作“馄饨”。還有人說“餃子和馄饨實際上就是同一種食物,隻是不同地方的叫法不同罷了”。但是,在我看來,這兩者的區别還是很大的。
方形和圓形的餃子皮、馄饨皮
首先是皮不同。一是形狀。大部分地方,餃子皮是圓形的,而馄饨皮是方形的。隻不過,在陝南的大部分地方(安康大部分區縣,漢中部分區縣,以及商洛大部分區縣),餃子皮和馄饨皮都是正方形的。這也是很多人判定我包的是馄饨而不是餃子的主要依據。
二是薄厚。餃子皮略厚一點,和一般的手擀面的厚度差不多,但馄饨皮必須要薄得透亮的那種。
三是軟硬。餃子皮稍微軟一點,和面的時候可以加入蔬菜汁,做成不同的顔色;而馄饨皮因為太薄了,軟了容易粘連,所以和面的時候會加入雞蛋,并且盡量和得硬一點,包的時候給邊緣沾水,顔色也隻有白色這一種顔色。
我們傳統的元寶餃子
其次是包法不同。我們老家傳統的餃子隻有一種包法,正方形的餃子皮中間放上餡,從靠近身體的那一邊三分之一處折上去,蓋住餡,再把另一側的三分之一的皮蓋上來,從兩頭往中間折回來,用大拇指捏緊。包好的餃子形似金元寶,如上圖所示。
近些年出現的形狀各異的手工餃子
當然,現在随着當地人外出學習工作,外地人到當地成家做生意,和外界的交流多了,飲食方面自然也發生了很多變化,餃子的包法也多種多樣起來,很多人家也會把餃子皮做成圓形的,包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尤其是那些餃子館或者餐廳裡,他們的餃子大部分都是購買的機器包的,圓形餃子皮反而逐漸成了主流。
我們老家的馄饨
和餃子的不斷變化改進不同,我們當地的馄饨,這麼多年一直都隻有原來的三種包法,一種是中間放上餡,對角捏上再對折,折成類似三角形的樣子(如上圖左側所示);一種包法和傳統的餃子類似,隻是因為餡太少了,中間鼓不起來,倒像是卷起來的樣子(如上圖右側所示);還有一種就是把餡料放在中間,擠在一起,面皮像魚尾巴似的散開,隻是比現在網上賣得挺火的“金魚馄饨”餡少一些罷了。
再次是餡料不同。
在我們老家,餃子餡是五花八門,葷素皆可。隻要食客喜歡,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魚肉,白菜、蘿蔔、豆角、茄子、韭菜、荠菜,豆腐、豆皮、雞蛋... ...都可以用來做餃子餡。比如我們家,老爸最喜歡豬肉大蔥餡的,酸菜豆腐餡是老媽的最愛,妹妹對韭菜雞蛋餡情有獨鐘,我和孩子首選香菇雞肉餡,寶爸最喜歡的非羊肉蘿蔔餡莫屬。最重要的是,不論包的是什麼餡,都要包得圓鼓鼓的,要的就是薄皮大餡。
相比之下,馄饨不但包法單一,餡料也少得可憐。這個“少”,包含了兩層意思:
一是種類少,傳統的馄饨餡有且隻有一種,那就是純豬肉餡的,最好是純瘦肉的,剁成肉泥或者絞成肉泥,加上蔥姜水,攪打上勁即可,基本上不會添加其他配菜。
二是餡量少。餃子皮裡面包滿了餡,一個個鼓鼓囊囊的,包的手法不好的,就會包不住,導緻露餡。而馄饨餡通常就是筷子頭大一點,意思一下即可,吃的就是那個“味”。有的地方把吃馄饨也叫“喝”馄饨,因為肉餡裡吸足了水,又沒有配菜,煮久一點就“化了”,隻剩湯汁,不見餡料,加上煮馄饨的時候,一般都是湯多馄饨少,可不就是跟喝湯似的。
當然,以上說的都是我們老家傳統的做法。随着和外界的交流日益增加,當地的馄饨也增加了不少新花樣,比如:福建千裡香大馄饨,餡料的量已經和餃子無異,真正的是皮薄餡足;沙縣小吃店用豆腐皮餡代替了傳統的豬肉餡,也别有一番味道。另外,香菇肉餡,鮮蝦餡也因“鮮味十足”,吸引了大批的粉絲。
最後就是吃法不同。
馄饨的吃法比較單一,一般都是連湯帶水的,而且是湯多馄饨少。在我們老家,馄饨湯底最常見的就是用高湯,蝦皮,紫菜,香菜,香油等調制而成。近些年,也有人借鑒了四川的紅油抄手和西安的酸湯餃子的調湯方式,加入了辣椒油和醋,但大部分人還是更喜歡傳統的“鮮湯”的。
蘸餃子
很顯然,馄饨這種單一的吃法,是滿足不了大部分食客的胃口的。于是,人們就要在餃子的吃法上多翻騰出一些花樣,蒸、煮、煎、炸,各種烹調手法皆可齊上陣。
最常見的煮餃子,也分為蘸餃和湯湯餃兩種,蘸餃是指煮好的餃子,撈出控水,然後蘸着用醬油或者醋以及辣椒油等調制的料汁吃。
陝西酸湯餃子
湯餃中比較有名的是西安的酸湯水餃。酸湯水餃是陝西傳統美食,看似隻有簡單的兩三種餡兒,功夫全都花在了調湯上,餃子絕不能清湯寡水地下了肚,非要在酸辣湯裡走上一遭,才能顯示出豪爽粗粝的性格。
酸湯裡必不可少的幾樣寶貝:紫菜,蝦皮,香醋,蔥花和香菜,再配上油汪汪的油潑辣子,那就别提味道有多棒啦!
我們老家的湯餃
在我的老家,蘸餃和酸湯餃子都屬于“懶人吃法”。我們傳統的吃法,餃子是必須要配上“潲子”(澆頭)的。這個潲子和做面條時候的潲子大同小異,大部分是用肉丁(肥瘦相間的,也可以不放)、蘿蔔、白菜、豆腐、芹菜、豆芽、香菇、青菜等炒制而成,放醋的稱為“酸口”的,不放醋的稱為“甜口”的。這種吃法在其他地方比較少見,也算是我們老家的一種特色吃法了。
各位網友,您認為餃子和馄饨是同一種食物嗎?在您的家鄉,這兩者各有什麼特色,有哪些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我愛面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