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這兩天分别介紹了早期水浒故事中的阮小五和阮小七,與他們一樣,阮小二也是早期水浒故事中的常客,不過他的名字和綽号與《水浒傳》中很不一樣。
在《大宋宣和遺事》中,阮小二的名字其實叫作阮進。他與晁蓋、燕青、秦明等八人一同劫取了生辰綱,官府通緝的文字下發到郓城押司宋江手中。宋江提前通知了晁蓋等人,然後再派官差董平前去抓人。結果不僅人沒抓到,連董平後來都因此受到責罰而不得不跑去落草。
該書中這八位好漢中,有個阮小五。而宋江在九天玄女廟看到的天書中,又有個阮小七,故此這個阮進便是阮小二。他的排名為第十一。
阮小二這一名字的出現,最早是在龔聖與的《宋江三十六人贊》當中。他的排名則是第十二位。書中還有一段他的贊辭:“灌口少年,短命何益?曷不監之,清源廟食”。
有以上介紹可見,阮小二的早期水浒故事中原本是有個大号的,叫作阮進,為何到了《水浒傳》中就不見這個名字呢,原因大概是書中的三阮兄弟出身漁民,弟弟叫作小五、小七,哥哥來了個阮進,顯得不倫不類。
說完了阮小二的名字,再來說說他的綽号。在《大宋宣和遺事》及《宋江三十六人贊》中,他的綽号卻都為短命二郎,就連雜劇《豹子和尚自還俗》中也稱為莽二郎。這個二郎究竟是什麼呢?其實,這裡面大有講究。
清人雲山閑人所著《閑讀偶記》解答了這個問題。阮小二贊辭中“灌口少年,短命何益?曷不監之,清源廟食”其實典出《華陽春秋•伏龍傳》,二郎原是戰國時期的著名水利專家李冰的次子,生性爛賭,後來李冰讓他與自己一塊去治理岷江。一次,江水泛濫,出現一處缺口,李冰便讓二郎用身體去堵,結果被洪水卷入旋渦而死。
李冰目睹此景,脫口而出:“二郎宜其短命”,意思是盡管這孩子以前不争氣,但現在卻因治水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周圍的人則感歎道:“短命乎?永生乎?”便在清源山上立廟紀念二郎。這座清源山也因此被稱作二郎山。
看過《水浒》的人也一定知道,書中阮小二的綽号并不是短命二郎,而是立地太歲。這個綽号在早期水浒故事是原本屬于阮小五的。為何這兩個綽号會互換呢?
清人曾慶笃在《水浒撷萃》中有個觀點。他認為“明人好刻古書而古書亡”,意思是說很有可能是在刻書的過程中弄錯了,《水浒》原著中應該不是如此。這個說法較為有趣,卻也不無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