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鳳霞與吳祖光
著名評劇藝術家新鳳霞,主演《花為媒》《劉巧兒》,在藝術史上留下經典形象。她與吳祖光的傳奇婚姻,也為後人稱道。他還是齊白石的親傳弟子,與白石老人情同父女。她出身貧民,自小在天津長大,在天津學藝、成名,留下許多故事。
新鳳霞(1927—1998),生在蘇州,小名小鳳,小時候被賣到天津,養父姓楊,家住南市升平後楊家柴廠,靠賣麻糖、糖粘子、糕點、糖葫蘆、炒紅果、山楂糕,海棠蜜餞等賺些零錢養家。老楊的媳婦是童養媳,生了好幾個孩子,日子過得十分清苦。老楊給小鳳取名楊淑敏。
新鳳霞十來歲還夠不着鍋台,就學着給全家人做飯,烙餅、貼饽饽、蒸饅頭都會做,最拿手的是天津特色的貼饽饽熬小魚,鍋底下熬小魚,周圍貼一圈饽饽,一鍋都出來了。她還會做針線活,給妹妹弟弟們做小衣服,養母教她紮花、納底、上鞋。一家人拆大改小、洗衣服都是她一個人的事。
新鳳霞
老楊的二哥是京劇拉大弦的琴師,也會拉二胡、彈三弦,娶了同慶後有名姑娘,夫妻倆開班子,買來個姑娘叫楊金香,收為義女,會唱京劇刀馬花旦。新鳳霞七八歲時,常跟着楊金香去天津大舞台,在後台,一邊學戲,一邊給姐姐送水飲場,有時能演上個小孩子什麼的角色。
那時候天津人都愛玩愛唱,連做小買賣的吆喝聲都有腔有調。新鳳霞有個鄰居,叫“傻二哥”,靠賣藥糖謀生,他上街賣藥糖要穿上白布中衣,黑色布褲,挽着袖口,斜背一個大玻璃瓶,瓶口上有個銅蓋兒,可以掀開一半,圍着瓶子裝了些靠電池發亮的小燈泡。瓶子裡裝滿藥糖,旁邊挂一把電鍍長把鉗子,為了夾糖用。
傻二哥來到一個人多的地方,伸伸腿,晃晃胳膊,咳嗽兩聲試試嗓子,兩隻腳一前一後,前腿弓,後腿蹬,一手叉腰,一手捂耳朵,放聲吆喝,招來很多人圍觀。藥糖是五顔六色的,綠色的是薄荷味,金黃色的是橘子味,紅色的是山楂味。新鳳霞愛看傻二哥,不為吃藥糖,就愛聽他唱。
新鳳霞
新鳳霞第一次拜師,是在南市升平戲院後台。養父老楊的盟兄弟、在前台領座位的王大爺,給她找了位老師,叫王先舫。新鳳霞穿了件幹淨褂子,頭上梳一條小辮子,跟王大爺去後台。拜師要帶見面禮,家裡哪有錢?老楊給閨女挑了最好的糖葫蘆,擺在托盤上帶了去。
王先舫夫婦二人住在後台一間小房子裡,當時新鳳霞手上生疥瘡,上了膏藥,黑乎乎的,王先舫覺得這病要是長在臉上就不能唱戲了,又怕疥瘡傳染,所以先不能收。等疥瘡好了,老楊在家裡請了一次客,就是做一頓面條,來了十多個人,都是王先舫領來的師大爺、師叔、師姑,這才磕頭拜師。
拜師學戲,徒弟每月要交給師父十塊錢,過年過節要送禮。師父住在後台,新鳳霞天天去師父家學戲,幹一早晨活,掃地收拾屋子晾被子,可師父十天半月也不好好教她一句。要等到師父高興的時候,或是給他送點東西,他才肯教幾句。
新鳳霞
在後台新鳳霞特别尊重别人,跟誰都客客氣氣,後台人都說這孩子有眼力勁兒!慢慢地有人告訴她:王先舫原來是唐山礦上的職工,本是票友,拜了蓋五珠,不是從小坐科,因此會的戲不多。新鳳霞也确實發現師父會的戲都太陳舊了,于是瞞着師父在後台跟老演員學唱。
後來有一位師大爺,把新鳳霞介紹給陪白玉霜唱彩旦的鄧硯臣,她又跟鄧老師學戲。新鳳霞有個好辦法——看戲偷戲,不管評劇、京劇、梆子、文明戲、相聲、雜耍,什麼都看,什麼戲都偷。
15歲時,新鳳霞正式登台,會唱《烏龍院》《女俠紅蝴蝶》《可憐的秋香》《雙婚配》《三笑點秋香》等劇目。在勸業場六樓天樂戲院演出時,戲班後台有大鍋飯,後台演員每人都在這裡吃一頓飯,也叫保命飯。平時有棒子渣粥,棒子面窩頭,管飽,過年過節有白米白面吃。新鳳霞帶了一個小飯盒,把她的一份白米飯裝進飯盒,帶回家給養父吃。老楊也不願自己吃,兌上水,做成稀粥,一家都能吃得上。
新鳳霞
新鳳霞出道不久便紅了,又去上海演出,但還要回天津。她性格開朗,從小喜歡聽相聲,與相聲藝人的關系也都很好,馬三立、常寶堃、侯寶林等人都給她幫過場。這些相聲藝人能演能唱,缺哪個角色,開演前說說戲,馬上就能上場。
新鳳霞演《女起解》,演崇公道的演員病了,可戲報已經貼出去了,新鳳霞找到在燕樂演出的侯寶林,請他演崇公道,侯寶林二話不說趕來補台;有一次新鳳霞演《孔雀東南飛》,找到馬三立,請他演惡婆婆焦母,笑得台下觀衆肚子疼;新鳳霞演《拾玉镯》時,請小蘑菇常寶堃演劉媒婆,台下掌聲如潮。
1949年,新鳳霞到北京演出,聲譽鵲起,留在北京組織鳳鳴劇社,後來負責組建北京首都實驗評劇團,任主演兼團長,與劇作家吳祖光結婚,演出了《花為媒》《劉巧兒》《祥林嫂》《金沙江畔》等新戲。她還是國畫大師齊白石的親傳弟子,她的國畫作品樸實無華、清新淡雅,1994年總政文化部專門為她在軍博舉辦了個人畫展。(文:何玉新)
新鳳霞與齊白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