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們有沒有過這種感覺:撫養孩子就像是新建了一個小号,你要為他做很多很多任務才能等到他平安升級,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還會因為别人家的小号比你家升級更快而憂慮不已。
在這個過程當中,寶媽們最操心的就是寶寶的“升級”問題,有很多家長都因為自己家寶寶說話時間晚而心生忐忑,總懷疑孩子是不是在這方面發育遲緩。而家裡的老人卻一副不慌不忙的樣子,表示孩子開口晚是聰明的象征。這話真的有科學道理嗎?
孩子說話的早晚跟什麼因素有關?
1.遺傳
寶媽光知道孩子的容貌和個頭主要由遺傳控制,卻想不到說話的早晚也是由遺傳控制的。如果寶寶父母雙方當中有一方當年學說話的時間比較晚,那麼寶寶出現晚說話的概率就比較大。如果你家是這種情況,就不要太過擔心,耐心等等。
2.環境刺激
寶寶學會說話還跟周圍的環境刺激有關系。說話需要個體的生理條件達成,也需要外界有足夠的刺激,如果寶寶所處的環境語言刺激比較少,那麼寶寶學會說話的時間肯定會被推遲。簡單來說,被老人撫養長大的孩子,日常生活就比較缺乏語言刺激,這樣的孩子學習說話的時間就會晚一些。
3.個體差異
個體之間也是會出現差異,好比女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就要比男孩子要早。
所以“貴人語遲”是沒有什麼科學依據的,那麼家長們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出現智力發育遲緩?
如果家長有這種懷疑,可以在家進行一系列比較簡單的測試,好比說檢測孩子的聽力是否有異常,是否能聽到家長的簡單指令拿東西、舌系帶是否過短等。如果這三項沒有問題,那麼孩子說話晚一般都跟智力無關。如果家長依舊放心不下,可以帶孩子去醫院進行缜密的檢查,找出原因。
此時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增加環境當中的刺激,也就是說多陪孩子說話,多給孩子引導。家長在跟孩子說話時,語速一定要緩慢,在關鍵詞上面可以加上重音方便孩子理解,發音也要很清晰。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在雙語言環境當中的孩子,說話的時間普遍要晚于生活在單語言環境當中的孩子,這是因為大腦要負責存儲2種不同的語言形态,這點無須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