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我的科學課堂,我是“老光”,每天開講一個冷知識,下面請您慢慢享受我的文章。
螳螂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種益蟲,在日常生活中也并不少見,但要說真的對其非常了解的話,恐怕有關于螳螂的“性食同類”行為深入人心。
直接聽“性食同類”這個專業名詞或許大家無法理解,其實就是出現在動畫片《黑貓警長》裡,螳螂小姐吃掉自己心愛丈夫的行為,相信這個片段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童年陰影”吧。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身為一隻雄性螳螂,一生隻交配一次,可憐有的交配還會被對方吃掉,難道雄性螳螂的價值隻是交配麽?關于這些問題,今天這篇文章希望能解答您的疑惑。
雄性螳螂為什麼會被吃?
螳螂有很多品種,根據相關專業人士的記載,除了極地之外全球螳螂的種類超過2400種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主要以害蟲喂食的益蟲,卻有着令人瞠目結舌的“怪癖”,據傳言一對螳螂在交配後,母螳螂會将公螳螂拆吃入腹,公螳螂也是心甘情願被當成食物,隻為滿足母螳螂孕育後代的營養需求。
這樣廣為流傳的說法也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而站在專業科學的角度,事實是否真實如此呢?
其實在世界最著名的《昆蟲記》中,就有記錄了公螳螂在交配後,是如何被母螳螂吃掉的過程畫面。
而之所以出現這種行為,生物學家通過實驗分析後發現,這是因為在公螳螂的體内,确實是有一種豐富的營養物質,而孕育後代這個過程中,母螳螂需要消耗的能量是異常驚人的,公螳螂體内的這種物質可以滿足母螳螂的營養所需。
這樣乍一聽,還真的挺讓人感動,為了能夠繁衍後代,雄性螳螂居然會做出如此大的犧牲。
然而在這之後,又有專家提出了質疑——雄性螳螂真的是心甘情願充當“營養劑”的麽?
雄性螳螂一定會被吃麼?
公螳螂真的是心甘情願被母螳螂吃掉麽?對于這個問題,有專業人士進行了實驗研究。
《Biology Letters》雜志上曾刊登:“不是所有的雄性螳螂在交配後都會被雌性螳螂吃掉,有些雄性螳螂可以僥幸逃脫。”這一說法也是直接對此問題進行了否定。
早在1984年,生物學家裡斯克和戴維斯就用常見的中華大刀螳螂展開了相關的研究,通過觀察和研究30次交配過程,他們發現,當雌性螳螂交配前飽食的情況下,就不會出現蠶食雄性螳螂的情況。
到了1987年,研究人員再展開類似的實驗,不過這次為了更加證實猜想,實驗人員分為了多種情況,讓不同實驗組的雌性螳螂保持不同的饑餓度,實驗最後發現,雌性螳螂是否會選擇将雄性螳螂吃掉,取決于是否足夠饑餓。
《生物學通訊》上也曾發表過一篇論文,文中指出——在完成交配任務前,大部分公螳螂都會選擇開發逃脫手段或者是保全自己的措施
這也就是說明,公螳螂也是“惜命”的,也不希望交配後便一命嗚呼。
自然環境生存下的選擇
螳螂的這種行為就是“性食同類”,要知道這可不是螳螂獨有的現象,在自然界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實例,比如我們所熟悉的黑寡婦蜘蛛。
性食同類的行為在我們看來或許确實比較殘忍,但這也是想要在大自然生存所不得不做出的選擇,畢竟就拿螳螂來說,大多數螳螂的壽命僅有一年左右的時間,所以後代的繁育對于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為了這個過程能夠順利成功的進行,那就必需要作出一些放棄和犧牲。
感謝您讀完我的文章,我是“老光”,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您的點贊關注是我碼字的動力,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