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竿時機,是釣技中非常難掌握的一環,也是釣魚成敗的一環。提竿的最佳時機,是魚兒攝食入口将要遊走的一刹那。若錯過這一時機則會失于“早”或失于“晚”。
有位師傅曾經對我說過,當浮标出現有效吃口信号後,娴熟地操作一套的連貫動作,在競技或野釣當中才能夠獲得很好的收獲,經驗是:首先要了解各種魚的習性與吃鈎方式和對提竿時機有影響的諸多因素,經過長期的垂釣實踐,無數次從“提空失誤”中去摸索、體驗,從而逐步地掌握其技巧。總結以下幾點共享:
1、見魚有吃鈎迹象時,身體前傾同時手握竿向前推。比如常見的幾種漂相:送漂,漂向上升,這是魚吞鈎後擡頭、上浮産生的現象。悶漂,漂向下沉。這是魚吞鈎後溜底遊去所緻。漂移位(或變向),漂不送不悶,隻是平行地移動。這是魚吞鈎後原地調轉方向,或緩慢地向前、向後滑行。漂又送又悶,連續點動、上下抽動或左右顫動。這是魚吞鈎後裹食釣餌牽動魚線所緻。
2、一旦吃鈎,用手腕的力迅速提竿,應做到輕、快、手腕抖動有力、動作幅度一定要小。如果來不及做準備動作,就身體前傾的同時提竿。刺魚動作過輕,則無法鈎住魚嘴,容易跑魚;動作過重,則夠破魚嘴唇造成跑魚,或者增加魚的疼痛感,魚掙紮力度過大,造成脫鈎、破唇。因此刺魚要迅猛,點到而止。
3、中魚時,順勢繼續提杆,将魚帶出窩。以免攪窩,驚吓窩内的魚。要輕輕地在魚還沒有感覺痛(就像護士打針那樣輕巧),刺魚動作輕,魚還沒有掙紮就被帶出魚窩,操作也輕松。帶魚時不能過激,并感覺下魚的分量(俗話叫稱魚)。
4、一旦魚感覺不妙發力的時候,此時也不要手軟,及時一手托住竿的底部盡量往下壓,一手扶住竿的上部往上舉(兩手的距離大概50~60公分左右,具體操作是要依據魚的大小、竿長及身高自行調整),立刻把竿擡起與水面呈直角。這一步也是考驗竿的關鍵,也是提竿起魚的關鍵。如感覺竿、線受不起,就隻有丢失手繩了。
5、中魚提竿後,如果魚大要及時向後退步,一旦魚發力好有回旋的餘地。同時也可以借力用力的方式與魚進行周旋:比如八字遛魚、來回倒竿溜魚、抖動手竿溜魚,通過繃緊杆稍及線組、嗆水等方法消耗魚的體力,待魚乏力後用抄網抄魚,避免斷線斷竿的現象發生。如果魚翻肚了,可準備拿抄網抄魚。
6、最後,竿子基本直立,這個時候,個人認為操作不當,是最易斷竿了,若魚竿已直立,此時的魚竿承載力基本全在第一節,其二節作用都不大,這個時候的力度不要向上頂,因為此時的竿子成大概“問号”形狀,要保持有向後的拉力,不能因魚不出水面,而消除向後的力量,直接将魚竿向上頂,你非要把魚竿的一節或二節頂成直角彎,哪節稍遜,必斷,道理好像你拿着魚竿直接向牆上怼,是一樣的!
需注意的是:如果魚沒有溜翻之前,千萬不要用大力氣把魚提出水面。魚一旦出水面,必定會驚慌亂竄,一旦把握不住,造成斷竿、斷線跑魚。此外,抄魚不能去兜尾巴,要抄魚頭。這是很多新手都容易犯的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