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口離地面距離?近日,一小學老師批改作業時發現學生作文寫“栓Q”(thank you,網絡上衍生為表達自己無語),相關視頻随後登上熱搜,引發網友讨論有人認為這件事很嚴肅,有人認為隻要正确引導就好(9月23日《揚子晚報》),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栓口離地面距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栓口離地面距離
近日,一小學老師批改作業時發現學生作文寫“栓Q”(thank you,網絡上衍生為表達自己無語),相關視頻随後登上熱搜,引發網友讨論。有人認為這件事很嚴肅,有人認為隻要正确引導就好。(9月23日《揚子晚報》)
據了解,視頻中的小學教師表示,眼下一些學生不僅在作文中用了“栓Q”這個詞,而且還會引用一些自己看不懂的歌詞。在以“奧”為首詞的組詞作業中,居然有同學組了個“奧利給”,不禁讓人又氣又好笑……但該老師也表示,對于學生們的做法,她既不批評也不鼓勵,以引導為主。
在網絡時代,每年都會有新鮮的網絡潮語冒出,時常會“入侵”到中小學生的語文作業本上。這時,往往會引發社會上的熱議和争論,甚至還有悲觀者唱衰“語文沒落論”,總之為話題炒足熱度。結果呢?每年都有流行一時的網絡潮語,我們還能記得哪些?恐怕十有八九都遺忘在日新月異的互聯網上了。可見,網絡用語泛娛樂化、碎片化的特性,注定了這種獨特的“網絡方言”不過是某一特定情境的情緒化表達,且很快會在語言的新陳代謝中被大浪淘沙,正如當年“風頭無兩”的火星文,如今幾乎銷聲匿迹。
所以,小學生作業本出現“栓Q”現象無須上綱上線,而應該實事求是地辯證分析,正如上述老師所強調的“引導”——面對各類天馬行空的“栓Q作文”,與其簡單粗暴地糾正,不妨先去了解什麼是“栓Q”,理解學生所表達的内容,最後再引導他們使用規範的書面語來表達。利用網絡用語來認識規範用語,如此一來,既能加深學習記憶,也能寓教于樂,可謂一舉兩得。
中小學生正處于語言學習的關鍵期。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确的“語言邊界意識”,厘清網絡用語的适用範圍和界限——就讓“栓Q”拴在合适的地方吧! (陳文傑)
,