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也可以說是很熟悉。那麼大家一定不知道鋼還分“三六九等”呢。一類鋼
I代表一類鋼 :屬于碳素鋼
FeⅠ類(碳素鋼): Q235、20#、20g、20R、L210、S205、HP265等。
含碳量小于1.35%(0.1%-1.2%),除鐵、碳和限量以内的矽、錳、磷、硫等雜質外,不含其他合金元素的鋼。碳素鋼的性能主要取決于含碳量。
含碳量增加,鋼的強度、硬度升高,塑性、韌性和可焊性降低。與其他鋼類相比,碳素鋼使用最早,成本低,性能範圍寬,用量最大。适用于公稱壓力PN≤32.0MPa,溫度為-30-425℃的水、蒸汽、空氣、氫、氨、氮及石油制品等介質。常用牌号有WC1、WCB、ZG25及優質鋼20、25、30及低合金結構鋼16Mn
二類鋼
Ⅱ代表二類鋼:屬于低合金鋼
FeⅡ類(低合金鋼): 16MnR、12Cr1MoV、20MnMoD、S240、L245、HP295等。
合金元素總量小于5%的合金鋼叫做低合金鋼。低合金鋼是相對于碳鋼而言的,是在碳鋼的基礎上,為了改善鋼的一種或幾種性能,而有意向鋼中加入一種或幾種合金元素.加入的合金量超過碳鋼正常生産方法所具有的一般含量時,稱這種鋼為合金鋼。
當合金總量低于5%時稱為低合金鋼。合金含量在5-10%之間稱為中合金鋼;大于10%的稱為高合金鋼。
三類鋼
Ⅲ代表三類鋼:屬于馬氏體不鏽鋼,鐵素體不鏽鋼,鉻钼鋼
FeⅢ類(馬氏體、鐵素體不鏽鋼): 1Cr5Mo、0Cr13、1Cr17、1Cr9Mo等。
标準的馬氏體不鏽鋼是:403、410、414、416、416(Se)、420、431、440A、440B和440C型,有磁性;這些鋼材的耐腐蝕性來自“鉻”,其範圍是從11.5至18%,鉻含量愈高的鋼材需碳含量愈高,以确保在熱處理期間馬氏體的形成,上述三種440型不鏽鋼很少被考慮做為需要焊接的應用,且440型成份的熔填金屬不易取得。
鐵素體不鏽鋼(400系)含鉻量在15%~30%,具有體心立方晶體結構。這類鋼一般不含鎳,有時還含有少量的Mo、Ti、Nb等元素,這類鋼具有導熱系數大,膨脹系數小、抗氧化性好、抗應力腐蝕優良等特點,多用于制造耐大氣、水蒸氣、水及氧化性酸腐蝕的零部件。
鐵素體不鏽鋼價格不僅相對低且穩定,并且具有許多獨特的特點和優勢,業已證明,在許多原先認為隻能采用奧氏體不鏽鋼(300系)的應用領域,鐵素體不鏽鋼是一種極為優異的替代材料,鐵素體不鏽鋼不含鎳,主要元素為鉻(>10%)和鐵,鉻是是不鏽鋼特别耐腐蝕的元素,其價格相對穩定。
四類鋼
Ⅳ代表四類鋼:奧氏體不鏽鋼,雙相不鏽鋼
FeⅣ類(奧氏體、雙相不鏽鋼)
奧氏體不鏽鋼,是指在常溫下具有奧氏體組織的不鏽鋼。鋼中含Cr約18%、Ni 8%~10%、C約0.1%時,具有穩定的奧氏體組織。
奧氏體鉻鎳不鏽鋼包括著名的18Cr-8Ni鋼和在此基礎上增加Cr、Ni含量并加入Mo、Cu、Si、Nb、Ti等元素發展起來的高Cr-Ni系列鋼。
奧氏體不鏽鋼無磁性而且具有高韌性和塑性,但強度較低,不可能通過相變使之強化,僅能通過冷加工進行強化,如加入S,Ca,Se,Te等元素,則具有良好的易切削性。
雙相不鏽鋼(Duplex Stainless Steel,簡稱DSS),指鐵素體與奧氏體各約占50%,一般較少相的含量最少也需要達到30%的不鏽鋼。在含C較低的情況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有些鋼還含有Mo、Cu、Nb、Ti、N等合金元素。
該類鋼兼有奧氏體和鐵素體不鏽鋼的特點,與鐵素體相比,塑性、韌性更高,無室溫脆性,耐晶間腐蝕性能和焊接性能均顯著提高,同時還保持有鐵素體不鏽鋼的475℃脆性以及導熱系數高,具有超塑性等特點。
與奧氏體不鏽鋼相比,強度高且耐晶間腐蝕和耐氯化物應力腐蝕有明顯提高。雙相不鏽鋼具有優良的耐孔蝕性能,也是一種節鎳不鏽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