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八景”始于金代,曆經各朝沿革,時有變化。現八景指:玉泉趵突、太液秋風、金台夕照、居庸疊翠、瓊島春陰、盧溝曉月、薊門煙樹和西山晴雪, 由乾隆皇帝欽定并題詩立碑。
玉泉趵突
2019年11月21日,天氣陰冷,不覺季節已變換。按原計劃出行,到玉泉山附近尋覓“玉泉趵突”。早已心知肚明,玉泉山是除中南海外北京的又一大“禁地”,高牆大院,戒備森嚴。“玉泉趵突”就深藏在高牆禁内,外面隻能遠眺玉峰塔,尋找點兒感覺!
兩山公園是近觀玉泉山的最佳之地,玉峰塔十分醒目。據資料介紹,“玉泉趵突”碑,矗立在玉峰塔山麓南一座古建前面,其下的石砌崖牆也立有兩幢碑,一為“天下第一泉”禦碑,另一幢刻“禦題玉泉山天下第一泉”碑記。(網圖)
玉泉山泉水清澈,清泉密布,晶瑩如玉,山以泉名。當初泉水自山間石隙噴湧,水卷銀花,宛如玉虹,因而有了“玉泉垂虹”之說。後來乾隆皇帝多次觀察,雖泉水從石縫中流出,雪湧濤翻,但并沒有形成瀑布,不能叫“玉泉垂虹”,而泉水“噴霧如珠”,認為濟南趵突泉也不過如此,故更名“玉泉趵突”。
玉泉山曆來是皇家禦園所在,直到今天,也不是一般民衆能所及。進不去的玉泉山,但故事曆史猶在!高牆禁地翼無生,垂虹趵突秘行宮;欲尋風趣随牆走,隔遠情寄塔玉峰!
太液秋風
2019年10月29日,再次來到北海公園團城時,已是深秋,抓緊時間速看“太液秋風”。天空朦胧,畫面有種别樣的感覺,而初春那次來時,則畫面十分清晰。
中南海是祖國的心髒,恐多數普通人終其一生都難以進入。但在北海公園團城,可以遠眺這個神秘的地方。“太液秋風”碑,就立在中海建築水雲榭内!
遠眺隻能看到亭,看不見碑,網上也沒能搜到一張碑的照片。有記述說,天氣晴明,日月晃漾而波瀾漣漪清澈可愛,故曰“太液晴波”。後因乾隆皇帝詩中有“秋到宸居爽籁生,玉湖澄碧畫橋橫”之句,更名“太液秋風”。城台遠眺水雲朦,太液秋風托遠情;别處絕無此景色,放眼神秘一小亭。
金台夕照
2019年10月25日,專程到朝陽區财富中心南廣場,觀“金台夕照”。碑正面“金台夕照”四字依稀可見,碑陰禦制詩已模糊不清。曆經滄桑變換,碑體棱角多有損壞。
金台即黃金台,原指公元前三世紀戰國時期,燕昭王為招賢納士所建之土台。目前有關金台夕照遺址的記載,至少有七八處之多,尚無最後定論。在2002年财富中心大廈施工時,發現此碑并立于此。
昔時黃金台很是顯目,太陽西下時,夕陽照耀在金台之上,绮麗多彩。而今水流雲渡,“金台夕照”隻是高樓之下微不足道、而又可視而不見的一座殘碑,但關注它的人們,仍會留有無限的遐想與詩情畫意!一片高樓聳雲霄,一縷斜陽依夕照;金台不知何處在,古碑默然作符号!
居庸疊翠
2019年08月19日,眼看已到初秋,一腔熱情周末直奔居庸關,抓緊去看“居庸疊翠”。居庸關是萬裡長城最精華的一處,山巒重疊,樹木蔥郁,山花爛漫,以險著稱。
居庸關作為政治地位和軍事要塞,号稱“天下第一雄關”。乾隆禦筆“居庸疊翠”碑,原立于居庸關東南的大道旁,後來丢失,現碑為溥傑所題。
當看到這塊碑時,大失所望。緊貼在施工現場旁,感覺像塊被遺棄的石頭,但居庸關長城頗為壯觀。居庸疊翠擁雄關,行到碑前卻無言;巨龍騰舞疊翠浪,原來景緻在峰巅!
瓊島春陰
2019年03月21 日,被白塔映桃紅的春景吸引,去往北海公園觀“瓊島春陰”。早在遼代,這裡便是“瑤嶼行宮”,金滅遼後,擴建為“大甯離宮”,島上建“廣寒殿”等,後來清世祖應西藏喇嘛之請,在廣寒殿的廢址上修建了白塔。
“瓊島春陰”碑立在白塔山東麓,瓊島華美,尤以春景為盛。廣寒仙境,雲蒸霞蔚,瑞氣氤氲,松柏蒼翠,花木含苞,山石俏麗。
“瓊島春陰”是古人對于大地春回,萬物複蘇的生動紀實!太液池水環瓊島,峰巒隐映瑞氣氤;白塔高卧廣寒殿,幾枝桃柳入早春。
盧溝曉月
2018年06月30日,天氣十分炎熱,本來在宛平湖和綠堤公園活動,遠遠地就看到了飽經滄桑的盧溝橋,于是就順着湖邊走到了橋上。盧溝橋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每個柱頂都刻有一隻或數隻獅子,惟妙惟肖。
“盧溝曉月”碑立于橋東,據說乾隆皇帝秋日路過此地,借良辰美景寫下了“半鈎留照三秋淡,一棟分波平鏡明”的詩句,并題“盧溝曉月”碑,立于橋頭。
曆來俗有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之說,最新資料為石獅501個。據說獅子是從西域傳來的,被佛教推崇為靈獸。文殊菩薩就以獅子為坐騎,成為法力無邊的象征!
獅子和黎明初現的曉月,構成了“盧溝曉月”。天尚不明,悠然上橋,憑欄遠眺,西山疊翠,河水粼波,曉月似霜,月色妩媚,多麼美妙之意境。古橋絕倫曉月吟,石獅惟妙亦成神;人間多少期許事,付諸狻猊佑身魂。
薊門煙樹
2018年04月22日,去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記得那天剛下過雨,地面濕潤潤的,空氣清新,一切充滿活力。沿城垣遺址爬上高低起伏的土丘,蜿蜒前行,突然看到了“薊門煙樹”碑,當時還真有些小小的激動。
早知有這個景點,沒想到就在腳下。當年乾隆皇帝到此一遊,登高遠望,綠樹成蔭,猶如一片林海煙雲,随即手書“薊門煙樹”。現公園以禦碑為中心,興建了亭台和城牆,似乎想重現“芳樹重重擁薊門,蒼茫煙翠滿郊原”之色。
經相關專家考證并共識,薊門應在今廣安門一帶。乾隆皇帝禦筆“薊門煙樹”及欽定的“薊門”,在今天看來有誤。但這一切已顯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曆史上曾經有過這麼風光燦爛的一刻!!薊門煙樹遠悠悠,禦筆一揮認荒丘;管它薊門對與錯,樹色煙光正好遊。
西山晴雪
2018年02月13日,期盼一冬,終于下了場有模樣的雪。一場雪的驚豔,帶來了衆城的狂歡!雪後第二天一早出門,去香山公園尋覓西山晴雪!
來到公園,落差很大,雪并不比城裡下得多,星星點點,薄幕輕紗。那種銀裝素裹,大雪壓青松的景觀,早已一去不複返了!
終于見到了“西山晴雪”碑,它立于香山公園半山腰。碑被封困在角鋼圍起的玻璃框架内,看不清本來面目。除了路旁的标識外,遊人似乎也不關心它的存在。而此時的白雪,也隻在碑頂及地面殘留了那麼一點兒。
“西山晴雪”泛指西山一帶的雪景。早在金代時,就有西山積雪之說,元時改為西山晴雪,明時稱西山霁雪,乾隆皇帝又改回西山晴雪。多麼希望能再來一場鋪天蓋地的大雪,重現西山晴雪之大美!!應景西山少雪晴,孤碑困立半山中;路經君子不回頭,遊人隻識楓葉紅!
“燕京八景”代表了當年京師園林的精華所在,時過境遷,風華變換,如今走過路過“燕京八景”,也隻剩下心中僅存的那點兒幻影,看到的大都隻是冷冷清清的一座孤碑,仿佛仍在訴說着那段曾經的曆史…
(2019.11文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