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号周刊##你被哪一句詩驚豔過#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市)人。北宋時期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和改革家。對這個在曆史上具有巨大争議的人物,我見識拙笨,不能對其變法成敗得失評頭論足,今天隻說他創作其本人留世名篇《泊船瓜洲》的一點見識。
“男兒少壯不努力,挾此窮老将安歸?”年少之時的王安石便用此詩句表露心迹,可見成人後将是一個非同凡響的人物。
王安石波瀾壯闊的一生,如果比作是華夏中世紀的一部戲劇,他的性格決定了這部戲的悲與喜。
王安石的性格果敢、堅毅,不輕易屈服改變,也成就了他的“執拗"。面對改革變法中的困難他從不輕言放棄。然而變法是一部連續劇,堅持原則,沒有絲毫變通,再信任的君臣關系,也會生出嫌隙。
從熙甯六年(1074年)宋神宗處置司馬光上書,鄭俠獻《流民圖》的事情看,王安石已經感覺到宋神宗對他已經不再信任有加。聖明天子都下罪己诏向天下百姓認錯了,他如果選擇繼續留在朝堂上,那是不識擡舉,自取其辱了。
七年前,王安石躊躇滿志,離開江甯北上,準備大刀闊斧,君臣同心,為大宋改革積弊,光複興盛。可如今要黯然而别,重回江甯,數年彈指一揮間,人生又将回到原點。“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王安石此時的心境該是多麼的無奈與糟糕啊。
終于可以暫時放下了,雖然内心多有不甘,七年來為應付朝政紛争而身心疲憊的王安石要回鄉了。時年五十四歲的王安石,一人乘舟,舟行瓜洲地界,此時放眼望去,白天長江兩岸春意盎然,水清景明,夜晚一輪皓月當空,此時此景,激發了王安石的詩興,揮筆寫下千古名詩篇《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隻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此詩一改王安石以往多表達政治意願内容的呆闆。此詩格調清新,意境幽遠,尤其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更是千古絕唱。
言為心聲,王安石真的是像當代課本中寫的那樣,是王安石二次拜相北上所作,意為突出他的思鄉之情嗎?
我個人覺得,教科書上把此詩創作時間定為熙甯八年(1075年)的2月,有些牽強。隻是為突出王安石二次拜相再次北上施展抱負的高尚情操罷了。再說農曆二月的長江兩岸會一碧千裡嗎?
再說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剛剛罷相回家不到一年,又複出去完成自己還未完成的變法之事,有多少事情要準備,那顆激動的心還會因為剛離開家鄉,望見明月又思念着何時再回家鄉嗎?是不是我們太低估了王安石的優秀呢?
這首詩我妄自猜測:更合理的應該是創作于熙甯七年5月,是他罷相回家鄉時所作。隻有暫時失意,落魄回家舔血療傷的人,才會有此心境,才會“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才會在最孤寂的時候發出“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慷慨之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