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這兩句話是說明孔子作人做事的态度。他釣魚就是釣魚,不用機械性的方法,不用大網去網(綱即是網)。以現代的生産觀念來說,這種态度又是落伍的了!如果說光是用釣竿去釣魚,連企業公司都不要設立。這簡直與經濟政策完全相違背。但這個話不是讨論生産問題,是個人作人的原則。就是說他釣魚也好,做什麼也好,不喜歡用機心來整人。
“弋不射宿”,打獵的時候,拉弓射箭,不射宿鳥,就是對還巢的鳥,栖息在那裡的鳥,他是不射的。這一點也代表中國過去文化的一種精神,現在說起這些中國文化,從另一方面看,都是落伍的思想了。但以最新的觀念來說,又不落伍了。現代的生物學家,盡量提倡愛,愛動物,全世界都組織保護動物會,保護野生動物會,提倡禁獵。
我們過去認為,愛護動物是應有的道德,如相傳的“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中國人都曉得,過去小孩讀書,老師都教的,成為生活教育。春天,鳥剛孵出小鳥的時期,不要去打,否則母鳥被打死了,小鳥将在巢中餓死,非常悲慘。這種教育,看起來好像是一件小事,但是擴而充之,就是仁愛心。
——整理自《論語别裁》
春天“生而勿殺”,醫學同政治有關系,不要殺生。“予而勿奪,賞而勿罰。”對于生物世界,隻能夠施出去,不要罰,不要殺生。你們都曉得“秋後算帳”,對不對啊?為什麼呢?中國以前的法令,就是犯了重罪的,除非很嚴重的,很少當場處理的。判決以後,一定等到秋天處決,就是根據氣候時令,因為春天不準殺生,所以“秋後算賬”是這樣來的。秋天到,該殺頭的才會殺頭了。以前幾千年帝王政策,說春天是不殺的。
所以古人有兩話話:“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春天的鳥不準打,因為小鳥正在窩裡等着母親回來喂呢!中國文化“天人合一”這個道理,同氣候是有連帶關系的。
——整理自《小言黃帝内經與生命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