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路:
(一)主題的來源
主題來自于“小兔乖乖”這一小班主題活動。
(二)活動的确定
來源于孩子的興趣 在開展“小兔乖乖”這一主題活動過程中,有一部分孩子将長毛絨玩具小兔帶到幼兒園來玩,漸漸地帶長毛絨玩具的孩子多了起來,而且不僅僅是小兔,有小雞、小鴨等等。老師發現,孩子們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這些他們熟悉的小動物,起先孩子們對動物顯著的外形特征、叫聲等感興趣,而近階段,他們話題轉到動物的動作特征上,所以,我們把這節課的重點落在動作上。
來源于班級的基礎 我班絕大部分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平時家長忽略對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孩子對事物的表達不是很清楚,語句也不完整,所以,想借助這一活動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來源于習慣的培養 小班上學期,通過一系列遊戲化的學習活動,孩子願意聽、願意說,但部分孩子不能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說話。而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說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具備的經驗,所以,想借助這一活動提高孩子的傾聽能力。 鑒于以上幾方面,設計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标:
1、在遊戲中學着用短句表達動物的動作特征,能學習傾聽老師和同伴的講話。
2、喜歡與同伴一起玩,愉快地在遊戲中互動。
活動準備:
草地背景圖,小傘和動物等插入教具。
活動過程:
(一)誰來了?
聽聽、看看、說說、做做,師生共同根據不同動物的動作特征進行歸類。
1、(出示背景圖)今天小動物們都到草地上來玩了,你們看誰來了?(小兔)小兔是怎麼來的?(出示兔子)用兒歌總結:來來來,來來來,小兔小兔跳過來。還有什麼朋友也是跳過來的?同樣用兒歌總結。跳過來的朋友我們叫他跳跳的朋友。
2、聽小動物的叫聲,猜猜誰來了?(小鴨)小鴨是怎麼來的?兒歌總結,老師說前半句引導孩子說後半句。(.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來來來,來來來,小鴨小鴨怎麼來?走來的朋友我們叫他們走走的朋友,你們還知道有哪些走走的朋友?每個小動物都用兒歌總結走路的特征,師幼共同完成兒歌。
3、用猜謎語的方式來猜猜什麼動物來了?(小蜜蜂)小蜜蜂是怎麼來的?引導幼兒自己用兒歌總結,來來來,來來來,什麼動物怎麼來?來來來,來來來,小蜜蜂小蜜蜂飛過來。飛過來的動物我們叫他們飛飛的動物,還有什麼動物是飛來的呢?
4、老師用兒歌完整總結 來來來,來來來,跳跳的朋友跳過來。 來來來,來來來,走走的朋友走過來。 來來來,來來來,飛飛的朋友飛過來。
(二)躲雨 在老師的引導下,幼兒根據小動物不同的走路特征幫助他們躲在不同的傘下。
1、小動物在草地上玩得真高興,突然轟隆隆天要下雨了朋友們要淋濕了,怎麼辦呢?
2、幼兒幫助小動物躲雨。
(三)情景遊戲:傘兒傘兒撐起來。
1、教師介紹遊戲規則。
1)傘兒傘兒撐起來,跳跳的朋友跳進來。傘兒請什麼朋友進來?
2)撐傘的小朋友說的話不能重複。
2、做遊戲:
1)老師和兩個小朋友分别撐三把傘,進行遊戲。
2)三個小朋友自己撐傘,進行遊戲。
(四)延伸
其實除了剛才小朋友說到的這些朋友,還有很多的朋友。如:爬爬的、跑跑的等,請小朋友回去後大家再來做遊戲。
活動反思:
1、目前在新理念下,教師的困惑是,老師怎麼教,孩子怎麼學?,這個活動将舊的教材賦予了新的内容,體現了教師的一種思考。
2、教學目标定位一緻,都是針對孩子,而且确切,符合年齡特點和班級實際發展水平。
3、創設了與教學目标相适應的教學環境,提供了有一定層次的、可供幼兒實踐操作的材料。
4、教學過程中,有機整合了各種教育因素,教學的方法、手段、形式比較恰當、多樣,符合教學内容的需要,較有效地實現了教學目标。
5、教學過程體現了師幼互動,幼兒情緒愉快,主動參與,且習慣較良好。
6、教師的随即性有所欠缺,當孩子在某處說不出時,可繼續啟發孩子用自己的經驗來說。
7、教具的使用可直接用長毛絨的玩具。
8、三把傘出現時,可先滿足孩子遊戲的願望,讓他們随便走,哪怕跳錯,在老師的啟發下,讓孩子自己檢驗,糾正,然後逐漸增強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