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
七月,草長馬兒肥,
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也是在七月如火如荼的進行。
在那達慕大會上,你會聽到一個調子,
聲音嘹亮,舒緩悠長。
這是蒙古族的傳統音樂 --- 蒙古族長調民歌。
草原遼闊,策馬奔騰的草原人民
有着豪放大氣的性格,
也創造出意境開闊的長調民歌。
蒙古族長調民歌是蒙古人民在勞動中創造出來的,在2000多年前就已經存在,起源可以追溯到蒙古族形成初期。
在13世紀之後,長調民歌可以在古籍中找到記載。
蒙古族長調民歌發展的契機,是蒙古人民由狩獵業轉為畜牧業。
在蒙古族早期,并不是我們現在看見的在草原上放羊牧馬,而是進行狩獵,用捕到的獵物滿足生活需求。
這個時候的蒙古族民歌還是短調的,和所有原始時期的音樂一樣,在民歌中并沒有抒發多少情感,更注重叙述性和歌舞性。
在蒙古族轉換為遊牧民族之後,民歌也進行了一個由短到長,由簡至繁的過程。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
在很多民間音樂中,尤其是少數民族音樂,
他們的歌曲沒有固定的歌詞,
都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
想到哪就唱到哪。
蒙古族長調民歌就是這樣,
演唱者無論是在節日慶典還是野外放牧時,
都可以高歌一曲。
一般是上下兩句歌詞,大多數的内容都和蒙古族的生活有關,藍天白雲、草原駿馬、山丘湖泊都可以是長調民歌中的内容。
這是草原人用自己的語言訴說着對草原的熱愛和感謝。
蒙古族長調民歌是蒙古族盛大慶典時必備曲目,表演者要身穿華麗的蒙古族服裝進行演唱。
蒙古族長調民歌音域寬廣、音調嘹亮,旋律起伏較大,還要使用大量的假聲,對演唱者的要求很高。
據說,蒙古族長調由32種采用大量裝飾音的旋律構成,可見旋律豐富。
長調民歌的代表曲目有
《走馬》、《遼闊的草原》、
《遼闊富饒的阿拉善》
從這些名字就可以看出,這些民歌與生活緊密相連,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對曆史的敬重和精神世界追求。
蒙古族長調民歌是蒙古人民文化的結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
在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 聲明:除特别說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我們一直緻力于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将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您的關注就是小編最大的動力!(用心創造出更加精彩的内容)
點贊 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讓更多的讀者一起領略非遺發展的整體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