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孫悟空,原型到底是誰呢?在近代文學史上,關于孫悟空的來源,有胡适、魯迅兩種說法——胡适認為孫悟空的形象來源于印度《羅摩衍那》的神猴哈奴曼,而魯迅則認為來源于本土神話形象無支祁。
在下文作者趙爽看來,《西遊記》不僅是曆史上真實的取經故事的總結,更是提升和重塑——吳承恩把“好色”的行為“轉移”給了豬八戒、從“無支祁”那裡“移植”來了猴子的身份和無邊法力,所以重塑出來一個有始有終、有情有義、疾惡如仇“孫行者”,由此定型為有猴的特點、也有人的缺陷,然而卻人見人愛的孫悟空。
下文摘編自《西遊妖物志》,原标題“大聖,你到底是誰?”,經出品方授權推送。
大聖,你到底是誰?
猴子這類動物,總是有點與衆不同,創作于五百多年前的小說《西遊記》,已經把它們,特别是把孫悟空,和其他的物種區别開來。先來看一個概念——“五蟲”。
“五蟲”與“靈長”
話說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的那隻天産石猴,自打發現了水簾洞,當上了“美猴王”,一直和衆猴過得很快樂,這一過就過了三五百年。突然有一天,美猴王想到了一個特别可怕的問題——自己會在将來的某一時刻死去,于是就開始哭,衆猴得知原委以後,也跟着哭。這時,手下一隻通臂猿猴提出來一個說法:
“如今五蟲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乃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回,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
這是“五蟲”的概念第一次在書中提出。如果看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西遊記》,下面會有注釋:一般認為,人為“倮(裸)蟲”,獸為“毛蟲”,禽為“羽蟲”,魚為“鱗蟲”,蟲子之類的是“介蟲”,是為“五蟲”。從通臂猿猴的話來看,包括美猴王在内的猿猴,也是包含在“五蟲”之内的,無法像神、仙、佛一樣不生不滅、躲過輪回。
這隻通臂猿猴,顯然是猿猴中的智者,不過從後文來看,他所掌握的“五蟲”知識,隻是個“大概其”,并不特别準确。
【明】文俶繪《金石昆蟲草木狀》中的猕猴
且看第二個場景。孫悟空從菩提祖師處“學成”歸來,結交了牛魔王等六位魔王,常常飲酒歡聚,一日醉酒酣睡之時,卻被兩個鬼使帶到了“幽冥界”。孫悟空惱怒之下打上森羅殿,将自己和許多猿猴的名字,都從“生死簿”上畫掉了,即所謂“九幽十類盡除名”。不過,這本記錄着孫悟空和其他猿猴名字的“簿子”,卻并不在“五蟲”之中:“裸蟲、毛蟲、羽蟲、昆蟲(即‘介蟲’)、鱗介(說‘鱗蟲’更準确)之屬,俱無他名。又看到猴屬之類,原來這猴似人相,不入人名;似裸蟲,不居國界;似走獸,不伏麒麟管;似飛禽,不受鳳凰轄。另有個簿子。悟空親自檢閱,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着孫悟空名字,乃天産石猴,該壽三百四十二歲,善終。”陰曹地府的“官方”分類,應該是更準确一些,因為猿猴與“五蟲”都不像,所以并不在“五蟲”之列,而需要另外造冊。
“五蟲”的概念再次出現,是在“真假美猴王”一段。兩隻猴上天入地找人辨真假,最終鬧到了如來佛祖那裡,佛祖不慌不忙地給大家上了一堂科普課:
“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蟲:乃蠃(即‘倮蟲’‘裸蟲’)、鱗、毛、羽、昆(即‘介蟲’)。”
“五仙”加“五蟲”,湊成“十類”,而“十類”之外,“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類之種。”這四種特殊的猴子是:
“第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鬥。第二是赤尻馬猴,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縮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
真悟空應該就是第一類“靈明石猴”,而假悟空,佛祖指出,是“六耳猕猴”。
從以上三種大同而小異的“五蟲”“三界”“十類”“四猴”之說可以看出,古人早就發現猿猴這類動物與衆不同,很難歸類,所以才把它們單列出來。
今天,從現代動物分類學的角度來看,猿猴類,因為和我們人類有着較近的親緣關系,所以被劃入了“靈長目”——人類自己也在此目之下,所謂“萬物之靈長”。
靈長類是個大家族,現存的種類不算少。比較“原始”的猴子在外形上和人類、甚至和其他猴子都不大像,比如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分布最多的各種狐猴,臉和狐狸很像。動畫片《馬達加斯加》的四位主角中,就有一隻狐猴。
《馬達加斯加》中的狐猴
我們在動物園經常見到的那種尾巴黑白相間的節尾狐猴,也是一種狐猴。
還有一種身體很小、眼睛巨大的“眼鏡猴”,喜歡在夜間活動。
猿猴類和人親緣關系最近的是非洲的黑猩猩,研究表明,它們有将近百分之九十九的基因和人類相似。幼年期的黑猩猩,很多行為和我們人類的小孩子很接近。
如來佛提到的“四猴”,有兩種是真實存在的,一種是通臂猿猴,還有一種是赤尻馬猴。他們是大聖在水簾洞的四健将,各兩隻,叫作“馬流二元帥”“崩芭二将軍”。它們出場時就是“老猴”,應該比大聖年紀大得多,也确實見多識廣。早期大聖初創家業的時候,他們經常給出好主意。第一個主意就是那隻通臂猿猴出的,大王要得長生,應該去外面尋仙訪道。第二個主意是四隻老猴一起出的,為了壯大山寨,大王應該去傲來國借兵器(其實就是弄一陣風,“搶”來兵器)。第三個主意,大王你自己的兵器,可以去東海龍宮找(結果大聖找來了金箍棒)。“四健将”應該就是生死簿上被銷了名的長壽者,孫大聖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以及後來随唐僧取經,他們一直負責管理山洞,讓大聖總有個“家”當念想——豬八戒不是評論過嗎,好大一份家業,換了我也不去取經。是啊,花果山比高老莊的家業可大多了,也興旺多了,多虧四健将的治理。
【宋】牧谿繪《猿猴圖》
通臂猿猴的“原型猴兒”,應該是——長臂猿,它們的長胳膊使它們更容易攀爬。我國境内有好幾種長臂猿,比如白頰長臂猿、白眉長臂猿等。它們的叫聲凄婉,記得那句詩嗎,“兩岸猿聲啼不住”。順便提一句,“猿”是比猴要進化不少的,和大猩猩、黑猩猩屬于一大類,它們在外形上跟猴有個最大的區别——沒有尾巴。
再說說赤尻馬猴。其實關于它最有名的一句話來自《紅樓夢》——呆霸王薛蟠說,“女兒愁,繡房鑽出個大馬猴”。馬猴,學名叫山魈。我們在迪士尼動畫片《獅子王》中見過他,就是那個給小獅子施洗禮、又會點巫術和中國功夫的老猴子,他有一個分外醒目的彩色大鼻子。
《獅子王》中的“馬猴”山魈
至于“四猴”中的另外兩種猴子,石頭縫裡蹦出的“靈明石猴”,也就是孫悟空,還有“六耳猕猴”,這兩種在靈長目裡是找不到的,因為它們都不是真實存在的物種,而是吳承恩先生創造出來的藝術形象。不過,孫悟空在動物界,還是有原型猴子的。
孫悟空的原型:
川金絲猴還是“印度神猴”?
關于孫悟空的動物原型,有人認為是——金絲猴。曾有一部動畫片叫作《金猴降妖》(講的是“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金絲猴”之說有可能是由這個“金猴”衍生出來的。
我國有三種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川金絲猴。滇金絲猴,主要生活在雲南維西縣海拔兩千米以上的冷杉林中,以冷杉上的地衣植物松蘿為食,最突出的特點是它們紅紅的嘴唇,不過它們的毛色其實是從頭頂到身上漸變的灰色。黔金絲猴,主要生活在貴州梵淨山,頭部的毛是金黃色,身上的毛偏灰褐色。川金絲猴,分布在四川、陝西、湖北交界的大山之中,湖北的神農架、陝西的周至都是它們著名的栖息地。川金絲猴是這三種金絲猴中毛色最漂亮的,尤其是公猴,渾身金光閃閃,面孔則是淡淡的藍色,實在美得令人驚歎。外國人最早在中國外銷的瓷器上見到川金絲猴,曾經以為它們是藝術形象,并非真實存在。這種驚人的“美豔”倒是和“美猴王”的稱謂挺相稱,因此會有人認為,孫悟空的原型就是金絲猴中的川金絲猴。
川金絲猴
隻是,小說裡的孫大聖,和金絲猴長得并不是很像。雖然孫悟空有很多和“金”有關的“配件”,比如,一出生就發出兩道金光、震動天庭的一雙眼睛(後來又煉成了“火眼金睛”),威力無比的“如意金箍棒”,當大聖時的紫金冠、鎖子黃金甲和當和尚之後的“金箍兒”,但是,偏偏沒有寫過他的毛色是金色的。還有,川金絲猴鼻孔朝天(其實以上三種金絲猴都是),而孫大聖的鼻孔是否朝天,原著中也沒有寫。
從另一個角度說,如果孫悟空一身金毛、鼻孔朝天,那可是很顯眼的外貌特征啊,原著怎麼會不提呢?
其實“金猴”一詞,應該源于小說中孫悟空的一個稱呼“金公”。“金公”,本意并不是指孫悟空的毛色是金黃的,而是從五行來說,猴屬金,所以《西遊記》裡常用“金公”來代指悟空,而用“木母”代指八戒(豬屬木)。
“金絲猴說”是不大靠譜的,而另外一種說法,認為孫悟空的原型在印度——印度神話中有一隻神猴,名叫“哈奴曼”,神通廣大,有移山倒海之能。2016年北京的首都博物館做過一個印度文物的展覽,其中有一個哈奴曼的塑像,看上去真的很像孫悟空,他的頭上也有一個類似“金箍兒”的頭飾!而哈奴曼的動物原型是印度長尾猴。這種猴子在印度很常見——常常是滿大街溜達,毫不怕人的。
印度神猴“哈奴曼”
不過,也有很多學者認為,孫悟空的原型并非“哈奴曼”,不僅因為他并非“中國原産”,更重要的是,哈奴曼和孫悟空的性格差異比較大。哈奴曼本領高強,完成了很多别的神祇不能完成的任務,但是他的性格卻是馴順聽話型的,而孫悟空正好相反,追求無拘無束,玉帝、如來都敢反抗,這種性格,在哈奴曼身上是找不到的,倒是在另一隻“國産猴”——無支祁的身上,能發現一些孫悟空的影子。無支祁是誰?從無支祁的角度來說,孫悟空的“原型猴”又是什麼猴呢?來關注一下“大聖”這個稱呼。
那隻叫“大聖”的猴子
“大聖”是孫悟空最得意的稱呼,代表着他輝煌的過往。其實這個稱号,在小說《西遊記》誕生之前,已經存在好久了,而且,叫“大聖”的,大多是猴精。
宋元時期的話本小說《陳巡檢梅嶺失妻記》中的猴精“申陽公”就叫“齊天大聖”,他共有兄弟姐妹四人,“弟兄三人:一個是通天大聖,一個是彌天大聖,一個是齊天大聖。小妹便是泗州聖母。”
元代雜劇《二郎神鎖齊天大聖》中的“齊天大聖”自報家門:“吾神三人,姊妹五個:大哥哥通天大聖,吾神乃齊天大聖,姐姐是龜山水母,妹子鐵色猕猴,兄弟是耍耍三郎。”
【清】京劇《泗州城》中的水母娘娘
元末明初楊景賢的《西遊記》雜劇中,主角是“通天大聖”而非“齊天大聖”,他的家族成員,“大姐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祇聖母,大兄齊天大聖,小聖通天大聖,三弟耍耍三郎”。
這三部作品中,“大聖”家的兄弟姐妹略有不同,楊景賢《西遊記》中甚至把“骊山老母”(即“黎山老母”,小說《西遊記》中與觀音、文殊、普賢三位菩薩一起化作母女四人試探過唐僧師徒)也拉進來做了“大姐”,不過,“齊天大聖”“通天大聖”這兩個非常近似的稱号已經都有了。而《二郎神鎖齊天大聖》中,“耍耍三郎”出場時,居然說自己是“耍耍三郎孫行者”——“大聖”一家,在這時已經姓“孫”了。
不過,以上三部作品中最值得注意的細節是,“泗州聖母”“龜山水母”和“巫枝祇聖母”,其實指的是同一個“妖”——吳承恩老家淮安附近著名的淮河水怪“無支祁”。淮河在古時是特别能“折騰”的河流之一,傳說就是這個“無支祁”在興風作浪。無支祁長得和猿猴很相似,本領高強,大禹治水時,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把它抓住,用大鐵鍊鎖在盱眙的龜山下。在後來的故事演變中,無支祁的性别逐漸固定為女性,因為水屬陰,所以她才有了“龜山水母”“巫枝祇聖母”“泗洲聖母”等稱呼。
“無支祁”在小說《西遊記》中其實是提到過的。“小西天”一段,孫悟空想要搬救兵,日值功曹就給他出主意,去盱眙山玭城(盱眙的古稱,又稱“泗州”)請大聖國師王菩薩和他的徒弟小張太子,說他們“曾降伏水母娘娘”。當孫悟空見到國師王菩薩時,菩薩卻說自己去不了,隻能派小張太子去:“時值初夏,正淮水泛漲之時。新收了水猿大聖,那厮遇水即興;恐我去後,他乘空生頑,無神可治。”這裡的“水母娘娘”“水猿大聖”,指的應該都是淮河水怪無支祁或者由她演化出的水怪。至于“大聖國師王菩薩”,指的是唐朝一位叫作“僧伽”的高僧,相傳他因降伏了淮河水妖,被朝廷封為“泗州大聖”。
雖然很多人認為“無支祁”是女性,但是,她這種特别能折騰的個性,還有最終被降伏壓在山下的經曆,和孫悟空很相像,所以,從魯迅先生開始,認為孫悟空的原型是“無支祁”的學者很多。
德國柏林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館藏的中國宋代無支祁像
當然,從“妹子鐵色猕猴”這個角色,我們也可以推測出,“齊天大聖”這一家子兄弟姐妹,大概率都是“猕猴精”。猕猴在我國分布範圍很廣,自古至今都有耍猴兒的習俗,這耍的就是猕猴。在沒有公共動物園的古代,人們見過最多的猴子,應該就是它。
從“人”到“猴”
除了“大聖”,孫悟空還有很多名字。出世時的名字是“石猴”;發現水簾洞被尊為王,将“石”字隐去,稱為“美猴王”;拜菩提祖師為師,祖師看他長得像個“猢狲”,就給他起名“孫悟空”;初到天宮,被封“弼馬溫”,這名字是他的“軟肋”,誰提他跟誰急;跟随唐僧之後,正式使用“孫悟空”的名字,诨名“行者”或者“孫行者”,當然,八戒、沙僧、白龍馬都叫他“大師兄”“猴哥”,而他對師父師弟及各種熟人,自稱“老孫”,對妖精,則喜歡自稱“外公”。
這些名字,可以說是吳承恩版《西遊記》之前猴子名字的一次“總集合”,我們從中能捋出孫悟空形象的演進過程。
唐僧取經的真實故事發生在唐朝太宗年間,唐僧法名玄奘,俗家姓陳名祎,後世一般尊稱為“三藏法師”。
有一種說法,真實版的玄奘大師,真的有一個叫“悟空”的徒弟!而且收“悟空”的地點,和《西遊記》裡提到的兩界山(五行山)有類比關系——是當時大唐邊界的“瓜州”。此“瓜州”不是“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裡長江邊的瓜洲古渡,而是今天甘肅酒泉的瓜州縣,在“春風不度玉門關”的玉門關附近!
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東千佛洞榆林窟第三窟壁畫上的玄奘取經圖
在玄奘的弟子為他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記載了玄奘到達瓜州時發生的一段故事。玄奘取經,其實并沒有奉唐王的聖旨,還被認為“禦弟”,而純粹屬于偷渡。因為當時唐朝建立的時間不長,邊界很不安定,所以朝廷禁止人員随便出境。玄奘一心要去天竺“那爛陀寺”求學,隻有偷渡一條路。偷渡,不僅要躲避官府的追捕,還要面臨自然的考驗。玄奘到了瓜州,打聽西去之路,發現真不是一般的難:出了瓜州,要渡過一條水流湍急的葫蘆河,才能到達玉門關;除了玉門關有重兵把守的之外,關外還有五座烽火台,也就是“五烽”;過了“五烽”,則是一片荒涼的大戈壁沙漠,人稱“莫賀延碛”,隻有過了“莫賀延碛”,才能到達那時候的“外國”。
聽起來,似乎每一步都是不可逾越的。不過玄奘很幸運,在瓜州,他收了一個年輕的胡人石磐陀為徒弟。石磐陀是本地人,熟悉路徑,答應送玄奘過“五烽”,玄奘自然喜出望外。一開始很順利,石磐陀帶路,在距離玉門關十多裡的地方就地取材,“遇水疊橋”,渡過了葫蘆河,也就相當于繞過了玉門關。可是當晚,變生不測,“徒弟”居然悄悄揮刀想砍死玄奘!在玄奘的追問之下,石磐陀說,前路太難走了,家裡還有家累,等等,不想去了;同時,他又擔心萬一玄奘被捉供出他來,他也是死罪,所以想把玄奘殺了滅口。玄奘答應他,哪怕自己被捉住,被碎屍為塵埃,也不會供出他來(好毒的誓,比“碎屍萬段”還厲害),石磐陀才放下了刀。之後,師徒二人分道揚镳。
很多人認為,石磐陀,就是“孫悟空”的原型。小說中,孫悟空剛剛皈依,因為打死了六個強盜被唐僧罵,氣憤之下棄了唐僧想回花果山;被東海龍王勸回後,被騙戴上了金箍,又想暗中偷襲打死唐僧,這故事和石磐陀的故事是不是有點像?石磐陀有始無終,不過有名有姓有故事基礎,這讓他在後來的西遊故事裡經過“從人到猴”的轉變,成了——“猴行者”。
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東千佛洞第二窟南壁西側壁畫《唐僧取經圖》中的行者
有圖有真相——“猴行者”真真實實地出現在西夏時期的壁畫中,而且不止一幅。今天瓜州縣的東千佛洞和榆林窟是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壁畫中有好幾幅畫了“玄奘取經”的故事,畫中唐僧、白馬(對,“白龍馬”的原型也在這一段出現了,後文将專題講述)的旁邊就站着個猴臉人身、酷似孫悟空的人兒。這個“猴行者”還戴着發箍——發箍倒并不少見,因為帶發修行的“頭陀”(也叫“行者”),頭上本來就會戴這麼個箍兒,比如著名的“行者武松”。
有學者認為,瓜州的壁畫是照着南宋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也有人說是元代的)畫的。的确,在這個話本的第二章,玄奘法師啟程不久,遇到了一個白衣秀才,自稱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猕猴王”,說要助他取經。玄奘收他為徒,改名為“猴行者”。不過也可能,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之前,這“猴行者”的故事在瓜州已經流傳很久了。石磐陀是胡人,在中原人看來,他們都是深目削頰卷發(頭發顔色也很可能不同),和“猢狲”——猴子的長相是有點類似的。我們甚至可以再多想一點,“石磐陀”之“石”,會不會也給了吳承恩靈感,聯想到和“石頭”有關的神話傳說(那可是太多了,比如女娲補天,比如禹的兒子啟從母親塗山氏所化的石頭中生出等等),最終演繹出花果山天産“石猴”這個故事來。
山西省稷山縣青龍寺大雄寶殿拱眼處唐僧取經壁畫
至于“悟空”這個名字,也不全是空穴來風。“悟空”是比玄奘晚幾十年的另一位唐代高僧。這位“悟空”原是一名武官,在去西域的途中得了一場“馬瘟”(很巧,孫悟空在天庭最早的官職是“弼馬溫”)。“馬瘟”危及生命,為了活命,這位武官隻得出家。沒想到病奇迹般地好了,武官就拜在當地“三藏法師”的門下,法名“法界”。注意,這位“三藏法師”并不是玄奘,是另一位同一稱号的高僧。實際上,“三藏法師”是一種尊稱,指的是精通佛法聖典“經”“律”“論”這“三藏”的高僧,當然不止一位。“法界”後來跟随“三藏法師”也到印度去取經,當他返回長安的時候,當時的皇帝唐德宗賜他法名“悟空”。就這樣以訛傳訛,後來很多人以為“悟空”是玄奘的徒弟,并把這個名字安在了“猴行者”身上。
【明】《新锲三藏出身全傳》悟空拜師
重塑孫行者
繞來繞去,總算将孫行者的原型動物以及文學形象的源流,說了一個大概。不過,吳承恩版《西遊記》不僅是之前取經故事的總結,更是提升和重塑。這麼說吧,如果沒有吳承恩“重塑”出來的“孫行者”,那麼今天猴家族的文化地位想必會下降不少。
吳版《西遊記》之前故事中的猴子,不管和取經有沒有關系,大多都是有缺陷甚至有惡名的。
比如被視為孫行者原型的“無支祁”,不論性别是男是女,反正是個喜歡興風作浪的水妖,而作為“鎮壓”他或者她的大禹或者僧伽,都是代表正義的一方。而吳版《西遊記》之前出現的各種“大聖”(“通天大聖”“齊天大聖”等),大多有小偷小摸的毛病,偷老君的金丹,玉帝的仙酒......不僅偷,還搶——搶人家的老婆。
網上最常見的無支祁形象
話說古時候有一個叫歐陽纥的人,漂亮的妻子被一隻白猿搶走了。歐陽纥千辛萬苦,終于找到了白猿的洞穴,設計殺死了白猿。不過此時,歐陽纥的妻子已經懷孕了,後來生下的兒子,長得像猴子......
這個故事出自唐傳奇《補江總白猿傳》,其實是帶有人身攻擊性質的。因為,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父親就是歐陽纥,而歐陽詢本人,據說面目醜陋尖嘴猴腮......小說創作者的初衷大概是想“惡心”一下歐陽詢,不過作品本身還是很有特色的,是早期“猿猴搶親”的故事中最著名的一個。
我們前面提到的宋元話本《陳巡檢梅嶺失妻記》,陳巡檢的妻子是被猴精申陽公“齊天大聖”搶走了,不過陳妻甯死不從,沒有失身,這當然是為了照顧人們的貞潔觀。
楊景賢雜劇《西遊記》中的“通天大聖”,老婆也是搶來的,是金鼎國的公主。為了讨好老婆,“通天大聖”還去偷了王母的仙衣。然後,“通天大聖”被天兵天将擒拿,公主被送回了家。這位“通天大聖”後來随唐僧取經,時不時地還會顯露出一些好色的本性,比如在女兒國,師徒四人被衆女子“圍困”求歡,終于逃脫之後,他居然為自己沒“得手”而懊惱;為了“找補”一下,接下來在“火焰山”狠狠地調戲了一把“鐵扇公主”(鐵扇公主在雜劇中還是單身)!
以上這些猴子,品行實在不怎麼樣。吳版《西遊記》雖然保留了猴子們“大聖”的“曾用名”,但是他們的故事卻被打散後重新排列組合,删除和“轉移”了很多元素,又注入了很多新元素,最終,塑造出了一隻完全不同的猴子。
首先,把“好色”的行為“轉移”給了豬八戒:在天上調戲嫦娥,在凡間強霸高小姐,取經一路,好色的毛病也時有發作。實際上,對取經團隊來說,“色念”是一大考驗,既然要唐僧、孫悟空包括沙僧都“幹幹淨淨”,這個毛病隻能扔給“呆子”。而以“呆子”的整體人設來看,“好色”在他身上,隻是“缺點”而不是“惡行”。至于更加惡劣的“搶親”行為,則“移植”到了“寶象國黃袍怪”“朱紫國賽太歲”等故事中。
然後,從“無支祁”那裡“移植”來了猴子的身份和無邊法力,而像興風作浪、塗炭生靈之類的“壞事”,則“轉移”到了“通天河靈感大王”等的故事裡。
至于“偷盜”,叙述方式也和以前很不同。偷蟠桃、盜禦酒、偷仙丹,禍闖得很大,可是——偷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的東西,說到底隻是挑戰“權威”、冒犯至尊,并不會妨礙到弱小者;反而是那些“至尊”們,就因為一點吃的喝的,就天羅地網、十面埋伏來捉人,太小題大做了!所以,孫悟空闖下了天大的禍,我們反而看得津津有味——就像,一個好奇心重又喜歡惡作劇的孩子,完成了那些别人想做但不敢做的事,可惱可恨,但是也很可愛。
如此重塑之後,取經“正片”中的孫悟空,變得有始有終、有情有義、疾惡如仇......
從玄奘取經到吳承恩的《西遊記》,九百多年的時間裡,這隻猴子逐漸取代玄奘成為取經故事的主角,又經過“八卦爐”一般艱難的淬火“重塑”,最終定型為有猴的特點也有人的缺陷、人見人愛的孫悟空,完全能夠勝任百回巨著的絕對男一号。
點擊下圖購買↓
《西遊妖物志》
作者: 趙爽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領讀文化
出版年: 2022-2-1
~ 近期好書 好物 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