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五雜俎》裡講了一個朋友聚會的故事。
有一天,華亭縣丞去拜見當地的一個老鄉紳。縣丞見鄉紳沒來,就在座位上睡着了。
鄉紳匆匆忙忙趕到的時候,看到縣丞睡着了,不忍心打擾,也陪着一起睡。
縣丞醒來時,看到鄉紳來了,但是睡着了,也不忍心打擾,隻好接着睡。
到了日暮黃昏時,鄉紳仍舊在沉睡,縣丞悄悄起身,回去了。鄉紳醒來,發現縣丞不見了,也沒有問,直接回家了。
後人都笑話他們——兩個瞌睡蟲。
但是認真一想,他們之所以可以一直睡,根本原因在于——不打擾對方,照顧對方的生活習慣。彼此謙讓的禮節,發揮到了至高的境界。
現如今,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不說陪客人一起靜坐、聊天,讓客人好好休息,就是正常的夜晚,也不能好好睡覺,加班加點是常事。
平日裡,推杯換盞的時間不少,但多數的人急匆匆地喝酒,胡亂吃飯。還有一些人,吃飯也要趕場子,心思壓根就不在飯局上,而是希望攀龍附鳳,找到一個可以拉自己一把的人。
俗話說:“吃飯見人品。”
如何待客,如何做客,不僅僅是花錢的問題,還體現了一個人的綜合素質。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真正人品好的人,上門做客時,懂得以下幾條規矩。
02
第一,進門前,認真準備。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鎖是用來對付君子的,不是用來防止小人的。”
如果遇到盜賊,鎖是沒有用的。隻有正人君子,才會把鎖看得很重,即便是一把生鏽的鎖,也不會撬開,更不會想知道門裡有什麼東西。
詩人葉紹翁寫道:“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一道小小的柴門,怎麼能夠起到防盜的作用呢?隻有尊重主人的人,才會把它當成是門,還會輕輕敲門。
“小扣柴扉”,體現的不僅僅是藝術,還是一個人的人品。詩人甯願一直站在門口等待,也不會貿然推開門,去看院内的花草。他還非常擔心,自己的鞋子,會不會傷害到院裡的青苔,要是給主人帶來了不好的感覺,自己也會很難受。
一般來說,拜訪别人,要精心準備小禮物,提前了解主人的家庭情況。比方說,家裡有孩子,就可以送一些漫畫書。
敲門要輕一些,或者提前預約時間,不讓敲門的聲音,影響了左右鄰居的休息,不讓主人覺得唐突。
如果屋裡沒有人,那就應該站在門口,自報家門,一直等主人回來。
03
第二,獨坐時,懂得慎獨。
《弟子規》裡寫道:“入虛室,如有人。”
君子慎獨,這是古人告訴我們的道理。
當主人在忙碌的時候,客人應該靜靜地坐着,不要翻箱倒櫃,也不能随意拍照、喧嘩。
沒有主人的監督,你更應該注重自己的儀表。客人之間聊天,要小聲一些,更不要随意指揮主人端茶送水。
一個多手多腳的人,可能會因為喜歡某樣東西,就順手拿起來觀看。如果主人丢了東西,那麼就會引起懷疑、誤會,感情也因此弄丢。
04
第三,交談時,實話實說。
看過一個故事:一個莽撞的漢子去拜訪姑婆。姑婆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
姑婆問:“誰啊?”
漢子站在門外說:“我。”
姑婆又問:“你是誰啊?”
漢子不耐煩地說:“我。”
“我”是誰?姑婆不知道,因為每個人都可以這樣自稱。
正确的做法是,告訴對方,你叫什麼名字。
常言道,無事不登三寶殿。
如果你去别人家,是有事相求,那麼你就不要藏着掖着,而是要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意願。
尤其是借錢的事情,你一開口就應該說明白,為啥借錢,借多少,什麼時候還。另外,要主動寫下借據,不要認為多此一舉。
言語越真實,人品越好。要懂得,帶着虛僞的面具去做客,别人不歡迎;說欺騙的話,會被推出門外;說惡毒的話,令人反感。
05
第四,吃飯時,從不挑剔。
蘇轼被貶時,路過泗州,和好友劉倩叔一起去南山遊玩。
兩個人走累了,回家吃飯。劉倩叔并沒有安排大魚大肉,而是用野菜待客。
看着并不豐盛的餐桌,蘇轼感慨萬千:“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粗茶淡飯,讓蘇轼非常滿意,也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也許,這頓飯,會讓他一輩子都記得,并且心存感恩。
有道是,客随主便。
根據主人的安排,吃好一頓飯,你會覺得,主人是好客的人;如果你挑三揀四,那麼主人就沒有辦法熱情,還會責怪自己沒有準備充分。
對于任何食物,我們都要珍惜,一飯一湯,來之不易。同時,喝酒要适度,别醉得東倒西歪;對于座位,不要太刻闆,要理解家庭的空間和布局,不是所有人都擁有大房子。
06
第五,出門時,無需遠送。
古人說:“過猶待,百步餘。”
送客出門,要目送他到一百步之外。
反過來說,就是客人盡量不要讓主人送很遠,要自己安排車輛回家。如果遇到下雨下雪的日子,應該充分考慮出行的問題,而不是給主人添麻煩。
過分地迎來送往,會耽誤大家的時間,也會顯得過于俗套。
古時候,有一個叫孔穿的人,和朋友聚會之後,簡單地作揖,然後轉身離開,絲毫也沒有憂傷,也沒有依依不舍。他的舉止,得到了朋友們的理解和贊美。
畢竟,來日還可以相聚,不要把送别當成長久的離别。
07
做客,有些事情需要複雜,有些事情需要去繁存簡,要根據感情的親疏,家庭的情況而定。
飯局上的禮儀,不僅僅體現在推杯換盞之間,從進門的第一步開始,到離别的那一刻結束,處處都是。
司馬光說過:“儉,德之共也。”
平時的勤儉節約,和道德素質是相輔相成的。
願你我,好好做客,好好吃飯,好好說話。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