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稱“老人節”。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生活并不止于孩子、孫子、菜市場,而是保持着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态,活出了屬于自己的更加時尚絢爛的老年生活!在重陽節之際,江西省婦聯融媒體中心特推出“最美夕陽紅”特别報道,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新時代下老年人的風采!
舞出風采,唱出歡樂
在南昌市紅谷灘區鳳凰城社區,經常能看到一群年齡在五六十歲之間,熱愛舞蹈的阿姨們。組建5年多來,這支“姐妹廣場舞蹈隊”在大大小小的舞台上盡情散發着光和熱。
隊長王麗珍今年57歲,退休後便加入到舞蹈隊,一跳就是五年。在隊員周筠青眼中,王麗珍認真、專注、可愛。“她不僅是我們的隊長,還是我們的授課老師,我們新學的舞蹈動作都是她教的。”
62歲的肖仙霖是今年新加入的隊員,說起加入的理由,肖仙霖說:“退休之後的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何況舞蹈能夠使人變得更有氣質。”
“我跳了7年,最大的感受就是變快樂了。”67歲的馬潤秀說,舞蹈隊裡隊員們好相處,又有共同的興趣和愛好,大家可以一起參加社區、學校裡的文藝活動。
“每年報名參加的有不少人,大夥都沒有基礎,甚至很多人是第一次接觸舞蹈。”王麗珍常常告訴新成員,隻要有興趣,能堅持練習,一起學習,一定能越跳越好。“起初,一個稍難點的動作,我們要反複練習兩三天。但是,大家都勤學苦練,最終,一支30餘人,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的隊伍組建了起來。”王麗珍說:“我們都來自鳳翔苑住宅小區,既是好鄰居,也是好姐妹,能夠在健康身體、娛樂自己的同時,把快樂帶給大家。”
“這是簡譜伴着歌唱的學習方式……”廣源南社區教室裡,老師正在給學員們講解簡譜音階,十多位學員聚精會神地聽着,輕聲地跟着老師哼唱。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廣源南社區為周邊居民開辦了多種興趣班,聲樂班、舞蹈班、書法班……吸引了許多居家老人報名。
朱虹同時參加了聲樂班和舞蹈班,她在退休之前就愛好音樂和舞蹈,在單位時曾參加過舞蹈比賽。參加課程培訓之前,雖然愛好唱歌,但是并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在聲樂班有老師從基礎知識開始講解,也讓零基礎的她重新認識音樂,提高了自己的音樂水平。
一曲《水韻江南》,舞蹈隊的隊員們翩翩起舞,沒有華麗的服飾,隻是簡單的配樂,隊員們卻舞出了風采,舞出了歡樂。尹春嬌是今年5月份才加入舞蹈隊的,之前一直在家幫子女帶孩子,屬于自己的時間很少,趁着孫子上幼兒園的時機,她報名參加了社區的興趣班,認識了舞蹈班的隊員。于她而言,這是一個輕松快樂的時間,既培養了興趣愛好,又鍛煉了身體。社區的年輕人碰到她,都會笑着誇贊她氣質越來越好了。
據了解,這支舞蹈隊平均年齡60歲,對舞蹈的共同愛好使大家走在了一起。舞蹈隊最初隻有4個人,現在隊員已經發展到35個人,大家每晚都會聚在一起,跳舞聊天話家常。除此之外,還會組織一起去唱歌、吃飯、旅行……雖然退出了職場,但依舊擁有新的“組織”,晚年生活同樣豐富多彩。
最美不過夕陽紅,她們在歡聲笑語中載歌載舞,跳舞使她們的心态變得更年輕,人也更精神,每天和姐妹們在一起都很快樂。老有所學,老有所樂,這才是開啟“夕陽紅”生活的正确方式。
人老心不老,自食其力、知足常樂
10月13日10時,南昌市青山湖區城郊的一個制衣廠裡,窗外秋風瑟瑟,屋内卻是一片熱火朝天:收音機裡邊放着黃梅戲,簇擁在一塊的老人聽着戲,不時哼上兩句,手中的剪刀将線頭咔嚓剪下,再唠唠家長裡短。
每天8點到廠,制衣廠裡的女工們就坐在自己的工位上,負責剪線活的很多都是白發蒼蒼的老人,她們是廠裡最特殊的一群女工,年齡在58歲至73歲之間,其中最大的肖奶奶今年已經73歲了。
“最開始,也沒幾個人,都是後面慢慢聚起來的,坐在家裡也悶,來這邊又能賺點錢又能聊聊天,挺好的。”
衣服從樓上裁剪成品出庫後,通過鐵制的管道送到了一樓。拿一捆衣服,放到座位上,給打卡機打卡,整理成一摞,一件件剪線,剪完檢查一遍弄整齊,放到置放點。一遍又一遍,奶奶們不斷地重複着。
一捆衣服30件,一個小時,奶奶們基本上都是裁剪三捆到四捆衣服,這個速度比年輕的女工慢一些,但是奶奶們都很知足,能夠自食其力,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價值,看着一捆捆堆積如山的衣服被剪完堆放整齊,一股滿足感油然而生。
“人老了也要做事,适當做一點,鍛煉鍛煉身體,也可以減輕兒女們的負擔。”
來到制衣廠的老人,基本都是附近村子裡的空巢老人,兒女們都在外務工,制衣廠對她們來說不僅僅是上班的地方,更是大家聚到一起的地方。
聊得最多的,還是兒女們的事,雖然沒有和兒女們住一塊,但是奶奶們還是時時關心着,惦記着他們。
“現在的年輕人都在外邊工作,不在身邊,我們有地方聚一塊也挺好,能互相照顧,聊聊天,聽聽歌,不用兒女們操心。”
來源:江西省婦聯融媒體中心·東方女報社 記者熊飛 黃心儀 見習記者李林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