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題目:修改下列成語中的錯别字。
把“捭、稗、俾、裨”這四個字分析清楚,我們便能準确地修改成語中的錯别字了。這四個字是形聲字,雖然聲符的字形一樣,但讀音有較大差異。主要是他們的聲符一般讀bēi,在作地名時讀bì。捭(bǎi),提手旁,和手或者是手上的動作有直接的關系。捭的本義是雙手左右旁擊,後來引申為分開。稗(bài),從禾,主要與農作物有關。稗子,本義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長在沼澤地、溝邊及水稻田中。用來形容微小的、瑣碎的、非正統的。稗子和稻子長得有點像,是稻田裡面的主要雜草。不過,稗子也并非隻是雜草,它的适應性強,生長茂盛,可以作馬、牛等家畜的草料。俾(bǐ),單人旁,與人有關系。俾的本義是門人、門役。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大戶人家的門口總是站着門役,代表主人站在門口為主人接待客人或傳話。俾也可以作動詞,作動詞時的意思:使、把。裨(bì),衣字旁,大多跟衣服、布料有關。裨的本義為接續,補衣物。引申為補益、補助、益處。它還有一個讀音,為了避免混淆,這裡暫不羅列。
[衰]俾晝作夜,應是單人旁的俾。俾的意思是:把。把白天當作夜晚,指晨昏颠倒。形容不分晝夜做某事。經常用在無限制地享樂上。例如:現在有個非常不好的現象,許多人刷手機都是通宵達旦,俾晝作夜的。
[打臉]不如稊稗,應是禾字旁的稗。稊,也是一種植物,像稗子的草,果實有點像小米。稗,就是稗子。它倆都是雜草。比喻條件、素質再好,如果最後不能有所成就,那就還不如素質條件差的。比如:五谷沒有成熟,還不如稊稗呢。
[鼓掌]大有裨益,應是衣字旁的裨。裨:補益、益處。大有裨益,形容益處很大。例如:如果孩子們能多學習一些成語,不僅能提高傳統文學修養,對于提升品格和思想也大有裨益。
[機智] 縱橫捭阖:應是提手旁的捭。縱橫:用遊說來聯合;捭:分開,阖:閉合。意思是指在政治、外交上運用手段進行聯合或分化。說到縱橫捭阖,就會讓人想到戰國時期,這個縱橫家的時代。《戰國策》大量描寫當時的謀臣策士縱橫捭阖的鬥争及其策謀和說辭。《戰國策》雖然是記錄的曆史的一部典籍,但因為增加了一些不符合實際的修飾之詞,不如《左傳》《國語》信實可靠,但從文學角度,它有獨到的特色。它記錄的策士遊說之辭,能準确把握對方心理,循循善誘,以情理服人,都是說服他人的最好範例。而且,說辭中還經常運用比喻和寓言,像我們熟知的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畫蛇添足、南轅北轍、驚弓之鳥等,都出自《戰國策》。
[呲牙]今天分享“驚弓之鳥”的故事。戰國末年,秦國日益強大,趙、楚等六國決定聯合抗擊秦國。當趙國的使者魏加知道楚國的春申君準備讓臨武君擔任主将時,就給春申君講了一個“驚弓之鳥”的故事,成功把他說服。有個神射手更赢,射起箭來百發百中。一天,他和王一起散步,看到天空中飛過幾隻大雁。便對王說:“大王,我隻用弓,不用箭,就可以把大雁射下來。”王哪裡相信。更赢說:“我試給您看。”過了一會兒,一隻大雁從東方飛來,更赢舉起弓,沒有用箭,隻拉了一下弓弦,随着“嗡”的一聲弦響,這隻大雁就從空中掉了下來。王大吃一驚,說:“想不到你會有這樣的本領。”更赢說:“這并不是我有什麼超人的本領,而是這隻大雁受過箭傷。您沒有看見它飛得很慢,叫聲很悲凄嗎?飛得慢,是它的傷口疼痛;叫得悲,是它離開雁群很久了。它驚魂未定,又聽到弓弦響,就拼命想往高處飛,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所以就掉了下來。”接着,魏加話鋒一轉說:“臨武君剛被秦軍打敗過,如同受過傷的鳥一樣,怎麼能再讓他擔任主将呢?”春申君覺得魏加的話有理,就采納了他的建議,沒有讓臨武君當主将。
[酷]我們從兩個角度來看這個故事。
第一,如何面對曾經遭受到的打擊或傷害。驚弓之鳥既是一則寓言故事,也是一個成語。故事裡的鳥,是比喻受過驚吓或打擊的人,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驚慌、害怕。一般作用貶義詞。還有許多類似的故事,比如被蛇咬了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被虎傷了就:“談虎色變”。那這樣的人,是怎樣的呢?是一種意志脆弱的表現?還是有一些負面的心理?如果在面對曾經遭受到的打擊或傷害,選擇意志堅強,采取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的策略,那結果或許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是那隻鳥,在落入更赢手中的時候,看到沒有箭的弓弦,應該是醒悟了吧,想留下什麼話呢?
第二,學習縱橫家以情理服人的溝通方法。來假設一下吧!如果你是國君,在聽到這樣的建議時,會采納嗎?為什麼?如果你是使者,要向一個國君提出反對意見,你會怎麼說呢?如果臨武君也在場,他要表明自己能勝任主将一職,應該怎樣說服春申君呢?如果你的父母總拿你和别的孩子比較,你要以怎樣的說辭讓父母既不生氣,也能接受你的意見,并意識到這樣是不好的呢?
今天分享了包含”捭、稗、俾、裨”這幾個字的成語,大家還可以查詢更多與這幾個字相關的成語,并說說這些成語的反義詞、近義詞。
這是稗子和稻子的圖片,可以對比一下,也希望大家能有機會到鄉村的農田裡面去看看。送給大家一句話: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彎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