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言”部的一個漢字:“訓”,“訓”在現代漢語簡化為“訓”,是現代漢語常用字(收入在1988年國家語委頒布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因此要強化記憶。标題中的問題請見第(4)條。
訓(訓)。讀xù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訓,說教也。從言,川聲。”形聲字。本義是教導;教誨。這裡的“川”聲,也包含字義。因為“川”有貫通,理順之意,用言語讓人或事變得通順、合理,稱為“訓”。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說教者說釋而教之,必順其理。”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教誨)
《左傳·桓公十三年》:“訓諸司以德。”以德義來教導官員。“訓”在楚簡,楚玺中常見,“川”旁多省支中間一豎(作一撇一豎),異體很多,辭例中大都讀“順”,隸、楷的“順”字源自秦文字。楚國“訓”字的各種寫法在秦始皇統一文字的過程中都消亡了。
訓字在本義之外,還有很多用法,常用的有:
(1)告誡;申斥。《玉篇·言部》:“訓,誡也。”清代俞正燮《癸巳存稿》之一:“訓者,上下相戒。”
(2)訓練。《宋史·張浚傳》:“訓新集之兵,當方張之敵。”就是訓練新征集的士兵。
(訓練)
(3)典範;準則。《正字通·言部》:“訓,古言可為法也。”《詩·大雅·烝民》:“古訓是式,威儀是力。”鄭玄箋:“故訓,先王之遺典也。式法也。”遵循古代的典範沒差錯,盡力做到禮節相合。近現代漢語仍然有這樣的用法,《鏡花緣》第七十九回:“但這樣射去,縱箭箭皆中,也不可為訓。”“不足為訓”後發展為漢語成語,意思是指不能當作典範或準則。
(4)解說。比如:訓诂。《爾雅·釋訓》陸德明釋文:“訓者,謂字有意義也。”《字彙·言部》:“訓,釋也。”因此,古籍中解釋一個字叫“訓”,把解說文字,研究古漢語詞義的學科叫“訓诂學”。
(訓诂學圖書《經籍纂诂》)
曹操《<孫子>序》:“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訓說,況文繁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大意就是:但是世人(對《孫子兵法》)沒有作深入透徹的解說,況且該書文字繁多,在社會上流行,失去了原作的主要精神。
(明刻本《孫子兵法》)
(5)通“順”。順從;服從。《廣雅·釋诂一》:“訓,順也。”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屯部》:“訓,假借為順。”《詩·大雅·抑》:“無競維人,四方其順之。”按:《左傳·哀公二十六年》引作“四方其順之。”《詩經》這句的意思是:有了賢人國家強盛,四方諸侯來歸順。
(6)通“馴”。馴服。《國語·楚語上》:“撫征南海,訓及諸夏。”清代洪熙煊《讀書叢錄·國語》:“《周禮·地官序》注‘讀訓為馴’,馴服也。”
此外,訓還是姓氏。《通志·氏族略四》有載。
訓的小篆寫法如圖:
(訓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394,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